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推進國有企業重組整合,優化國有資本布局加快結構調整,往往能起到內部改革無法實現的良好成效。因此,近幾年來,山東省國資委把加快推進省屬企業重組整合作為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的關鍵一招,先后實施了機場、港口和裝備制造等三大板塊的戰略性重組,2020年又在能源、高速公路、醫養健康、文化旅游等四大板塊啟動重組整合,積極培育引領型支柱型企業集團,取得了較為明顯的改革成效。
市場驅動,分類整合
近幾年來,國有企業的市場化重組整合動作不斷。山東的動作尤為密集,并且引人注目。在此背后,既有市場因素,也有地域特色。
山東財經大學區域經濟研究院院長董彥嶺教授表示,山東國企比重較大,同類企業也存在主業雷同的現象,通過合并重組有利于企業組織架構精簡化,更重要是可以減少不必要的內耗與競爭,爭取在全國乃至全球范圍內取得知名度。
市場的需求則是更重要的因素。以山東能源與兗礦集團的合并重組為例,近幾年國內能源行業集中度穩步提升,高質量發展和綠色發展壓力激增,做大企業規模是有效應對更加激烈市場競爭的重要前提。
再比如,山東省港口資源豐富,是全國唯一一個擁有3個過4億噸大港的省份,在3000多公里海岸線上分布了濱州港、東營港、濰坊港、煙臺港、威海港、青島港和日照港7個市級港口。與此同時,山東各港口之間盈利水平差距非常大,同業競爭、重復建設、腹地交叉現象突出,難以形成錯位發展的合力。
因此,近兩年來,山東省始終堅持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的原則,以資本為紐帶,推進分類整合。
一是開展同類企業間的橫向合并,提高行業集中度、優化資源配置、實現規模效應和協同效應。如山東重工對中國重汽的重組,山東能源和兗礦集團、山東高速和齊魯交通集團的強強聯合。
其中,2020年7月,山東能源集團與兗礦集團重組為新的山東能源集團。聯合重組后的新山東能源集團煤炭產量位居國內煤炭企業第三位。新山能定位為山東省能源產業的國有資本投資公司,肩負著引導帶動山東經濟轉型發展和能源結構優化的使命,致力于打造全球清潔能源供應商和世界一流能源企業。
二是推進以產業為基礎的專業化整合。山東將分布在10多戶省屬企業中的非主業文化旅游、醫養健康資產,以市場化方式整合組建了國欣文旅和國欣頤養兩個集團,既解決了相關產業“小散弱”問題,又解決了部分企業主業不突出、“大而全”的問題,有效提升了國有資本配置效率。
三是推進跨區域的省、市同業資源整合,提升服務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比如,山東整合省內6個機場,組建山東機場集團;整合濟青高鐵、魯南高鐵等鐵路資源,組建山東鐵投集團。
其中,山東分“三步走”進行了一系列港口重組。2018年3月,由山東高速集團控股整合濱州港、東營港、濰坊港,掛牌成立了山東渤海灣港口集團;2019年7月9日,威海港100%股權無償劃轉青島港,山東港口整合完成第二步;2019年8月6日,青島、日照、煙臺、渤海灣四大港口集團整合為一,成立山東省港口集團。 按照定位,山東港口集團將通過港口整合和業務鏈拓展融合,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建設,打造山東對外開放新高地。
深化改革,強化融合
重組只是開始,融合才是目的。在推進國有企業重組整合的過程中,山東國資委和相關企業通過深化各項改革,推動重組企業在業務板塊、文化、管理和制度等方面徹底整合、真正融合,最終實現“1+1>2”的目標。
總部機關是企業的“大腦”和“中樞”,新組建的山東能源集團把總部機關改革作為聯合重組的首要任務。“總部機關改革是聯合重組的關鍵環節,事關集團聯合重組成效。”山東能源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李希勇要求,必須周密籌劃、精心組織,通過機構融合、人員整合,激發體制機制內生動力和機關人員干事創業活力,確保改出生機、改出活力、改出正氣。
據悉,山東能源集團新總部定位為“四個中心”,即戰略決策中心、資本運營中心、協同共享中心、風險控制中心,以“小總部、大業務”“小機關、大服務”為導向,突出戰略和投資管控職能,優化管理和風控職能,保留協同和服務職能,下放生產和經營職能,著力建立機構人員精簡、業務職責清晰、管理高效順暢的大部制機關。
“這次改革后,總部‘火車頭’和‘司令部’的地位更加凸顯。”李希勇介紹說,在機構設置上,重點考慮“三個維度”,按照“全面從嚴治黨、加強黨的建設”總要求,強化黨務相關部室設置和人員配置;突出國有資本投資公司定位,強化上市、資本運營、股權管理等職能;統籌考慮管理、監督、執行不相容職能分離原則,確保內控有效。
目前,山東能源集團總部機關整合已全面完成,機構人員大幅精簡,機構數量減少50%,機關定員減少31%,機關中層干部平均年齡降低5歲以上,實現了干部年輕化、知識化、專業化、國際化。
2018年9月1日,山東重工對中國重汽實施重組后,山東重工黨委書記、董事長譚旭光將濰柴的改革經驗系統移植到中國重汽,掀起了一輪全方位改革。
面對中國重汽集團領導干部職數過多、年齡偏大、僵化保守等問題,開展公開、公平、透明競聘,首次打破了領導干部使用的封閉機制,解決了干部能上能下的問題,中國重汽領導干部年輕化、知識化、國際化水平不斷提高;為徹底解決干好干壞一個樣、干多干少一個樣的問題,全面導入獎罰分明、優勝劣汰的市場化考核激勵機制。深入推進KPI考核,引入360°素質體檢,實現了人人背指標、人人有壓力。全球引才提速,連續兩年每年引進高校優秀畢業生過千人。中國重汽通過改革迅速建立了干部能上能下、員工能進能出、收入能高能低的市場化機制。
