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由中國企業評價協會發起研究提出的《中國企業社會責任評價準則(CEEA-CSR2.0)》(下稱《準則2.0》)在京發布。
《中國企業社會責任評價準則》最早于2014年由中國企業評價協會發布,是目前國內企業社會責任評價領域的重要標準。為適應形勢變化,進一步推動準則的適用性、評價的客觀性,推動社會責任評價在引導企業參與可持續發展過程中發揮更大程度的價值,經中國企業評價協會理事會研究決定,對《準則1.0》進行全面優化升級。
協會組織國家電投、伊利集團、中青旅、騰訊、京東方、中指控股、億利集團、貝殼找房、滴滴出行、易寶支付等10余家企業代表及高校教授組成課題組,在借鑒國內外已有的研究成果和實踐經驗的基礎上,結合學術界、企業界意見,充分研究和討論形成《準則2.0》。
升級后的《準則2.0》包含“法律道德”等11個一級指標、“遵守法律法規”等71個二級和三級指標,在保持《準則1.0》指標設定的全面性、國際性、普適性等特性的基礎上,本次《準則》的升級具有以下幾大亮點。
首先,創新門檻指標?!稖蕜t2.0》創新性的建立企業社會責任門檻指標,將“法律道德”、“質量管理”、“誠實守信”三個一級指標納入其中,為了突出門檻類指標在企業社會責任中發揮的基礎作用,將“遵守法律法規”、“無嚴重質量事件和安全事故”等指標作為參與企業社會責任評價的必備條件。
其次,突出可持續發展。《準則2.0》將“可持續發展”指標從“能源環境”上升至“責任管理”中,并結合企業發展規劃制定的特點,將指標名稱改為“核心戰略考慮社會責任及可持續發展”,考核企業的核心經營戰略是否充分考慮應盡的社會責任,并將可持續發展規劃納入其中。
第三,增設產業關聯帶動指標。為體現國有企業及大型民企在產業鏈中發揮的社會作用,《準則2.0》增加“產業輻射”一級指標,從讓渡產品價格,帶動社會發展、帶動區域生態價值增值、率先發揮產業輻射作用、產業鏈輻射深度和廣度、帶動上下游就業等的角度考察企業對產業的整體貢獻。
第四,擴展案例分析、評級等應用范圍。《準則2.0》指標設定聚焦深度應用,一是在評價形式上推陳出新,可用于指導企業案例分析及社會責任評級;二是在測評受眾上深度挖潛,較多指標關注到了央企二級公司、地方國企等重要板塊,使其社會責任貢獻得到衡量與推廣;三是在理論實踐上創新結合,在國內、國際權威標準的基礎上創新了更具實踐價值的操作方式。
第五,測評指標更具操作性?!稖蕜t2.0》中將部分二級指標增加三級指標,指標設定更加全面,更具有操作性。
據悉,中國企業評價協會是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于1991年發起成立,是民政部注冊、唯一具備企業評價資質的國家級社團法人組織。(金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