除證券市場、產權市場外,各類基金也正在成為央企、地方國企混改的重要參與者和資本補充來源
主持人杜雨萌:繼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推進央企深化改革降低杠桿工作后,近日國資委召開的中央企業降低杠桿工作視頻會議提出,各企業要從加快資金融通、積極穩妥開展市場化債轉股、著力加大股權融資力度、大力處置“僵尸企業”、發揮國有資本運營公司功能作用等七個方面抓好落實。今日,本報特選出四方面內容,采訪業界專家予以解讀。
近日,國資委召開中央企業降低杠桿工作視頻會議。國資委主任肖亞慶在會上要求,中央企業要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擴大重大項目股權融資比例,多渠道補充資本。
目前,混合所有制改革已成為國企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在推進混改過程中,包括央企在內的國有企業需要多渠道補充資本。據《證券日報》記者梳理,截至目前,央企混改補充資本主要通過證券市場、產權交易所以及各類基金的參與。
市場層面,在證券市場實現整體上市正在成為央企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以及補充資本的重要平臺,其中包括央企控股上市公司推進混改;此外,近年來地方產權交易市場成為央企混改的補償資本的重要渠道。
數據顯示,2016年全國產權交易機構共成交國有產權(資產)合計金額2199.1億元,平均增值率近20%,引入超過720億元的各類社會資本參與國企改制重組。在積極引入社會資本、規范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方面,僅2016年下半年以來至今年3月份,就有16家中央企業通過產權市場增資擴股,引入社會資本406億元。
除了證券市場、產權市場這些具有交易功能的透明平臺以外,各類基金也正在成為央企、地方國企混改的重要參與者和資本補充來源。如近日成立的北京國調混改投資基金,將作為國企結構調整基金發起的首只市場化專向國企混改子基金,該基金將重點圍繞央企及地方國企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并購重組等進行投資,以資本力量助推混改國企的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
據悉,該基金將通過搭建國企混改“產、融、研、投”專業化平臺,探索混改創新機制,改變過去混改簡單“改制合并、分拆轉讓”模式,提高國企混改的項目及資金來源廣泛度,降低社會資本進入優質項目門檻。
在今年上半年舉行的一次內部國企混改研討會上,一位業內人士建議,“全國社保基金、保險資金等長期資金參與央企混改,可以實現保值增值與助推國企混改,可以說是一舉兩得。”
《證券日報》記者了解到,在此之前,社保基金參與國企改革已有地方案例經驗,如山東社保基金理事會就參與了省屬國有企業的混合所有制改革。一方面山東社保基金通過參與國企改革,可以實現遠期的保值增值目標,另一方面,作為長期資金參與國企改革,也為國企改革提供了必要的補充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