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在面對中美貿易摩擦及金融市場波動等不利因素的情況下,中航科工依然交出了令市場滿意的中報,公司在業績、市值管理和產品服務上都取得頗多成績。其中,實現營業收入和凈利潤雙增長,前者增3.58%至144.50億元(人民幣,下同),后者增8.33%至5.98億元。
最為引人注目的是,公司今年5月份成為央企首家H股全流通上市公司。
中航科工董事長譚瑞松認為此舉意義重大,他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因為全流通試點工作是加快推進新時代資本市場改革開放,深化境外上市制度改革的重要舉措,將進一步優化境內企業境外上市融資環境,對支持中國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促進中國香港金融市場穩定具有重要作用。也為從根本上解決困擾內地與中國香港兩地資本市場的特有歷史遺留問題提供了實施路徑。長期來看,也會增強公司治理和企業競爭力,提振投資者信心,并吸引更多的內地企業赴港上市,利好中國香港資本市場發展。
“航空工業會抓住全流通機遇,做強做優做大中航科工,回報股東。”譚瑞松希望中航科工能逐步成為航空高科技軍民通用產品及服務的產業發展旗艦公司、國際并購旗艦公司、股權經營旗艦公司。
他特別強調,中航科工申請H股全流通不是為了減持。該公司在航空工業改革發展中具有重要戰略位置,并不會因為獲得流通權后就進行股份的減持。恰恰相反,全流通完成后,母公司航空工業在市場低迷期增持327萬股,彰顯對中航科工發展的信心。
實際上,作為航空工業唯一直接持股的航空高科技海外上市產業平臺,中航科工的成立和上市本身就是航空工業15年前進行的軍民融合的改革和探索,是解放思想、改革創新的結果,先天就帶著改革開放的基因。
截至9月4日,公司股價為4.64港元/股,是公司上市時股價的三倍以上,市值為277億港元,較2003年上市之初增長263.51%,給投資者以良好回報,也得到了市場青睞,展現了軍工央企的良好形象。譚瑞松表示:“后續我們將抓住軍民融合、一帶一路、國企改革、航空發展等機遇,繼續支持中航科工開放發展,為投資者帶來更加豐厚的回報。”
記者 矯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