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黄色一区二区三区不卡-亚洲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国产_亚洲中文乱码一区二区-国产精品无码久久AV

2025年05月10日  星期六
熱門搜索:民主辦會  規范運作  改革  服務
您的當前位置:首頁 >  社會責任 >  理論研究
招商局探索“三維”模式,促進精準脫貧
【添加時間:2021-02-07 】   來源:《國資報告》雜志 分享:


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統一部署,招商局集團分別在2003年、2012年接受了貴州省威寧、湖北省蘄春縣的定點扶貧工作,新疆葉城和莎車縣的定點扶貧工作也于2015年中外運長航集團整體并入招商局集團后納入統一管理。截至2020年7月,招商局集團在四個定點幫扶縣投入扶貧資金共計7.3億元,開展扶貧項目180余項,派出掛職和駐村干部30多名。

在十五年的扶貧實踐中,招商局集團深入貫徹精準扶貧的戰略思想指導,始終聚焦于“人”,立足貧困群體“三維資本”存量不足的問題,精準滴灌,打造立體扶貧模式,發揮物質資本的基礎性作用、人力資本的智力支持作用以及社會資本的效應倍增作用,堅持以“人的改變”為核心,促進人的發展,在探索“三維資本”扶貧模式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經驗。

保障人的基本生存需求,增強物質資本

物質資本的積累是脫貧致富的基礎。而基礎設施落后、產業基礎薄弱是貧困群眾無法積累物質資本的主要原因,更是始終制約著貧困群眾脫貧的瓶頸因素。

湖北蘄春地處大別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是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之中的革命老區縣,經濟實力弱,基礎設施缺乏,雖有中藥材種植等資源優勢,但產業開發不足。2012年底,蘄春全縣共有重點貧困村100個,貧困人口21.948萬人。

自2012年來,招商局集團結合自身創業經驗和管理實踐,不斷助力蘄春改善基礎設施和產業條件,優化經濟結構,拓寬致富道路。

2013年到2016年,招商局集團在蘄春建成幸福新村5個,累計投入1435萬元,共幫助522戶貧困戶從環境艱苦的大別山區搬遷至平原地區,改善了蘄春貧困群體的生活條件。2017年至2019年底,累計投入2237萬元(2019年投入407萬元),在蘄春革命老區貧困人口多、貧困程度深的16個村實施滴灌式精準扶貧,進行修橋修路、建設中藥材產業基地等基礎設施提升,并通過探索“公司/合作社+基地+貧困戶”的模式,帶動貧困戶通過租金和基地就業增加收入,幫助貧困村、貧困戶持續積累物質資本。項目有效帶動貧困戶通過租金和基地就業增加了收入,共計受益 1400余貧困戶,5287貧困人口,并有效增加了村集體收入。

“我活了73歲,做夢都沒有想到每年能拿到一萬多工資”,蘄春革命老區石板巖村16組貧困戶汪學漢說。汪學漢73歲,家有年幼孫子和病媳,生活十分困難,以前靠種田,一年收入只有1000多元。現在通過招商局集團支持建設的蘄艾產業基地,把土地流轉給合作社,每年收取土地租金就有1000 多元。同時在合作社務工,每月收入在1200元以上,年收入達15000元,實現了增收致富。2018年,蘄春縣劉河鎮石馬山村作為精準扶貧的貧困村之一,在招商局集團的援助下,建設了黨群服務中心、自來水廠和道路安全等工程,貧困面貌得到極大改善,實現了2018年如期脫貧出列。

在蘄春,招商局集團不僅幫助貧困個體積累物質資本,還通過推動縣域經濟發展,擴大可持續增收基礎。瞄準蘄春地處長江經濟帶和中藥材產業資源的優勢,招商局將改革開放初期建設深圳蛇口“前港-中區-后城”的成功模式推廣到蘄春,幫助建設一個碼頭、打造一個開發區、培育一個產業,實現港、產、城聯動,為蘄春經濟發展奠定基礎。自2014年開始,陸續為蘄春捐建擁有2個5000噸級泊位的件雜貨現代化長江碼頭,推動蘄春更好地融入長江經濟帶;立足蘄春中醫藥產業資源,與蘄春縣委縣政府共建蘄春大健康產業園區;通力打造一個“宜居”、“宜業”的招商局蘄春健康產業新城等,全面助力蘄春健康產業走向興盛。

在貴州威寧、新疆葉城和莎車,招商局集團同樣瞄準當地實際問題及需求,積極改善基礎設施和產業條件,集中解決貧困村環境衛生條件差、貧困農戶缺乏產業發展資金等問題,讓村莊資源有效利用,夯實產業發展基礎,為實現貧困人口“不出村能就業”創造機會。

