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黄色一区二区三区不卡-亚洲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国产_亚洲中文乱码一区二区-国产精品无码久久AV

2025年05月10日  星期六
熱門搜索:民主辦會  規范運作  改革  服務
您的當前位置:首頁 >  品牌建設 >  品牌研究
老字號煥發新生 新品牌搶占市場 國貨品牌借力數字經濟崛起
【添加時間:2020-09-10 】   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分享:

  同仁堂開始賣咖啡、內聯升走進直播間帶貨、北冰洋冷飲雪糕實現一小時送達……老字號不斷推出創新舉措,通過擁抱新的商業力量開拓新市場。與此同時,華為、完美日記等眾多國貨新品牌也開始搶占市場,且深受國人特別是年輕消費群體的喜愛。阿里發布的《2020年中國消費品牌發展報告》顯示,中國消費者的購物車里平均每10件商品中就有8件是國貨。


  顯然,憑借著本土優勢,在品質、品牌及核心技術的基礎上,無論是老字號還是新品牌,國貨正在崛起,并將成為拉動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


  老字號煥發新活力


  商務部最新的統計數據顯示,被認定的中華老字號共有1128家。但是,只有10%蓬勃發展,40%能維持盈虧平衡,剩余50%都是慘淡經營、持續虧損狀態。


  老字號擁有長期的歷史積累,但面對消費人群、消費環境的變化,老字號的產品和品牌形象都可能與時代脫節。如何老而不衰、歷久彌新?老字號開始亮出新招。


  371歲的老字號同仁堂開始賣咖啡,和銷量排名全球前五的咖啡品牌GloriaJeans跨界合作,一出手就直接顛覆了傳統咖啡的概念。一杯具有濃濃同仁堂風味的咖啡,特別加入了草本精華菊苣根、蒲公英,通過同仁堂特殊工藝炮制烘培,自然地融入到咖啡里,保留了咖啡濃郁的口感,還具有傳統中藥功效。


  越發潮流的老字號還有創建了167年的內聯升,不但與王者榮耀聯名,還開始直播帶貨,銷售取得了明顯的增長。此外,北冰洋冷飲雪糕實現“一小時達”,五芳齋推出萬種定制粽,百雀羚新媒體廣告圈粉90后……乘著互聯網的東風,目前全國有超過半數的老字號上線網店。老品牌,新姿態,老字號們正敞開懷抱迎接新零售時代。


  不僅如此,老字號也開始擁抱資本市場,希望借助資本的力量煥發新生。近日,安徽餐飲企業同慶樓登陸A股,成為十年來第一家A股上市的百年老字號餐飲企業。目前,還有多家老字號企業在排隊等待上市。一年賣2700萬把剪刀的張小泉8月7日已向深交所創業板申請上市。張小泉是一家有著近400年歷史的五金用品制造企業,如果上市成功,有望成為A股市場“剪刀第一股”。300年的德州扒雞、100年的五芳齋等一批老字號也傳出了“排隊”遞交A股上市申請的消息。


  截至目前,已在A股上市的老字號概念股有57家,大多分布在食品飲料、餐飲業、珠寶首飾、中醫藥等傳統行業,如156歲的全聚德、180歲的恒順醋業、500年歷史的廣譽遠等。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副研究員關利欣表示,老字號企業會面臨一些發展困境,選擇上市也是乘著資本春風給自己一次改革的機會。


  新品牌國貨開始崛起


  2017年國務院批準5月10日為每年的“中國品牌日”,新國貨的崛起就此拉開了序幕。


  阿里發布的《2020年中國消費品牌發展報告》中顯示,中國消費者的購物車里平均每10件商品中就有8件是國貨。2019年線上中國品牌市場占有率高達72%,華為、回力、完美日記開始取代蘋果、耐克、雅詩蘭黛,成為年輕人的最愛。


  剪刀手康熙、國寶色口紅,故宮打破了600年以來的莊嚴感和距離感,文化基因被喚醒。目前與故宮相關產品的產值大概在200億元,文創衍生品超過了1萬多種。


  李寧、一度面臨生死邊緣的民族體育品牌,通過注入新的活力和時尚元素,一舉打造成了年輕群體競相擁躉的潮流符號。


  后來居上的新品牌不勝枚舉。成立于2016年的完美日記以易上手、高品質、精裝設計的定位趕超國際大牌,新的一輪融資過后估值已經超過了10億美元。2018年,一款充滿中式瓦片復古風的雪糕上線各大平臺,這款叫作“鐘薛高”的雪糕上線半個月就做到了淘寶類目的第二。科沃斯最早只為松下、飛利浦等國際大牌代工,如今已經做到了國內掃地機器人市場份額前三,它用20年的時間實現了從代工到自主品牌的轉變。


  更多的國貨體現了中國制造不再建立在代工能力上,而是建立在品質、品牌和核心技術上。


  有專家指出,如果說之前的崇尚國貨或多或少是消費者帶著民族情感所作出的感性選擇,那這一次消費者是真正地站在了產品性能、品質、價格,甚至是服務上,符合了人們對美好生活預期后作出的理性選擇。國貨品牌正在以前所未有的熱情不斷地創新、創造。


  電商助力全鏈路升級


  中國有著14億人口的龐大消費市場,超過4億的90后、00后年輕人群是消費需求最旺盛的群體。而這一批年輕人,剛好成長環境正處于國家經濟騰飛的時代,物質和精神世界都極大豐富,擁有強烈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也很早就透過互聯網了解世界,對于舶來品并沒有盲目崇拜的心理。他們消費能力強,對互聯網的黏性更強。這也是老字號、新品牌國貨走紅的重要原因。


  與此同時,電商巨頭也不斷加碼扶持,助力國貨進行全鏈路升級。淘寶推出的新國貨計劃幫助了134個國產品牌,年銷售額超過了10億元;拼多多的上海老字號新電商計劃投入百億營銷資源以及15億元定向現金補貼,助力老字號品牌重回一線品牌陣列;京東的千億計劃讓老字號品牌成為網紅品牌,助力它們提升數字化能力;小米有品成為新國貨品牌的孵化器,以眾籌的模式幫助品牌完成0到1的積累,孵化出云米等一批生態鏈國貨品牌。


  通過互聯網和電商平臺,老字號品牌煥發青春,贏得年輕消費者喜愛,新國貨品牌則迅速發展壯大。


  業內人士認為,相比國外企業注重以品牌維護提升議價能力,國產品牌借力數字經濟另辟蹊徑,將重心置于生產環節,利用數字化營銷與高效物流減少銷售等中間環節成本,從而實現生產者與消費者的雙贏。在此模式下,國產品牌份額的上升將具有可持續性。(陳辰)


京ICP備14027375號-1    版權所有: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    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   主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