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管理到經營,并不是說管理不重要。管理還是基礎,是企業永恒的主題。要躋身世界一流,實現高質量發展,既要眼睛向外做好經營,更要眼睛向內做好管理,二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管理并不復雜,也不高深,就是把平時認可的那些嘗試,歸納成一些方法,讓職工知道他在做什么,知道他做的是有意義的事情,從而使每一個人的優勢都得到充分的發揮。
01 企業的管理
★管理定位:做企業有三大法寶:管理、機制和企業家精神。管理就像是擰螺絲,要一點點擰,最后才能夠擰緊。從管理到經營,不是說管理不重要,而是應該把管理交給年輕人、交給現場的人,扎扎實實地苦練管理內功,確保企業健康運營。
★日本的管理精髓:北新的管理,基本上都是學習日本。日本的管理,一是對標,誰做得好就向誰學習;二是工法,研究出很多方法。
管理并不復雜,也不高深,就是把平時認可的那些嘗試,歸納成一些方法。日本30年、40年前的方法至今還在車間里繼續使用,包括PDCA循環、看板管理、TQC等。
02 管理工法——“八大工法”
“八大工法”是中國建材一套綜合的工法,或者說武功秘籍。既有生產管理,也有外部經營;既有內控成本,又有外抓市場。內容包括五集中、KPI管理、零庫存、輔導員制、對標優化(均屬于內部管理),和價本利、核心利潤區、市場競合(均屬于外部市場建設)。
★五集中:市場營銷集中、采購集中、財務集中、投資決策集中、技術集中。實現規模效益、協同效益。
★KPI管理:關鍵指標的數字化管理,用數字說話。
★零庫存:將原燃材料、備品備件、產成品庫存降至最低限,并加快周轉速度,從而減少資金占用,避免資源浪費,降低生產成本。中國建材零庫存的具體做法:一是發布庫存指引,各基層企業嚴格執行。原燃材料、備品備件按需采購,產成品隨行就市、以銷定產。二是加大監督檢查力度,將庫存作為一項重要考核指標,專職人員實行監管監控。
★價本利:不同于“薄利多銷”,而是圍繞“穩價”、以銷定產、降本增效,維護區域市場供需平衡。
★核心利潤區:細分市場,針對某一區域提高產業集中度,增強在區域市場的話語權。
★市場競合:競爭不是零和博弈,競爭者不僅是競爭對手,也是競合伙伴,要做到適可而止、適得其位。這是過剩經濟下應有的經營智慧。
★對標優化和輔導員制:見《宋志平|【問道管理】之三》。
03 管理理念——三精管理
三精管理,包括組織精健化、管理精細化、經營精益化。
★組織精健化:解決組織競爭力問題。指減機構、減層級、減冗員,要有意識地去控制膨脹,縮小規模(中國建材管理層級4級,法人層級5級)。
★管理精細化:解決成本競爭力問題。指降成本、提質量、增品種。重在用好工法(各級企業深入實施的“格子化”管控、“八大工法”、“六星企業”等)并長期堅守。
成長型企業都是長期主義的信奉者,如日本豐田公司幾十年如一日地進行現場精細管理,工廠安裝工作完成后,工人們會拿小錘子輕輕敲打每一個螺栓,根據聲音辨別其松緊度。
再如怎么管水泥。海螺集團原董事長郭文叁有兩點論:第一是管操作員,水泥廠中控室有一些計算機操作員,每個月把操作員的業績對一次標,采用末位淘汰制,操作員只要管住了,成本就控制住了,運轉率就會好;第二是“六對標”,比如電耗、煤耗、潤滑油的油耗、鋼球的球耗、耐火磚的磚耗,還有大量修理費,拿出一些指標讓每個工廠橫向比對,誰好自然就出來了。
★經營精益化:解決可持續盈利能力的問題。指“價本利”經營理念、零庫存和集采集銷(內部采購和銷售的協同)。不是簡單的精細管理問題,而是眼睛向外。
04 管理原則——早細精實
早細精實不是應急之策,而是持久之功,要常抓不懈。
★做管理要立足于“早”:早謀劃、早下手,時時早、事事早。能今天做到的,不拖到明天。中國建材每年一季度就開始協調產銷關系和供需關系,抓利潤、賺錢。這幾年,每年一季度都實現了賺錢目標。
