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黄色一区二区三区不卡-亚洲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国产_亚洲中文乱码一区二区-国产精品无码久久AV

2025年05月10日  星期六
熱門搜索:民主辦會  規范運作  改革  服務
您的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產權 >  戰略研究
知識產權成為揚皖所長的硬核力量
【添加時間:2020-09-23 】   來源:國家知識產權局 分享:

  安徽省要想加快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實現跨越式發展,關鍵靠創新。多年發展中,該省將知識產權作為科技創新的“護航隊”,充分發揮其在助力產業升級、脫貧攻堅中的作用。一組數據反映出安徽省知識產權工作取得的成效: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13.1件;知識產權專員隊伍覆蓋全省近6000家科技型企業和上百家科研院所,成為知識產權管理部門溝通企業的橋梁和紐帶;獲批地理標志專用標志用標企業461家,與之相關的特色產業讓越來越多的農村貧困人口受益。

  “安徽省在智能制造、電子信息、生物醫藥、量子通信等方面擁有創新優勢。在當下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建設過程中,我們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知識產權戰略,以知識產權工作推動創新創造、促進轉化、助力鄉村轉型,打造揚皖所長的硬核力量。”安徽省知識產權局局長程胤如是說。近日,記者跟隨國家知識產權局組織的“知識產權競爭未來”采訪團走進安徽,深入了解知識產權工作為當地經濟發展帶來的變化。

  創新高質量

  高質量創新所形成的知識產權,對于安徽相關產業發展以及人們生活改善的影響正日益彰顯。

  “這是我們擁有全部知識產權的航天發動機,可以用于新型直升機和重載無人機上。”在應流(六安)航天產業園內,安徽應流集團霍山鑄造有限公司(下稱應流集團)副總裁丁邦滿向記者介紹該公司最新研發的功率190千瓦的航天渦軸發動機時,臉上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2016年,應流集團從德國一家企業引進小型渦輪發動機技術,同時獲得相關專利、技術圖紙、軟件著作權等知識產權。在此基礎上,應流集團組成技術團隊,歷經3年攻克相關技術,實現了知識產權的完全自主可控,補足了在這一領域的技術短板。丁邦滿表示,應流集團致力于通過創新研發,實現從普通的泵、閥門制造到航空航天零部件制造,再到航空發動機、地面裝備等制造的產業鏈和價值鏈的延伸,知識產權布局正是其中的核心競爭力。

  “我們從掣肘我國汽車工業的‘卡脖子’核心技術入手,每年投入銷售收入的5%至7%用于自主研發,形成了雄厚的知識產權儲備。”奇瑞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奇瑞公司)知識產權總監李永杰告訴記者。奇瑞公司的知識產權之路可以追溯至企業創立之初,從2002年研發自主知識產權的汽車發動機到如今在新能源汽車、自動駕駛汽車等領域的多維專利布局,奇瑞公司的知識產權戰略貫穿始終,讓知識產權成為不斷創造新價值的“資本”。

  科大訊飛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科大訊飛)展示了其為人所熟悉的智能轉寫、語音翻譯等技術,還展示了其在智慧教育、智慧城市、智慧醫療等領域的深度研發應用,讓人眼前一亮。“我們堅持源頭核心技術創新,從研發立項時就積極做好專利檢索,主動進行知識產權的保護,目前科大訊飛布局的知識產權已經涵蓋公司業務的方方面面。”科大訊飛知識產權總監喬玉平表示。

  據了解,安徽省知識產權局研究起草了《專利價值評估技術規范》(評審稿),初步建立起全省知識產權高質量發展的標準體系。同時,安徽省專利獎評選工作已經舉辦7屆,累計評選出發明專利金獎111個、銀獎34個、優秀獎559個,有效激發了企業的創新積極性。一系列卓有成效的舉措,正在進一步促進安徽高質量創造的產生。

