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黄色一区二区三区不卡-亚洲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国产_亚洲中文乱码一区二区-国产精品无码久久AV

2025年05月10日  星期六
熱門搜索:民主辦會  規范運作  改革  服務
您的當前位置:首頁 >  改革發展 >  改革成果
打好區域性綜改收官戰 上海國資鉚足“虎勁”開新局
【添加時間:2022-02-16 】   來源:經濟參考報 分享:


2019年,國務院國企改革領導小組研究決定,將上海、深圳作為首批深化區域性國資國企綜合改革試驗區。根據上海市政府工作報告,2022年上海將全面完成區域性國資國企綜改和國企改革三年行動計劃。收官之年,上海國企改革有哪些新進展,受到各方關注。

記者采訪了解到,2022年上海國資國企將重點做好防控風險、優化布局、深化改革等六個方面的工作。

把穩增長、防風險擺在更重要位置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面臨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經濟發展面臨下行壓力的時刻,也是企業容易暴露風險的時候。要實現國有企業高質量發展、為穩增長貢獻更大力量,需要把防風險擺在更重要的位置。

統計顯示,2021年上海地方國有企業實現營業收入3.88萬億元,利潤總額3469.89億元,年末資產總額達到25.77萬億元,各項指標位于全國地方國資前列。

上海市國資委黨委書記、主任白廷輝表示,2022年上海國資將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實現收入、利潤、在滬增加值、稅費總額等多項指標增速高于上海全市GDP增速,為區域經濟發展多作貢獻。

與此同時,上海國資還將筑牢底線思維,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重點建立覆蓋主業、投資、境外等各領域的風險預警體系,嚴控債務、金融、法律等風險。

作為一項創新舉措,“上海國資國企在線監管服務平臺”近期正式上線。上海市國資委表示,將精心打造“一云、兩端、重點應用”的一體化國有資產實時在線監管模式,實施涉企事項統一登錄、統一辦理、統一反饋,監管應用統一歸集、監管數據統一匯聚、監管結果統一展示,實現一網連企業、一屏觀企業。

深化國企混改

籌建國有資本投資母基金

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區域性國資國企綜改的重要內容。近年來,上海市持續推動市屬國企整體上市或核心資產上市,借力資本市場推進混改。

2021年12月,A股上市公司上海機場公告稱,為解決同業競爭、強化主業經營整合能力,將收購控股股東持有的虹橋機場等三大資產,交易總價191.32億元。目前,上海機場的重大資產重組方案已獲上海市國資委批復和上市公司股東大會審議通過。

“我們抓住疫情期間資本市場的窗口,使十多年來懸而未決的核心資產上市問題得到重大突破。”上海機場集團董事長秦云表示,將以資產重組為契機,持續健全公司治理體系。

根據計劃,2022年上海還將推動國有控股或持股的高新科技企業在科創板上市,推動一批二三級企業引入戰略投資者或聯合重組。

服務新發展格局,意味著國有經濟的布局結構要持續調整。2021年,上海市國資新增投資7000多億元,不斷加大對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等三大先導產業,嘉定、松江等五個新城以及長三角區域的布局。

上海市國資委明確,2022年上海將深化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功能定位,加大授權放權力度,完成相關股權劃轉。籌建上海國有資本投資母基金,重點支持重大戰略、國資功能布局、國企改革創新與結構優化調整。

繼續發力創新驅動

開展數據資源化、資產化試點

實施創新驅動,是上海國資國企改革的一個主題詞。從芯片到創新藥,從新能源汽車到核電機組,上海國資國企在各個領域都產生了一批創新成果。

2021年,上汽集團自主品牌銷售285.7萬輛,銷量占比達到52.3%,首次超過50%。新能源汽車同期銷量達73.3萬輛,同比增長近130%,位居國內第一、全球第二。

在電動智能網聯汽車領域,2022年上汽還將繼續發力。目前,上汽已培育形成捷氫科技、智己汽車、飛凡汽車等20家“科創小巨人”。其中,專注氫燃料電池的捷氫科技已啟動分拆,計劃在科創板上市。

“上汽將增強在智能終端領域的集成能力、更好地發揮產業牽引力,盡快形成一條符合上汽實際、具有上汽特點的電動智能網聯汽車發展路徑。”上汽集團董事長陳虹表示。

創新驅動,離不開資本市場的支持。“2021年,國泰君安證券申報的科創板IPO項目達到17家,位居行業前列。”國泰君安證券董事長賀青說,作為一家國有券商,國泰君安先后發起設立上海臨港國泰君安科技前沿產業基金,與浦東投控、張江高科等共同設立金色中環張江科學城發展基金,服務于上海的國際金融中心和科創中心建設。

數字化轉型是創新驅動的必由路徑。2021年,上海市國資委聯合經信委、科委等部門共同舉辦了首屆國資國企數字化轉型創新大賽,面向全社會開放100多個場景,意向合作金額超過1億元。

2022年,上海市國資系統還將建立數據治理標準體系,推動1至2家企業開展數據資源化、資產化試點,推進國資數字整體賦能平臺和交通、制造、商貿等N個子平臺建設。


京ICP備14027375號-1    版權所有: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    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   主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