★做管理要突出“細”:細分形勢,細分目標、細化措施,把工作做細、管理抓細、流程管細,不同的區域、不同的企業、不同的季節,都要有相對應的不同的經營策略。
★做管理要強調“精”:針對管理中的短板和弱項,持續推進開源節流、降本增效,精心組織技術改造、精益生產、集中采購、定崗定編,動員全體員工找問題、想辦法、定措施,嚴格控制成本費用,提升質量效益。
★做管理要注重“實”:重細節、重過程、重落實、重實效,一步一個腳印去做,不能把管理當成一陣風。
05 管理問題——往往是思維方式問題
我們在管理上的一些問題,往往不是技術上的問題,也不是制度上的問題,實際上是思維方法上出了問題。
北新一條石膏板線設計產能是2000萬平方米,卻只能生產700萬-800萬平方米,原因是什么,很多年沒有人想這個問題。發生注機,需要把攪拌機清理一天再裝上去;清理一次塞板也要1—3天時間。和德國人交談時,他們說從來沒發生過注機。經查實,故障多發生在夜里。半夜之所以會注機,是因為很多生產線上的臨時工不在崗或者精力不集中;塞板是因為現場刮漿工溜號了,控制室里的人睡著了。看起來好像是挺大的問題,但其實不大,只是一直沒有解決。后來在每一個關鍵部位統統裝上攝像頭,也不注機、塞板了,產量一下子就上來了。原來感覺無法解決的事情,一下子就解決了。
北新之前冬天不生產,職工們說是因為板裂。但石膏是熱的不良導體,不應該會板裂。后來發現是因為冬天成型車間特別冷,沒有暖氣。給整個生產線裝上暖氣后,大家都暖和了,冬季也就能生產了。
大量的問題都是大家從一開始就這樣做,沒有人去想為什么,但實際上很多做法是經不起推敲的。在企業里我喜歡研究細節,你說是這樣,我會問你為什么是這樣,你要能回答我,我還會一直問下去,直到問清楚為止,問到我自己確信是這樣的。有些管理者沒有去這樣問,這就是思維方式方法的問題。
06 管理的主要任務
德魯克講,管理的主要任務并不是改變,而是發揮,并不是要把每一個人都改變了,而是讓每一個人的優勢都得到充分的發揮,這才是我們提高效率和效益最重要的手段。
大多數管理者把改變人作為一生的追求,但是改變人非常難。所以要把管理定位于如何發揮大家的長處,各盡其才。
從“要我做”到“我要做”:管理說難也難,說簡單也簡單,得讓職工知道他在做什么,知道他做的是有意義的事情,他就會發自內心喜歡。
中國企業的規模在快速擴大,大企業不斷涌現,但是大不代表強,企業發展的質量也至關重要,就是要高質量發展。
01 中國建材高質量發展的具體措施
★一是做強主業,主業要歸核化,提升核心競爭力和盈利能力。
★二是瘦身健體,輕裝上陣,確保企業提質增效。
★三是強化管理,練好企業基本功。
★四是創新轉型,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
★五是機制革命,構建企業干部員工利益和企業效益之間正相關的關系,使企業煥發新的活力。
企業邁向高質量發展的基礎,還包括清晰的戰略、獨特的發展路徑、優秀的管理團隊、豐富的管理經驗和團結向上的企業文化。
02 世界一流企業的六個基本標準
成為世界500強企業并不是世界一流企業的標志,世界一流應該是在技術、管理、效益、質量、品牌知名度、人才隊伍這些方面綜合起來看的。
★一是技術一流。要有一流的創新能力,一流的國際實驗室。
★二是管理一流。管理是企業永恒的主題。
★三是效益一流。做企業就要賺錢。
★四是質量一流。質量就是生命,包括產品質量、服務質量、各環節要素質量等。
★五是品牌知名度一流。做品牌不容易,要久久為功。
★六是人才隊伍一流。企業的核心是人,做一流的企業得有一流的人才,包括一流的管理人員、技術人員和一線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