  著力促轉化

  走進安徽創新館,1400余件優秀創新成果展現眼前,讓人們充分感受到科技創新的魅力。實際上,除了窗口展示功能外,這家2019年成立的展館還承擔著成果交易、產業孵化等功能。“我們大力推動重要科技成果的轉化孵化,2019年以來,通過舉辦生物醫藥領域論壇、安徽省創新科技成果交易會等活動,促進創新成果轉化和創新創業對接。同時,我們還不斷推進安徽科技大市場成果轉化基地建設,加速創新成果轉化鏈條。”安徽創新館服務管理中心副主任舒小琴告訴記者。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先進技術研究院(下稱先研院)是由安徽省、中國科學院、合肥市、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四方共建的區域產業技術創新研究院。依托上游高校院所基礎研究優勢,先研院著力構建高新技術創新平臺和成果孵化平臺,促進區域產業技術發展,有效解決“卡脖子”問題。先研院副院長李俊介紹,為消除高校院所在創新成果轉化中的顧慮,先研院以成果轉化方式獲得的國有股權,從獲得股權日起5年內不納入國有資產保值增值考核范圍;先研院還積極鼓勵研究生深入企業解決實際問題,并將其計入學生成績,從而實現學科教育與成果應用的共贏。

  在蕪湖,目前正在創業的匡磊在大學期間便有了自己的創業理想。幾年前,還是安徽信息工程學院計算機與軟件工程學院一名學生的他積極參與學校組織的學科競賽和創新創業比賽,憑借發明專利“家用網絡QoS控制器及控制方法”一舉奪得第六屆蕪湖市大學生專利創新創業大賽特等獎,也讓他更加堅定了自主創業的信心。

  以鼓勵發明創造帶動學生創新創業、成果轉化是安徽信息工程學院實現創新價值的思路,該校校長吳敏介紹,學校每年舉行知識產權高端專家專題講座2場次以上、專利成果展3場次以上、專利大賽與創新思維大賽2場次以上,還開設了專利創新選修課3門,每學年全校參加知識產權創新創造的師生達5000人左右。近3年來,該校實施專利轉讓合同和許可43項,總金額超過100萬元。

  “我們將繼續堅持把高效運用作為知識產權發展的根本,著力創新成果轉化運用,將知識產權轉變為現實生產力,助推產業高質量發展。”程胤表示。

  打造致富路

  知識產權之于鄉村振興,同樣意義深遠。對于霍山縣落兒嶺鎮白云庵村的村民余龍華來說,這幾年的日子越來越紅火。“我們茶葉賣的價錢高了,接待游客還又有一份收入。”余龍華告訴記者,他在這片土地上種了幾十年茶葉,依靠當地的地理標志產品“霍山黃芽”逐漸富裕了起來。如今,守著2畝茶園,他和老伴除了茶葉種植外還經營著自家的農家樂,住上了小洋樓,開起了小汽車,明顯感受到生活質量的提高。

  霍山縣是我國最古老的茶區之一,茶葉資源豐富,全縣95%農戶擁有茶園,茶農10萬余人,3000多人專業從事霍山黃芽生產營銷,茶農人均年收入5000元以上。近年來,在地理標志工作的帶動下,形成了企業統一收購、標準化生產線生產的高效生產模式;同時,當地不斷拓寬綠色高質高效行動外延,賦予茶產業新功能、創造新價值,“以旅興茶,以茶促旅”,積極探索茶葉和鄉村全域旅游相結合的綜合體,推進茶葉與文化、科技、生態、旅游融合,提高茶葉附加值。

  最近被納入《中歐地理標志協定》的六安瓜片,同樣是產于安徽省的地理標志產品。當地實施“合作社+農戶”帶動策略,將農戶土地流轉,按照首次5%、二次3%分紅模式,直接帶動農戶戶均增收。當地相關企業與農戶簽訂農業訂單,按照比市場價略高、溢價5%進行收購,茶農不愁銷路,茶葉也能賣個好價錢。

  據介紹,安徽省緊抓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專用標志使用核準改革試點機遇,在全省大力推廣地理標志商標注冊,積極創新構建“地理標志商標+龍頭企業+基地+農戶(貧困戶)”“互聯網+地理標志商標”等多種地理標志商標運用模式。目前,全省使用地理標志商標和地理標志的經營戶達21.7萬戶,年總產值達936.62億元,涉及扶貧項目38個,52.5萬農村貧困人口受益。

  在當下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建設過程中,知識產權正在為安徽高質量發展注入硬核力量,勾勒著一幅廣闊的前景。(知識產權報 記者 吳珂)


京ICP備14027375號-1    版權所有: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    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   主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