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新中國歷史上極不平凡的一年。百年不遇的新冠肺炎疫情突然爆發,世界經濟陷入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最嚴重的衰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變。
面對世紀罕見的嚴重沖擊,國資央企奮力拼搏、開拓創新,經受住了前所未有的困難挑戰。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國資央企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營發展各項重點工作,為我國率先控制疫情、率先復工復產、率先實現經濟增長由負轉正,為決勝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實現“十三五”圓滿收官做出了重要貢獻。
抗疫大戰挺身而出
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國資委和中央企業第一時間響應,堅決服務大局,不講條件、不計代價、不畏艱難全力投入抗疫斗爭,在這場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中沖鋒在前,為抗疫取得重大戰略成果作出了突出貢獻。
在湖北、武漢抗疫主戰場,中央企業克服疫情肆虐時期的重重困難,分別僅用10天、12天的時間建成交付1000個床位的火神山醫院,1600個床位的雷神山醫院。央企所屬在鄂醫院全部投入緊急救治,央企組織600多名醫護人員逆行出征。
煤電油氣、通信航空、糧油貿易等企業保障基礎產品和民生服務,成為穩供應,穩人心,穩大局的骨干中堅。
國家電網第一時間啟動應急響應,累計出臺6批51項措施支持疫情防控及供電服務保障,疫情防控關鍵時段全系統日均投入10萬人,確保了2.2萬家重點用戶電力供應萬無一失,創造了三天三夜為雷神山醫院通電,五天五夜為火神山醫院通電、37小時為武漢最大方艙醫院通電的國網速度。
中國移動在大戰大考中發揮頂梁柱作用,立足基礎電信企業特點優勢,積極履職盡責,主動擔當作為,全力推進疫情防控通信保障、服務保障、防控保障“三個保障”,將全國重要醫院、疾控中心等疫情防控場所納入重保范圍,為3萬余名援鄂醫護人員補貼話費約4000萬元,始終確保通信暢通、服務不停、支撐有力。
中糧集團在抓好系統內疫情防控基礎上,堅持每日調度、精準復工、快速調整產能,全力抓好以湖北、武漢為重點的物資供應,保障民生、穩定物價。
面對防疫物資緊缺急需,中央企業緊急轉產擴能,中國石化主動作為,全力打通口罩產業鏈,12天建成一條熔噴布生產線,76天建成全球最大的熔噴布生產基地。新興際華集團等企業迅速轉產擴產醫用防護服和口罩,國機集團、兵器工業集團等央企緊急研制口罩機、壓條機等生產設備,為緩解口罩等防疫物資緊張局面作出了貢獻。
國藥集團中國生物新冠病毒滅活疫苗
針對疫情排查救治等關鍵難題,國藥集團等央企圍繞新冠肺炎診斷、治療、預防三大領域全面發力、全面突破率先研制核酸檢測試劑盒、提出恢復期血漿療法、加快推進疫苗研發應用,電子、通信等企業及時推出“一網暢行”“一碼防控”等大數據服務,為常態化疫情防控提供科技支撐。
國資委黨委書記、主任郝鵬總結說,經此一役,國資央企地位作用進一步凸顯,許黨報國為民的政治本色進一步展現,得到了全國人民的廣泛贊譽。
奮力實現“兩個力爭”
面對前所未有的嚴峻形勢,國資委因時因勢作出“三穩四保一加強”“兩個力爭”等一系列工作部署,扎實推進中央企業提質增效專項行動。
在國資委部署下,央企一手抓抗疫,一手抓經營,全力穩生產、穩經營、穩市場,努力實現效益正增長。
中國石化中科煉化裂解裝置
中國石化全力推動重點工程早落地、早建成、早見效,中科煉化投產運行,鎮海煉化一體化、海南乙烯、古雷一期等重點項目穩步推進,超常規啟動建設7個商儲基地。
像中國石化這樣的央企還有很多。中核集團等軍工企業承擔的國防軍工重點任務如期推進,按時交付,通信企業加強協同、提前超額完成5G基站建設任務,國家電網張北柔直工程,中國華能石島灣核電站示范工程,國家電投“國和一號”示范項目,中國三峽集團,烏東德水電站,中核集團和中廣核“華龍一號”等一批重大工程項目扎實推進,
