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黄色一区二区三区不卡-亚洲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国产_亚洲中文乱码一区二区-国产精品无码久久AV

2025年05月11日  星期天
熱門搜索:民主辦會  規范運作  改革  服務
您的當前位置:首頁 >  社會責任 >  社會責任聚焦
中國華電:扎根黔中大地做扶貧路上貼心人
【添加時間:2020-05-22 】   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分享:

  今年是脫貧攻堅的決勝之年。中國華電貴州烏江水電開發有限責任公司積極履行央企責任,派出優秀駐村干部,活躍在脫貧攻堅第一線。工作中,他們想在前、沖在前,贏得了扶貧點鄉親們的稱贊:“烏江扶貧干部是我們的貼心人和主心骨。”


  年初,國務院扶貧辦將2019年底還未實現脫貧摘帽的52個貧困縣列為全國脫貧攻堅掛牌督戰縣。中國華電貴州烏江水電開發有限責任公司結對幫扶縣銅仁市沿河土家族自治縣位列其中。為助力鄉親們與全國人民一同小康,烏江公司盡銳出戰。


  今年是脫貧攻堅的決勝之年。中國華電貴州烏江水電開發有限責任公司積極履行央企責任,派出優秀駐村干部,活躍在脫貧攻堅第一線。工作中,他們想在前、沖在前,贏得了扶貧點鄉親們的稱贊:“烏江扶貧干部是我們的貼心人和主心骨。”


  “空中飛人”扶貧走出“茶路子”


  “‘白葉一號’項目有著特殊意義。當時浙江省安吉縣溪龍鄉黃杜村20名農民黨員聯名向習近平總書記寫信,提出捐贈1500萬株白茶苗幫助貧困地區脫貧。咱沿河縣的‘白葉一號’就是國務院扶貧辦考察評估工作組確定的項目之一。”烏江公司沙沱發電廠辦公室副主任楊會說道。


  按照中國華電《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計劃》和貴州省委、省政府相關文件要求,烏江公司與結對幫扶縣沿河縣簽訂了《烏江公司結對幫扶沿河縣框架協議》,根據“地方所需、企業所能”的幫扶原則,重點圍繞習近平總書記作出重要指示批示的“先富幫后富”項目——沿河縣中寨鎮“白葉一號”生態茶項目進行產業幫扶,注入扶貧資金1650萬元。目前,中寨鎮志強、大宅、金山等9個村作為“白葉一號”1500畝捐贈項目實施地,項目共覆蓋建檔立卡貧困人口385戶1582人,規模大,覆蓋人群廣。


  自參與該項目工作以來,烏江公司駐村隊員楊會便把自己忙成了腳不沾地的“空中飛人”。項目實施“村級組織+公司+合作社+農戶”聯結機制,采取“四建四股”的方式進行運作。為把各種資源整合起來,楊會組織現場調研,聯系考察論證,開展工作座談。有時能在縣政府見她協調工作,有時能在項目基地見她和農戶溝通交談。用她自己的話說,“每一個環節都需要協調配合,每項工作都不能拖延滯后。扶貧工作不能等,要爭分奪秒推進。”為此,楊會連騎電動車也學會了,就想加速,再加速。


  “發展‘白葉一號’項目,貧困戶不僅可以通過土地流轉、入股分紅得到收入,還可以提供基地務工崗位。通過這個生態產業,我們可以給村民打造出脫貧的‘造血細胞’”。楊會耐心地動員茶農種植。為了克服茶農“怕”的心理,楊會帶著浙江安吉黃杜村技術專家從整地,種茶,到管護,重要環節,挨家挨戶蹲點指導。不僅使茶農掌握了種植技術,更吸引相鄰鄉鎮的村民也積極參與到其中,幫助到更多貧困群眾脫貧,達到“一片葉子再富一方百姓”目標。


  2019年5月22日,烏江公司邀請省農業農村廳、貴州大學茶學院、省茶科所、省茶文化研究會、省綠茶品牌發展促進會等部門和單位的專家學者前往中寨鎮,為“白葉一號”茶園基地建設進行一線問診,為種植產銷全鏈條出謀劃策。楊會作為組織者參與其中。“無論土壤、氣候、海拔,中寨鎮都非常適宜茶產業發展。要以‘白葉一號’工程為抓手,把中寨農村打造成美麗的生動畫卷。”有了專家的論證,楊會的工作做得更加順利,更有“底氣”。