同時,譚旭光要求,中國重汽集團要心無旁騖攻主業,集中力量打造世界一流的全系列商用車集團。在保證國有資產不流失的前提下,按照規范程序,目前已先后完成30多家非主業企業退出工作,房地產業務成功與中國最大的房地產集團碧桂園合作,重汽醫院與華潤集團合作,取得了重大成果。
改革激發活力,協同產生效益。
山東港口集團成立以來,有力、有序推動一體化改革,杜絕各港口重復建設、同質化競爭,徹底解決你有我也有、各自為戰的問題,實現全省港口規劃“一盤棋”、管理服務“一張網”、資源開發“一張圖”。各港口之間先后開通了10條互聯互通的內支線,實現了自有航線對山東港口的全線貫通和緊密串聯,讓黃、渤海地區貨物實現運輸“閉環式”連接,構建起服務區域經濟高水平開放、高質量發展的物流鏈條。
如今,山東港口“以青島港為龍頭,日照港、煙臺港為兩翼,渤海灣港為延展,各板塊集團為支撐,眾多內陸港為依托”的一體化發展格局正在形成。通過盤活港口資源、集聚整體實力、提升發展效能,山東各港口業務體量均實現增長,形成了“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發展局面。
山東能源集團專門制定下發了《關于內部協同工作的指導意見》,統籌推進能源集團“六大協同”,建立以市場鏈、業務鏈、價值鏈融合為主線,以市場化、制度化、程序化、信息化為支撐的內部協同運行模式。比如,在區域協同上,山東能源不斷優化山東、陜甘蒙、新疆、貴州、海南、境外等區域內和區域間業務布局、項目分布、投資結構,強化集團本部與重點發展區域、重點發展區域與其他區域、重點發展區域內部的協同效應,防止內部單位同質布局、重復投資、無序競爭;在資源協同上,推動實現能源集團內部產品、配套服務、專業管理等各類資源在區域、產業、單位之間的有效供給、協同共享,降低生產運營成本。
活力激發,競爭力提升
通過外部資源的優化配置和內部改革的持續推進,山東這一批重組整合企業的面貌煥然一新,即便是在新冠肺炎疫情等不利因素的沖擊下,仍然取得了良好的發展成就。
比如,山東鐵投加大投資力度,省內高鐵通車里程在三年內從全國第13位躍居至第3位。2020年,山東機場國際貨運增幅達六成以上,刷新歷史紀錄。2020年,中國重汽產銷商用車突破50萬輛,創造了新的歷史紀錄,收入同比增長48.4%,利潤同比增長65.5%,經營業績再創歷史最好水平。
2019年,山東省港口集團貨物吞吐量和集裝箱吞吐量分別完成13.2億噸和2956萬標準箱,實現了10.9%和9.7%的增長,吞吐量增幅、增量全國領先,收入和利潤增長明顯。
到了2020年,山東省港口集團貨物吞吐量突破14億噸,躍居全球第一;集裝箱吞吐量突破3000萬標準箱,位列全球第三、全國第二;海鐵聯運突破200萬標準箱,全國第一。
“在今年疫情肆虐、全球經濟低迷、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情況下,這些成績的取得來之不易。“山東省港口集團黨委副書記、董事、總經理李奉利表示,2020年以來,山東港口聯手港航企業和合作伙伴,在全國沿海港口率先實現企穩回升、逆勢增長。
目前,為助力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山東港口聚焦“東西雙向互濟、陸海內外聯動”,逐步構建了內外貿互補、干支線聯動、遠近洋兼備的航線體系。
再比如,山東能源集團積極實施重大科技專項攻堅突破,科技創新引領行業發展。先后建立8個國家級研發平臺,340項科技成果獲得國家級、省部級獎勵,大采高開采、綜放開采、煤炭氣化、煤炭液化、智能化建設等技術走在行業前列。成為國內唯一一家掌握高溫、低溫費托合成技術的企業,10萬噸/年費托蠟精加工項目打破國外壟斷。其中,日處理3000噸煤大型高效水煤漿氣化技術,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國家重大科技專項“4000噸級超大型水煤漿氣化技術示范裝置”試驗成功,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改革非易事,征途多崎嶇。
推進山東國企重組整合的過程中,山東省委省政府和山東省國資委勇于擔當,積極作為,有效化解了重組過程中的系列挑戰。
比如,在整合青島港、煙臺港、日照港、渤海灣港等四大港口組建山東港口集團過程中,山東省委、省政府充分發揮政府引導和統籌協調作用,提出各有關市港口生產經營主體法人資格、企業職工勞動關系、港口代碼資質、港口所在地稅收體制“四不變”,保護了地方政府對港口發展的積極性,推動了港口集團組建順利進行。目前,山東港口集團由山東國資委履行監管職責,各市和各大企業只享有股權分紅權,不參與港口管理,厘清了省港口集團與有關各方所有權和經營權關系,明晰了政府監管職責。
國企改革三年行動開始后,山東按照“可衡量、可考核、可檢驗、要辦事”的要求,建立工作臺賬,把實施方案細化分解為106項任務。截至2020年底,106項任務已完成24項,三年整體任務完成占比達30%。面向未來,山東省國資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將認真學習中央企業和各省市國資委先進經驗,按照國務院國有企業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要求,全力抓好三年行動實施方案落實落地,繼續推動改革走深走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