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黄色一区二区三区不卡-亚洲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国产_亚洲中文乱码一区二区-国产精品无码久久AV

2025年05月10日  星期六
熱門搜索:民主辦會  規范運作  改革  服務
您的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中心 >  媒體報道
國資報告:204 家科改示范企業全景透視
【添加時間:2020-07-01 】   來源: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 分享:

  “五一”之前,國務院國資委組織的“科改示范專項行動”入選企業名單公布。選擇這些優秀的種子公司、標桿公司,是為了“打造一批國有科技型企業改革樣板和自主創新尖兵,推進國有資本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在此基礎上復制推廣成功經驗”。


  未來的三年,這些企業將是中國國有科技公司改革創新的領航員、領操員、信號兵,他們的改革實踐、發展動向具有深遠的示范意義。


  本次科改示范行動,要在五大改革領域十七個改革重點集中發力,這是整體要求、主攻方向,同時我們也需要看到,204 家企業來自不同的行業、不同的成長階段和東、中、西各個地區。在此背景下,只有把共性框架和個性特點結合好,把握好企業特點,精準施策,才可能有的放矢,取得更佳改革成效。


  區域分布:遍布全國,高地突出


  本次科改示范企業,注冊地分布在除了西藏自治區之外的國內各個省份。


  東部領跑:東部地區天津市(9 家)、山東省(9 家)、江蘇省(7 家)、浙江省(4 家)、福建省(4 家)、廣東省(15 家);


  中部崛起:中部省份科技公司的力量正在迅速崛起,這一點從湖北(9 家)、河南(6 家)、湖南(5 家)、安徽(4 家);


  東北和西部快追:從東北和西部省區來看,數據也是令人振奮的,黑龍江、吉林、遼寧三省分別有 3、4、5 家企業入選,陜西 7 家企業進入,重慶 5 家企業入圍, 四川省入選企業達到了 10 家,云南省也有 4 家企業。


1593566695141978.png


 圖片來源:獨家解析204家科改示范企業


  中國經濟高速發展 40 年,形成了東、中、西三個階段不同的經濟區域。但是科技創新與區域自然環境關聯小,只要有良好的發展環境和創新體制機制,就能快速發展。我們欣喜的看到,在本次科改工程名單中,來自于中部和西部省份的科技型企業占有相當的比例,這說明四川、湖北、陜西、河南、重慶、湖南等中西部省份,已經開始蘊蓄更強的科技創新潛力和后發動力。


  我們預測,中國將初步形成“東南西北”四個有潛力打造的科創高地,分別是京津冀地區、上海地區、廣東地區、川渝陜地區。


  其中,僅京津冀地區就集中了 50 家以上的科技型公司。這既是對目前科技發展資源區域集中特點的量化反映,也能充分說明,如果措施得當,北京首都打造京津冀一體化的世界一流、中國領先科創高地,具有較好資源條件基礎。


  東部的上海及周邊地區,也集中了近30家科改企業,說明東部地區科創中心具有相當基礎,這個區域的國有科技企業理所應當在深化市場化改革中跑得更快更好。


  廣東省在南部省區一支獨秀,擁有 15 家科改公司,成為南部科創高地。目前,大量的市場化科技創新資源匯集在此,廣東省提出打造國家級科技產業創新中心,深圳打造國家創新型城市,既是本區域內國有科技企業的發展的基礎,也是未來繼續擴大改革成果的條件。


  四川和重慶入選的科改企業分別達到 10 家和 5 家,如果再加上陜西省 7 家企業,這個區域內有20 多家科改示范公司。成都、重慶、西安這幾個城市,人文特點突出,科技和教育基礎良好,完全有理由成為中國西部科創高地。


  我們認為,“東南西北”四大科創高地,不僅代表著本次科改示范行動的區域企業 分布規律,更是未來國家科技創新政策的一個發展導向。如果把建設“東南西北”四大科創中心升級為國家級和區域級戰略,打通科技創新和 科技企業改革任督二脈,微觀上將大大提升企業創新的積極性和創新效率效果, 宏觀上對于我們經濟高質量發展和區域協調發展、創新型國家建設起到重要作用。


  技術領域:戰略新興,科技服務


  根據國家統計局頒布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分類(2018)》,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高端裝備制造產業、新材料產業、生物產業、新能源汽車產業、新能源產業、節能環保產業、數字創意產業、相關服務業等 9 大領域是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點發展方向,這些產業具備知識技術密集、物質資源消耗少、成長潛力大、綜合效益好等特點,它們以重大技術突破和重大發展需求為基礎,對經濟社會全局和長遠發展具有重大引領帶動作用。


