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新冠肺炎疫情對汽車市場造成了重大影響,尤其是自主品牌汽車受到的影響更加嚴重。從今年年初開始,自主品牌汽車市場連續數月一直呈下降趨勢,市場份額不斷降低。尤其是在進口和合資品牌產品價格進一步下探、新能源產品密集登陸中國市場的情況下,包括新能源汽車在內的自主品牌車企面臨著更大壓力。
對此,自主品牌汽車企業不斷加大品質升級力度。自主品牌車企以滿足消費者越來越個性化的需求為目標,不斷推進技術、產品、品牌、服務等方面的提質升級,以應對越來越激烈的市場競爭。
產品升級效果明顯
今年初發生的新冠肺炎疫情使國內汽車市場受到重創,但并沒有擋住眾多自主品牌汽車企業推進品質提升的腳步,一大批自主高端汽車產品呈現出密集上市的態勢。
在2019年10月發布了全新BEIJING品牌之后,北汽集團的產品升級之路不斷加快。新BEIJING品牌下,北汽集團已經推出了全新升級的U5、U7、X3、X7等燃油車型,以及EU5、EU7、EX3等純電車型。在越野車方面,北汽也推出了BJ40城市獵人版、BJ40環塔冠軍版,以及全新升級的BJ80、BJ90等車型。新能源高端品牌ARCFOX的首款高端智能純電動SUV產品ARCFOX αT已經開啟預售,并即將在今年下半年正式上市。
其中,ARCFOX αT聚合了麥格納、戴姆勒、華為、博世等全球頂級資源,續航里程達到653公里,百公里加速僅4.6秒。其搭載α-Pilot駕駛輔助系統,能輕松實現自動跟車、車道保持、換道避險、自主避障防撞等自動駕駛輔助功能。
此外,一汽、長安、吉利、比亞迪、上汽等企業也陸續推出了新紅旗、領克、比亞迪漢等新一代升級車型,體現出自主品牌企業在品質升級道路上所一直做出的努力。
在產品不斷提質升級的推動下,自主品牌汽車的市場表現開始回暖。在7月份結束連降趨勢后,乘聯會數據顯示,8月份,自主品牌汽車零售同比增長4%,環比增長7%,市場份額為33%,較7月份的市場份額提升2%。
品牌加快尋求突破
品牌一直是自主品牌汽車的一個最大短板,在產品、技術、服務等提質升級的同時,如何讓消費者認可這種升級成為自主品牌企業所面臨的一個重要任務。
受疫情影響,今年上半年國內汽車市場產銷量同比都呈現較大降幅,但高端汽車產品的產銷量仍然保持了快速增長,成為疫情之下汽車市場的一個亮點,這對于中國自主品牌汽車產品的發展是非常好的機會。中國自主品牌汽車已經告別了低質低價的發展階段,消費者也日益成熟,不再只對車輛的價格敏感,而是更多地關心汽車產品的品牌、技術、服務等方面。市場需求的變化推動自主品牌汽車必須加快推進產品和品牌升級。
兩年前,北汽集團開啟了品牌調整之路,形成了包括ARCFOX、BEIJING汽車、北京越野、北汽福田、北汽昌河共同構成的全新自主品牌體系。
專家表示,自主品牌市場競爭愈發激烈,向上發展成為自主品牌的一條出路,這也是諸多自主品牌車企選擇發布品牌新標或新戰略的原因之一。
高端化對于中國汽車產業具有重要意義,這不僅是市場需求的結果,更是自主品牌汽車產業發展的必然要求和途徑。中國已經連續多年成為全球最大汽車生產國和消費市場,但具有市場影響力和競爭力的高端品牌還不多,產品和品牌升級成為未來汽車產業必須完成的任務。中國汽車產業的技術升級,以及新能源、智能化等汽車“新四化”的發展,也為自主品牌汽車轉型升級提供了基礎和機遇。
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表示,自主品牌高端突破以堅實的產品技術與品質為基礎,有一定的突圍效果。我國汽車企業均已建立整車正向研發體系,獲得了消費者的更多認可,未來自主品牌高端化的道路會越來越寬廣。
產業集中度不斷提高
自主品牌高端化的同時,是產業集中度的不斷提高。在高端化和品質升級過程中掉隊的企業可能將永遠退出市場。
乘聯會數據顯示,上半年我國乘用車累計銷量為771.2萬輛,同比下降22.5%,隨著二季度銷量回暖,累計跌幅已有所收窄。上半年,排名前十五位的車企所占市場份額高達78.7%,與去年相比增加近5%。從行業格局來看,市場逐步向頭部主流車企集中,弱勢品牌面臨出局。下半年的車市,兩極分化仍將持續。
實際上,自主品牌車企的淘汰賽早已開始。從2017年到2019年的短短2年時間內,市場集中度就出現大幅提高。2019年,自主品牌前10名車企的市場份額占所有自主品牌車企市場份額的八成。按車企銷量計算,上汽、一汽、長安、北汽、廣汽、吉利、長城、奇瑞等汽車集團已經占據97%的市場份額,而在此之外的大多數自主品牌車企廠商則處在持續滑向邊緣化的狀態。
國家發改委產業發展司副司長蔡榮華日前在2020中國汽車產業發展國際論壇上表示,將加快對“僵尸車企”、無效產能的治理力度,加快市場化建設,法治化管理,強化監管問責。
業內專家指出,眾多低效的自主品牌汽車企業將成為清理整治的重點。隨著國內汽車市場壓力不斷加大,進口與合資品牌產品價格不斷下探,一些缺乏核心技術、品質低劣、品牌影響力微弱的自主品牌車企處于危險境地。預計未來幾年,對于此類企業的清理整治將不斷加大,國內汽車市場將加速優勝劣汰,沒有競爭力的企業將被徹底淘汰出局。(記者 李志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