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發創新體制機制活力 助推企業高質量轉型發展
成都產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成都產業集團”)是成都市政府出資設立的國有獨資公司,注冊資本100億元,主體信用評級AAA,是成都唯一入選國務院國資委“雙百行動”綜合改革市屬國企。近年來,成都產業集團牢牢牽住“三項制度”改革“牛鼻子”,努力探索適合企業實際的改革方式,不斷增強企業經營活力和市場競爭力。
一、暢通渠道,建立能進能出的勞動用工制度
以員工雙向選擇為切入,全面建立市場化選人用人新機制。積極推行市場選聘。成都產業集團本部和各直接出資企業,除上級組織任命的企業領導人員外,已百分之百實現市場化企業用工。通過常態化網絡招聘、個性化獵頭推薦、市場化公開選聘、專業化定向挖據等方式,廣開聚才渠道,動態配置人才,近年來市場化選聘直接出資企業總經理1名、各級員工50名;建立人才流通機制。全面推行員工與部門的“雙向選擇”,員工可根據個人意愿選擇工作部門和崗位,部門可根據職能職責選用員工,集中開展本部與出資企業對口崗位人員互派交流、上掛下派,推動企業內部人才流動培養,近年來,共有百名本部及出資企業員工完成對口交流;加大招才引智力度。近年來,成都產業集團先后在北京、上海、廣州、重慶等地舉辦中高端人才專場招聘會13場,推出45個管理崗位,引進了41名中高端人才。通過打通人才的進口和出口,構建了能進能出、優勝劣汰的用工機制。
二、選賢用能,完善能上能下的選人用人機制
以實施公開競聘為切入,創造更多人才成長發展新機會。全面推進任期制和契約化。在市屬國企中率先試點推行職業經理人制度,探索設立了首席規劃師、首席工程師、首席數據師等一批專業技術崗位,各直接出資企業實行任期制和契約化管理企業戶數占比由2017年的7.14%提升至2019年的48.56%,新出缺的經營管理層市場化選聘達到80%以上;全面推行干部競聘上崗。中層及以上管理人員全部公開竟聘上崗,變“伯樂相馬”為“賽場選馬”。近年來,大力推進競爭性機制選拔,先后開展2次本部職能部門及直接出資企業負責人竟聘。通過員工參與、現場競聘、領導評分的方式公開選拔出11名部門正職和13名部門副職,打破了論資排輩固有模式;全面施行后備人才培養。選拔92名優秀后備干部人才,開設成都產業集團4次人才遞進培訓班,實施項目育才工程,以集團重大項目為依托,通過脫產培訓、項目鍛煉、交流掛職等方式進行遞進培養。目前,集團中層及直接出資企業高管人員平均年齡僅45.4歲,35歲以下占6%,擁有碩士以上占49%,一批高學歷的年輕人才脫穎而出,為各級管理團隊注入了新的血液。
三、對標市場,實施能增能減的收入分配機制
以構建市場化績效考核體系為核心,確立責任、貢獻與收入分配掛鉤新格局。實施薪酬與考核市場化“雙對標”。集團對部門按照“價值創造、價值保障、價值監管”實施分類管理,參照市場化對標確定各個職級和崗位的績效薪酬,全面實施差異化薪酬制度,按照前、中、后臺分類確定3.6:6.4的績效與薪酬“固浮比”,部分崗位實行薪酬延期兌付;實行考核指標與考核方式“全覆蓋”。為保證對崗位員工的履職貢獻作出客觀、準確、全面的評價,集團建立了科學、規范的全員績效考評體系,通過將集團考核與部門、個人考核緊密結合,薪酬分配與個人考核結果高度關聯,嚴格打表考核,年終按業績完成比例兌現績效收入,薪酬總額差距最高達5倍,徹底打破了“平均主義”和“大鍋飯”。
下一步,成都產業集團將深入貫徹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方案總體要求,持續鞏固“雙百”改革成果,深化以成都市效率為導向的國資經營評價制度改革,聚焦“三大機制”,著力在國有資本運營改革方面求突破,著力在完善市場化經營機制上勇探索,著力在突破帶動上起示范,爭當地方國企改革的“尖子生”,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和服務城市戰略發展貢獻更大產業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