  2015年以來,烏江公司與沿河縣委、縣政府每年召開10次以上工作聯絡會,深入商議各項幫扶事宜;公司領導班子先后32次深入貧困村和幫扶項目點,職能部門、承擔扶貧任務的基層單位開展現場調研指導428人次,指導駐村干部幫助當地群眾解決實際困難;公司還圍繞全縣“生態茶、生態果蔬、生態中藥材、生態畜牧業和生態旅游業”五大主導產業開展幫扶工作,推進發展中寨鎮“白葉一號”茶園農旅一體化建設、中界獅子山農業觀光園建設、塘壩千年古茶公園打造等一批項目,以產業發展為杠桿,撬動社會資金約7.9億元,實現3000余戶1.5萬貧困人口利益聯結。2019年1月,烏江公司被授予國家級榮譽“中國紅十字人道勛章”。


  復興村出了個“帶貨一哥”


  “這一箱箱空心李不僅是復興村的特色農產品,還有貧困地區的一份份期待。”烏江公司派駐沿河土家族自治縣團結街道復興村的扶貧工作隊員葛修林一邊幫著打包快遞一邊說,“把產品變成商品,才是真給力。”


  駐村以來,在葛修林的帶領下,全村開始發展空心李種植產業。2017年全村已種植300余畝,到2018年栽種面積達500畝,覆蓋全村12個村民組。2019年6月,復興村空心李上市。那些天,葛修林忙得不可開交,對接商超、果蔬店,在微信群里發布預售信息。葛修林說:“消費扶貧是幫助村民增收的重要手段。好產品賣上好價格,才能提振村民致富信心。”在他的推動下,空心李銷售大熱。葛修林也成了朋友圈里的“帶貨一哥”。親朋好友、職工同事紛紛找他“帶貨”,幫助村里拓寬了銷路。


  2019年7月25日,一封《消費扶貧倡議書》張貼在沙沱發電廠辦公樓前。倡議以購代扶,號召全廠黨員、干部職工“愛心扶貧義購”,認購復興村滯銷的茄子和朝天椒。活動的發起人正是葛修林。時值茄子和辣椒上市時節,由于沿河縣當年茄子和辣椒高產導致供大于求出現滯銷,復興村4個大棚種植的茄子和辣椒面臨著爛在地里的風險。


  葛修林通過倡議書、職工微信群、QQ辦公群向全廠干部職工發出倡議,號召大家伸出愛心援手,為脫貧攻堅貢獻一份力量。義購活動不僅幫助復興村解決了部分茄子和辣椒的滯銷問題,也為干部職工提供了優質的農產品。葛修林從中得到啟發。


  嘗到了“甜頭”后,葛修林將“扶貧菜”搬進單位“菜籃子”的想法匯報給公司并得到支持。葛修林迅速召開協調會,組織單位食堂管理人員到復興村實地考察貧困戶蔬菜種植規模、調研合作社經營管理現狀,主動做好消費扶貧對接工作,以“合作社+貧困戶+企業”合作模式,進一步調動農戶種植蔬菜的積極性。從此,復興村的蔬菜、蛋禽等農副產品搬上了沙沱發電廠的職工餐桌。葛修林以自己的方式再次擴大了扶貧朋友圈。


  “去年,600多斤西瓜、100多斤香瓜直接拉到了電廠。原來無人問津的瓜果,排隊預定都搶不上。跟著葛書記干,我們村民的積極性越來越高了。”復興村瓜農說道。綠色食品從田間地頭直達餐桌,企業以具體行動參與脫貧攻堅,既省去了采購環節,又增加了貧困戶的收入,實現了企業和農戶雙贏。


  近年來,烏江公司深入貫徹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入開展消費扶貧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指導意見》,積極落實集團公司消費扶貧工作要求,工會、食堂帶頭采購貧困地區農產品。截至目前,公司系統職工食堂采購貧困地區農產品35.8萬公斤。工會借助“夏送清涼”活動,采購結對幫扶沿河縣茶葉2100斤,空心李2450斤,有力地拓寬了農產品銷售渠道,增加了貧困戶的收益。


  照亮村民幸福路的“及時雨”


  “家門口裝上新路燈,以后夜間出行不用‘摸黑’,也安全了”“路燈亮了,我們的心窩也暖了……”這些天,銅仁市沿河縣和平村的村民們茶余飯后,談到村里安裝太陽能路燈的事,都樂得合不攏嘴。