  再來審視本次科改工程入選的 204 家公司,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布局要求有較高的匹配性。在大數據、云計算、互聯網和物聯網技術領域入選企業最多,達到了 23 家,在半導體、芯片、光電和操作系統領域入選企業排名第二,達到 19 家,分別從軟件和硬件勾畫了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的微觀藍圖。


  在高端裝備制造產業方面,有航空航天技術領域的企業 14 家,機器人、智能制造、5G 硬件領域的企業 7 家,重型裝備、軍工、核電等領域的技術企業 6家,船舶、汽車、隧道裝備研究領域企業 4 家;在新材料產業方面,按照我們的分類,一共有 17 家科技公司入選科改行動名單;生物醫藥科技企業入選 6家;節能環保產業企業入選 8 家。


  總體看來,本次科改行動的入選企業,大多分布在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的主要發展方向,與國家科技戰略有較大的咬合度。


  當前,我國正在抓緊編制《2021—2035 年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推動我國從科技大國到科技強國的發展跨越,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提供長期和有力的科技支撐。


  能源、交通、信息、先進制造、材料、空天技術、現代服務業是新一輪科技發展規劃的相關核心領域,這些領域的企業在本次科改行動入選名單中得到充分反映。


  從能源技術領域來看,有 8 家在電力、熱力能源技術的企業入圍,另有 6家核能利用、水電利用的科技公司;從交通領域來看,有 8 家智能交通相關科技公司入選等等。


  總體來看,204 家科改示范企業,廣泛的覆蓋了國民經濟的各個主要領域,它們很多是面向未來的技術中堅力量,也有很多是升級傳統產業的技術核心驅動力,我們期待經過三年的科改行動,這些科改企業的機制改革能夠為科技動能的發揮貢獻重要價值。


  成長特征:四大階段、挑戰各異


  我們用成立時間來初步反映一家企業的成長狀態和生命周期,得到科改行動示范企業全周期分布場景。


  1.創業期企業:三個如何、三個防范


  有 30 家科改示范科技公司的成立時間不到五年,從企業成長和生命周期的角度來看,我們將這些企業歸入“創業期”。這些科改新企業,所從事的業務一部分是母公司產業鏈延伸出的嶄新技術領域,另一部分是新產業和新技術的探索領域,技術驅動特點明顯。比如,南方電網數字電網研究院有限公司是南方電網集團開展數字經濟與智慧企業研究,承接數字基礎平臺、大數據平臺及應用的建設運營,信息化及通信網絡的建設維護,開展物聯網建設運營,打造人工智能應用與南網系列芯片等的核心技術平臺;上海歐冶金融信息服務股份有限公司是寶武鋼鐵集團開展以“科技+金融”雙輪驅動,與寶武金融資產經營單元共同打造生態圈大金融業務體系,提供專業金融科技服務的互聯網業務平臺。


  雖然是不同的新產業、新技術,但同樣作為成立時間不長的創業型公司,這30 家科改示范企業,將面臨共同的成長課題,我們認為是回答“三個如何和三個防范”的核心問題:


  如何獲得和持續發展核心技術,防范“技術夭折”風險;


  如何吸引和保留領軍技術人才,防范“頭雁離隊”風險;


  如何從開始就構建一個新國企機制,防范“新人老病”風險。


  2.成長期企業:應對四大挑戰


  204 家科改企業中,成立 5-10 年的企業共有 32 家,成立 10-20 年的企業共有 76 家,我們把它們歸入成長期企業的陣營。這一類科改企業大致有幾個共同的特點:


  業務體系相對穩定。經過五年以上起步期發展,這一類科改企業已經顯現出在特定業務領域相對穩定的發展基礎。比如成立于 2006 年的中國東方紅衛星科股份有限公司,已經初步在小衛星及微小衛星研制、衛星地面應用系統集成、終端設備制造和衛星運營服務方面奠定了行業領先的位置;比如成立于 2007 年的海南農墾林產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在海南農墾集體以及本島的橡膠林木經營方面也進入了穩步發展的通道。


  技術領域不斷升級。成長期的科改企業,都在一個相對寬闊的技術賽道進發展,這些企業也在不斷努力提升技術能力,為集團內部科技創新服務,也同步提升市場化和產業化的能力。舉兩個例子,成立于 2002 年的中電海康集團有限公司,已經在智能安防系統方面成為世界級的企業之一,下屬海康威視同時也在大數據等新興技術領域持續布局;國機集團下屬洛陽軸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航空航天、汽車與軌道交通、能源環保等行業的特種軸承領域不斷強化科技能力, 提升市場占有率。