央企還努力克服疫情影響,確保境外項目有序推進。由中國建筑承建的中法合資江蘇東臺50萬千瓦項目落地實施,印尼爪哇兩臺百萬千瓦機組高標準投產。中老鐵路、雅萬高鐵等一批標志性工程亦取得重要進展。
郝鵬表示,“兩個力爭”的實現極為不易。“這是在全球經濟嚴重衰退,疫情導致供給中斷和需求萎縮同時發生,原油、鐵礦石等大宗商品價格出現劇烈波動等極端情況下取得的。這是中央企業廣大干部職工克服種種難以想象的困難,保質量、保任務、搶進度、搶工期,一個環節一個環節抓落實、一個項目一個項目抓進度取得的。”
新冠肺炎疫情給一些央企的發展按下了“暫停鍵”。一季度,國藥集團營業收入大幅下滑48%,利潤減少31%。面對極端不利局面,國藥集團黨委和經營班子堅持咬定目標不放松,要求各級強化預算剛性約束,層層壓實“保增長”責任。經過上下不懈努力,二季度逆勢反轉,三、四季度持續快進,全年實現營業收入和凈利潤雙增長。
同樣實現逆勢而上的還有中國船舶集團。2020年前11個月,在全球船海市場需求下跌32%的形勢下,中國船舶集團新接訂單、完工交付和手持訂單三項指標占全球市場的份額分別為24.2%、17.8%、22.5%,均居世界造船集團第一位,新接訂單中高技術高附加值船舶占比提高7.5個百分點。
此外,央企堅決落實國家政策助企業紓困,降電價、降氣價、降資費、降路費、降房租,直接讓利約1840億元。
郝鵬總結說,“兩個力爭”的實現,為央企在極端困難條件下穩經營穩效益積累了寶貴經驗,進一步彰顯了中央企業“穩定器”“壓艙石”的責任擔當。
國企改革再出發
面對艱巨繁重的疫情防控和生產經營任務,國資央企主動加強改革謀劃,在系統總結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國企改革成效經驗的基礎上,聚焦新情況新問題,研究起草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方案,經中央深改委會議審定后印發實施。
各中央企業把實施三年行動作為重大政治任務,立下“軍令狀”,層層壓實責任,狠抓落實落地。
中國建筑認真落實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制定實施方案,聚焦八個改革領域,明確105項工作,形成具體任務清單。
中國船舶集團貫徹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方案部署要求,快速完成了貿易、物資、投資、財務、媒體、智庫等領域專業化重組,實施區域化整合、實體化改革,推動技術、人才、資金等各類資源優化配置,企事業單位數量由147家縮減為113家。
國家能源集團高標準落實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制定實施方案,確定“規定動作”70余項,“自選動作”30余項,點名推進改革事項企業40余戶。
在多方共同努力下,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呈現出“開局即決戰,起步即沖刺”的局面,迅速掀起新一輪深化國企改革的熱潮。
重點領域改革方面,航空工業因地制宜推動混改,全面梳理集團公司三、四級企業現狀,開展混改研究評估工作,2020年已啟動20余家企業混改工作,四家列入國家混改試點單位名單,其中合肥江航由瀕臨破產到混改重生、實現逆襲,2020年成功登錄科創板。
國家電網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入社會資本253億元,4家療養機構全部關閉撤銷,房地產業務平穩退出,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移交完成主體任務。
2020年,國資委啟動了科改示范行動。為了進一步支持相關企業改革探索,2020年12月23日,在國資委支持下,中國國新聯合重慶市、中檢集團、雙百基金等共同發起設立了“國改科技基金”,總規模100億元人民幣,首期規模50億元,投資對象為“科改示范企業”及其子企業或項目。科改基金旨在通過基金市場化方式投資參股,引導更多“科改示范企業”加快實施混合所有制和股權多元化改革,完善公司治理體制機制,促進“科改示范企業”進一步健全市場化選人用人機制、強化市場化激勵約束機制、激發科技創新動能。