提升人的發展能力,增強人力資本

人力資本是勞動者知識過程、技術水平、工作能力及健康狀況等價值的總和,人力資本的增強有助于貧困人口穩定脫貧和人的全面發展,對預防貧困和提高社會競爭力具有根本性作用。為打破貧困群體因教育、就業、醫療等社會公共資源不均衡而陷入能力弱、收入低、身體差的惡性循環,招商局集團重點關注民生領域、特別是醫療服務資源的短板,從醫療、教育、扶貧干部能力建設等多方面入手,以長效機制保障人的發展。

威寧縣屬于烏蒙山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是少數民族聚居地,全縣總人口151.3萬人,2017年底貧困人口13.44萬人。由于威寧地處高寒山區,地廣人多,醫療公共服務資源覆蓋嚴重不足、服務落后,偏遠農村村民疾病得不到及時治療,因病致貧、因病返貧情況嚴重。為了讓大山里的貧困人口早日實現“強身子”愿望,招商局集團撬動政府資源,積極促成遠程醫療診治和保健咨詢服務向貧困地區延伸,從2016年開始援助建設“招商局·幸福鄉村衛生室”,助力縣、鄉、村三級醫療衛生服務網絡標準化建設,提升貧困群體的身體素質。

“招商局·幸福鄉村衛生室”每間村衛生室面積153.5平方米,具備治療、預防和宣教等功能科室,附屬設施配套完善。截至2020年,累計支持修建546所幸福鄉村衛生室(院),其中523所幸福鄉村衛生室已經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覆蓋威寧縣41個鄉鎮560個村,幫助威寧實現了標準化衛生室全覆蓋,受益威寧縣151萬人口。

1612665781768718.jpg


為進一步夯實基層醫療網底,2019年-2020年,招商局集團投入近400余萬元用于村醫培訓和母嬰健康等工作。其中持續支持縣衛健局針對全縣村醫展開培訓3期,年內累計培訓3089人次,實現了村醫培訓全覆蓋,有效提升鄉、村兩級醫護人員的業務能力和服務水平。同時,新引入善小公益基金會等專業公益力量,2019年針對鄉村醫生開展德技雙馨培訓一期,提供“線下+線上”共計100天的培訓課程。首批參訓的50名鄉村醫生目前已返崗,他們作為種子,正在為家鄉百姓帶來點滴改變。在項目回訪時,村醫們紛紛表示培訓所學到的知識都能派上用場。迤那鎮五星村衛生室醫生顧懷景學習回來后,給村民們帶回來一套養生功法——中醫導引“古本易筋經十二勢”,現在每天帶領村民練習功法強身健體,村衛生室也不再僅僅是看病的地方,已經成為村里的公共活動空間。2020年實施培訓兩期,培訓村醫100名。

家住黑土河鎮坪山村的文榮品,患慢性支氣管炎近20年,氣候一轉涼必須要輸液,以前到鎮衛生院或者隔壁村衛生室看病,要走一個多小時的路。自從新的衛生室建成投入使用后,走路只需要十幾分鐘,輸完液輕輕松松回家。文榮品說“招商局幫我們建了條件這么好的衛生室,不但我一個人便利了,整個村還有周圍村的老年人都來這里看病。”

小小村衛生室幫助貧困群眾實現了“小病不走遠”、“慢病有人管”、“優生有保證”,有效降低了因病致貧和因病返貧發生率,獲評為威寧縣“十件民生實事”之一、迎接黨的十九大專項成果之一。

2019年5月17日,貴州省委書記孫志剛在威寧自治縣調研脫貧攻堅工作時,對招商局集團援建該縣的幸福鄉村衛生室給予了高度評價和肯定。

針對貧困鄉村教育資源普遍缺乏的問題,招商局集團依托招商局慈善基金會這一專業平臺,廣泛引入行業內的專業社會組織,與互滿愛人與人(中國)、世界宣明會、北京歌路營慈善基金會等機構合作,開展鄉村兒童教育全面發展、師資創新引進等項目,解決貧困人口的代際阻斷問題。其中貴州威寧兒童發展項目已經實施了三年,截至2019年底,招商局慈善基金會累計投入280余萬元實施項目,受益8943名鄉村兒童。該項目不僅從硬件上改善威寧鄉村學校教育環境,還通過各類興趣愛好及輔導課程的開展,幫助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建立良好而正面的心態,面對各種挑戰與未知。陜橋小學的張老師對項目十分地認可,說“項目教會了我們怎么給孩子們排練課本劇,讓我親身經歷了學生從不會說到現在不但會說,也會演,還會創的改變過程。學生們也由不愛說話慢慢變成了一個愛說愛笑、感情豐富的孩子。這個項目讓我看到了孩子的前途,看到了孩子的希望,看到了教育教學的成果”。