  成長期的科改企業,不僅在數量上占據 50%以上,而且我們認為在改革任務上也面對更多更大的直接壓力。簡單來說,我們認為這些企業需要應對“四大挑戰”:


  發展速度挑戰:成長期的公司,都會有一個比較快速發展壯大的階段, 同時公司需要用市場能力和技術能力的提高,來鞏固這個相對領先于競爭對手的速度。領先的時間越長,公司成長的位置優勢就越穩固。


  技術引領挑戰:成長期企業能夠取得優于他人的成長速度,必須依靠獨到的創新能力和持續的創新成果,但是這個優勢很容易被競爭者學習和趕超,所以如何保持技術創新能力的領先,是需要深入布局和改革的內容。


  資本助力挑戰:成長期科技企業,需要在市場和技術兩端發力,這個過程中特別需要充足、及時的資本支撐。本次科改過程中,對于混改和股權多元化,對于資本運作和上市設計,是這個類型公司需要考慮的重點問題。


  團隊激勵挑戰:初創期企業講求留住領頭雁,成長期企業需要激發“戰斗群”。既能夠不斷激發核心經營和技術團隊的創新力和戰斗力,又能夠保持吸引新團隊的能力和潛力,這些問題都需要合理運用改革中的長期激勵工具來實現。


  3.成熟期企業:突破三大天花板


  本次科改企業名單中,有占總量約 20%的 45 家企業,成立時間在 20 年以上,30 年之內,我們將其歸入成熟期科技公司的范疇。45 家企業總量不少,它們表現出怎樣的特點呢?


  業務規模較大。由于這類科技公司已經經歷了 20 多年的發展,在中國經濟過去的中高速增長帶動下,都有較為穩定的業務基礎,同時業務規模在行業中具有相對明顯的優勢。比如,中航工業集團下屬的江西洪都航空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形成了“軍民并重,兩翼齊飛”業務格局,成功 的走出了一條“以科研帶動生產、以生產促進科研”之路,發展壯大成為集科研、 生產和經營為一體的大型企業集團。再比如,華潤三九醫藥股份有限公司是國內較為知名的中醫藥類上市企業,在本領域內擁有較高的市場占有率和影響力。


  組織相對定型。這批科改企業擁有較為成熟的組織管理體系,有一部分已經成為上市企業,或者是集團上市公司中的核心業務板塊。比如,中節能萬潤股份公司、中國石油天然氣管道工程有限公司等科改企業。


  對于成熟期的科改企業,在推動本次改革過程中,需要重點考慮哪些工作呢?我們建議要突破“三大天花板”:


  突破業務天花板:成熟期企業的收入增長放慢,甚至出現波動和停滯問題,這個類型的科技公司需要從戰略性改革入手,建立新產業的突破方向,推動企業進入新的成長周期。


  突破技術天花板:成熟期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需要迭代提升,通過本次改革,重點是要把本企業在某個領域的技術優勢,盡快復制到更多的技術環節當中去,發現新的技術突破機會。


  突破人才天花板:成熟期企業組織文化相對定型,這既是優勢也是瓶頸問題。技術能力和市場能力的提升和可持續,需要通過改革企業體制機制,在成熟公司內部塑造競爭、創業、孵化等市場化動能更強的機制, 推動新人才、新技術、新業態的持續涌現。


  4.再生期企業:組織激活


  在本次科改企業隊伍中,還有少量的企業是成立時間 30 年以上,具有較為悠久歷史的科技公司。這樣的企業,我們暫時將其稱為“再生期企業”。從很多企業成長發展的實踐,以及中國國有企業歷史的經驗總結,這樣一類科技公司,建議重點解決組織激活的問題。


  對于歷史悠久的科技型組織,首先要對組織文化進行改革激活,推動企業內部觀念更加市場化,業務更接近產業化,讓科技公司的思想走在時代的同步,而不是一直躺在過去的功勞簿里。


  同時,做好經營和科技團隊激活。這里要特別關注新老隊伍的交替和新一代人才的培養和接替問題,激發中青年科技人才的潛力和動力,推動企業組織革新。


  2020-2022 年,一方面是“十四五”開局的重要階段,另一方面是建設創新型國家、推動創新型企業發展的關鍵時期,我們相信科改示范行動將直接帶動 204 家入選企業的高質量發展,并且照亮廣大中國科技公司的改革發展道路。(知本咨詢董事長 劉斌)


京ICP備14027375號-1    版權所有: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    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   主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