幾天后,一支更高規格的中國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基金在上海設立,該基金是經國務院批準設立的國家級基金,總規模2000億元,首期募集資金707億元,由中國誠通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作為主要發起人,聯合多家公司共同設立。國務院國資委表示,設立國企混改基金,可以更好發揮國有資本運營公司平臺作用,通過市場化運作,廣泛吸引各類社會資本參與國企改革,推動混改企業完善現代企業制度、轉換經營機制,提升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質量和效果,對于新階段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改革專項工程方面,中國移動把握國企改革正確方向,以“雙百”“科改”等為重點,完善激勵制度、薪酬體系,順應生產力變化,主動調整生產關系,推動實施政企、市場、網絡等多項改革舉措,面向基層一線全面推進網格化改革,激發組織活力。
中國建筑按照國務院國資委創建世界一流示范企業的工作要求,深入開展調研,組織評審論證,全方位對標17家世界一流企業和國內領先企業,提出“一創五強”戰略目標,并形成評價指標體系和戰略支撐舉措。
此外,中國電科所屬中電海康、中國石化所屬鎮海煉化、國家能源集團所屬龍源環保、國機集團所屬中國電研、東方電氣所屬東方鍋爐、中國中車所屬中車株電等一批企業,均發揮了改革示范作用。
郝鵬表示,在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營發展的同時,國資央企攻堅克難推進新一輪改革,充分展示了將改革進行到底的堅定決心。
重大科技創新成果捷報頻傳
2020年,國資央企堅決頂住疫情沖擊和經營壓力,推動資金、人才、政策向重點企業、重點項目傾斜。
航天科技全面完成航天型號任務,取得一批重大標志性成果。衛星導航領域,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第55顆北斗導航衛星,使我國成為繼美、俄之后第三個自主建成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的國家。火星探測領域,“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發射成功,任務完成后,將使我國成為世界第一個通過首次任務即實現火星環繞和著陸巡視探測的國家。月球探測領域,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安全著陸,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使我國成為繼美、蘇后第三個具有月球采樣返回能力的國家。
中國船舶集團牽頭承擔的載人深潛器取得重大突破,“奮斗者”號2020年7月開始在南海海試,11月10日在馬里亞納海溝成功坐底、深度10909米,刷新了我國載人下潛新紀錄,并順利返航。“奮斗者 ”號研制及海試的成功,標志著我國具有了進入世界海洋最深處開展科學探索和研究的能力。
此外,中國石化承擔的國家戰略科技任務取得積極進展,特深層油氣勘探開發、功能性膜材料等關鍵核心技術取得突破并產生良好經濟效益。國家電網大力實施“2020重大攻關計劃”,特高壓套管等核心零部件國產化研制取得積極進展,建成投運±500千伏張北柔直工程,創造12項世界第一,將助力北京冬奧會實現全綠電供應。中國建筑研發出世界最大的萬噸壓力機、全球首創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空中造樓機、全國首個裝配式建筑智慧建造平臺,防疫醫院快速建造技術、“五橋同轉”技術在全球領先,刷新多項世界紀錄。
除了上述重大科技創新成果,央企還積極開展協同創新,并打造了一批創新發展平臺,如兵器工業集團等12家企業發起設立北斗產業協同發展平臺,中國一汽、東方公司、兵器裝備集團組建的新能源汽車產業平臺,華潤集團等9家企業發起設立的大灣區中央企業數字化協同創新聯盟和中央企業數字化發展研究院,航天科技、中國電科、中國中車集團等13家企業承建的國家級“雙創”基地,中鋁集團、中國商飛、航空工業集團合作推進民機鋁材國產化,等等。
“中央企業科技創新取得的重要進展和重大成果,有力彰顯了中國力量、中國精神,為“十三五”收官增添了橙色亮色,極大振奮了人心、鼓舞了士氣。”郝鵬說。