招商局認為,只有當地干部的力量凝聚起來了,精神面貌昂揚起來了,才能形成自身的“造血”能力。為此,招商局集團高度重視扶貧縣群眾干部的能力建設,積極鏈接社會資源,立足改革開放初期創辦工業園區的經驗,依托場地、區域開發運營管理及人才培養的資源,為貧困地區干部開辦培訓班,截至2019年底,招商局幫扶干部培訓班項目共辦班24期,培訓干部學員人數共931人,有效幫助扶貧干部開視野、拓思路,提高思想認識,掌握精準脫貧方法論,培養起研究攻堅問題、解決攻堅難題的能力。

提升人的互信合作,增強社會資本

“三維資本”視角下,社會資本的高存量有助于增強個體間的互信與合作,能有效構建貧困群體獲取資源和機會的渠道,緩解貧困個體和貧困地區的脆弱性所帶來的負面后果,是影響扶貧物質及人力投入效果的重要因素,也是決定扶貧有效性和持續性的關鍵因素。

近年來,招商局集團進一步聚焦幫扶地區自身資源稟賦和產業特長,積極促進人與人之間的互信合作,持續增強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的內生動力和自我發展能力。

一方面以“組織化”為抓手,著力提升貧困農村內部的互信與凝聚力,堅持將農民專業合作社等多元化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作為產業脫貧的新方向。瞄準當前產業扶貧中貧困戶參與效能差,農產品生產銷售過程中效益低下的問題,從技術能力、組織管理能力,市場營銷能力等方面著力培養貧困村建立農民專業合作社,以村干、返鄉創業的青年、農村致富能人等為重點,帶領廣大農戶特別是貧困戶共同發展。在產業扶貧項目中建立健全貧困戶利益聯結機制,采取“合作社牽頭帶動貧困戶”的方式,力爭擴大受益面,發展壯大產業輻射力,提升貧困戶自主發展意識。

在此基礎上,著力構建貧困地區新型合作網絡,打通貧困群體獲取資源和機會的重要渠道,降低市場交易成本,不斷改善地方發展環境。2018年,招商局集團積極調動旗下企業和員工資源,助力產業扶貧和消費扶貧,積極搭建特色農產品銷售平臺——27°農。該平臺重點打造扶貧產業價值鏈,全面鏈接貧困地區農產品生產主體(合作社、村委會、農業企業等),構建了貧困地區與外界市場的聯系通道。有效打破制約貧困地區發展的時空瓶頸,促進貧困村、貧困戶與先進生產要素和社會力量有效對接,降低市場交易成本。產業價值鏈的打通,增進了個體、區域的發展機會,為具有豐富農產品資源的邊遠貧困地區實現快速脫貧、改善民生作出創新探索。

另一方面,瞄準鄉村治理議題,廣泛動員專業社會力量參與扶貧,提高村民參與公共事務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比如與四川海惠助貧服務中心合作開展的社區生計綜合發展項目,以互助組形式將貧困戶組織起來,建立自治機制,構建起互助信任網絡。在約定時間內,項目農戶將通過“禮品傳遞”的方式,將受助品傳遞給其它貧困農戶,由“受助者”變為“助人者”,提升貧困群眾在社區公共參與中的意識和能力,不斷推動鄉村治理對脫貧攻堅的良性促進作用。

十七年的扶貧歷程中,招商局集團始終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方略,圍繞人的物質資本、人力資本和社會資本,不斷開拓脫貧攻堅的新路子、新模式,幫助貧困人口創造價值,促進人的全方位發展和持續增值。這套“三維資本”立體式幫扶的“組合拳”,有效實現了外部多元幫扶與內部自我脫貧的互動共振,保證了反貧困協同機制下脫貧致富效果的穩定可持續。

脫貧攻堅的號角已經吹響,這是關鍵一戰。招商局集團將積極落實黨的十九大要求,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發揮自身專長和優勢,立足貧困社區,“團結人、激發人、為了人”,不斷提升貧困群眾的“三維資本”,幫助他們早日脫貧,過上富足、幸福、有尊嚴的生活。


京ICP備14027375號-1    版權所有: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    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   主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