防范化解重大風險 維護經濟社會穩定
2020年以來,面對疫情沖擊、經濟下行、外部打壓三重壓力,國資央企充分準備、周密謀劃、沉著應對,有效防范化解各類風險隱患,有力維護了經濟社會大局穩定。
在投資和債務風險防控方面,中國石化全面排查處置資金、信用、金融衍生品、涉美等領域風險,聘請麥肯錫、畢馬威等機構進行重大經營風險管控體系診斷,狠抓8方面33項重大風險防控措施落實,合規管理的質量和水平持續提升,辦結法律糾紛案件631件,避免和挽回損失合計58.76億元,積案數量、涉案金額雙下降。
在安全環保風險防控方面,國資委推進實施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安全形勢持續向好。中國三峽集團、中國節能分別牽頭成立共抓長江大保護產業聯盟和科技創新聯盟,有效發揮了長江經濟帶污染治理主體平臺作用。
境外經營風險防控方面,中國建筑扎實開展海外疫情防控,堅持“一國一策”,根據不同國家和地區實際情況,組織開展海外機構和項目疫情防控,78個國家的10萬余名員工的安全健康得到有力保障,186個海外機構和630余個項目未發生聚集性疫情。
國家能源集團堅決打好疫情防控阻擊戰,全系統沒有發生一起聚集性感染事件,境外企業員工“零確診”。
2020年,廣大央企通過自身努力,為維護經濟社會穩定做出了積極貢獻。中國移動積極主動應對國外對我國遏制打壓帶來的5G關鍵技術“卡脖子”、互聯網停服斷網、涉美法律合規風險等挑戰,健全防控機制,研究儲備應對舉措,筑牢安全發展屏障。
海外疫情擴散初期,中糧集團懷著維護國家糧食安全的強烈責任感,依靠長期積累的市場敏感度、專業性,準確預判行情走勢,研究提出把握國際農產品低價機會加大采購、建立商業動態儲備等意見建議,并抓住機會果斷出手,以較低成本進口了一批重要農產品,為維護國家糧食安全作出中糧貢獻。
黨的領導黨的建設得到切實加強
面對大戰大考,國資委黨委和中央企業黨委(黨組)堅持以政治建設為統領,加強黨對國資央企的全面領導,扎實開展中央企業黨建鞏固深化年專項行動,為中央企業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營發展工作提供了堅強保證。
央企建立了“第一議題”制度,第一時間組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疫情防控、復工復產、防范化解風險、經濟社會發展等方面的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統一思想,凝聚意志,增強共克時艱的信心和決心。疫情肆虐之際,總書記和黨中央一聲令下,國資央企聞令而動,領導干部指揮在前線、共產黨員沖鋒在火線,讓黨旗高高飄揚在一線。
2020年,黨的建設與生產經營進一步融合,航天科技確保在重大工程、重點項目中實現臨時黨組織全覆蓋,推動全面從嚴治黨橫向到邊、縱向到底、以高質量黨建引領各項任務高質量完成。中糧集團持續推進黨建項目化管理,全年立項1200多個,推動黨建與經營深入融合。
雷神山醫院
黨的基層組織政治功能和組織力進一步增強。中國建筑推動形成了公司領導聯系區域、聯系基層單位、聯系黨支部三個層次的“立體化”工作格局。中國建筑領導深入一線召開區域黨建工作會議48次、講黨課32次、開展調研300余次,進一步打通基層黨建“最后一公里”。
國藥集團強化“三基”建設,貫徹落實《中國共產黨國有企業基層組織工作條例(試行)》,黨的建設質量持續提升,不斷壓實黨建責任,全面從嚴治黨貫穿始終。
正風肅紀反腐進一步深化。國家電網狠抓中央巡視問題整改,133項整改措施全部落實,并以督促中央決策部署在公司落實落地為重點,組織開展兩輪內部巡視巡查。
國家能源集團嚴格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支持紀檢監察機構監督執紀問責,扎實開展“四個專項整治”,完成兩輪22家子分公司黨委常規巡視,常抓不懈糾治“四風”,營造了風清氣正、擔當作為的政治生態。
2020年以來,面對前所未有的困難挑戰,國資央企奮力拼搏、開拓創新,在生產經營、改革創新、黨的建設等各方面都取得了明顯成效,實現了“十三五”圓滿收官,為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的實現貢獻了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