  烏江公司捐贈15萬元幫扶資金建設太陽能路燈照明設施,60盞路燈惠及3個自然寨農戶受益,讓當地村民多年來的夢想變成了現實。

 

  和平村是銅仁市沿河縣的貧困村。烏江公司派駐扶貧干部丁現茂在扶貧走訪時發現該村沒有安裝路燈,每當夜幕降臨,村里沒有足夠照明,村民出行十分不便,且有潛在的安全隱患。安裝路燈成為村民們的頭等心愿。


  丁現茂將問題反映給烏江公司后,得到了公司黨委高度重視。烏江公司迅速落實幫扶資金,由丁現茂負責牽頭組織實施。從定點、放樣、架設基座、鉆孔到安裝調試,僅用數天時間,太陽能路燈遍布和平村角角落落。自此,村民們的回家之路明亮了,走家串戶的腳步輕快了。路燈的安裝不僅照亮了道路,也照亮了老百姓的心。


  說起新安裝的路燈,牽著孫子散步的張大媽笑了起來:“村里到處亮堂堂的,再也不用摸黑走夜路了。多虧丁書記這個‘及時雨’幫忙辦了暖心事。”


  駐村以來,丁現茂熱情接待困難群眾,事無巨細,他都一一了解記錄,及時解決。兩年間,幫助群眾辦實事好事60余件,落實貧困大學生及因病致貧戶、貧困戶慰問金,冬春救助金合計3.73萬元;完成烏江公司幫扶資金91.66萬元項目建設,完成烏江公司幫扶駐村地點學校學生就餐樓修建123.5萬元資金申報工作。丁現茂的工作得到了駐村群眾和烏江公司干部員工的認可,2019年,被評為“銅仁市脫貧攻堅優秀共產黨員”。


  2015年以來,烏江公司加大資金扶持力度,投入駐村幫扶資金705萬元,配套用于駐村干部所在7個村的基礎設施、村級陣地建設及產業發展、教育和改善人居環境等,為銅仁市完成脫貧攻堅任務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防疫復耕搶農時的“大忙人”


  “汪叔,非常時期要注意,少出門,少聚會”“張大哥,要堅持每天測量體溫,身體有異常,一定要及時匯報”……宣傳、排查、盯防,再宣傳、再排查、再盯防。每天,銅鼓村的大路小路上都有烏江公司派駐沿河縣淇灘鎮銅鼓村駐村書記吳經干的身影。


  “我們的耐心是有收獲的,挨家挨戶講了新冠病毒的危險后,村民們都有了全新的認識。”吳經干在給公司的匯報電話中說。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吳經干一步也沒有離開過銅鼓村。協助村支兩委開展疫情排、控、防工作,全村群眾,哪些是從武漢回來的,哪些可能與感染者進行過密切接觸,哪些有癥狀……吳經干一一做了核查統計。為了弄清這些數據,白天忙著扶貧的他,將數據排查工作放到了晚上。每天凌晨的村委會,總會看見他工作的身影。


  “吳書記工作做得不簡單,全村有7戶村民辦酒席都被他成功勸阻了,6名湖北回鄉人員也安排得妥妥當當,防疫工作讓全村人安心。厲害的是,他搞農活也很實在,完全不像個城里娃……”村民一邊鋤地一邊談論。


  “大家聽我說一說,種植高粱好處多,管理簡單易存活,畝產要高兩千多……”3月里的清晨還透著絲絲寒意,吳經干早已戴上口罩,拿起小喇叭,走村串戶,開始了推廣“高粱換玉米”的“土味喊麥”。


  伴隨著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的節節推進,黔中大地也迎來了復工復耕的關鍵時期。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嚴格落實防控措施,全力組織春耕生產相關要求,吳經干一頭扎進了田間地頭,活躍在農戶家中,幫助村民復工春耕,搶農時,抓經濟。


  “各行各業都在相繼復產復工,村里也不能掉鏈子。我們要和村民一起,把耽誤的時間搶回來,把遭受的損失補回來。”發完辣椒苗后,吳經干又去縣里請來技術員,手把手教他們種植技術,幫助大家搶農時。村民們經常“調侃”:“這個吳書記搞得像種自己家地一樣,真是個‘大忙人’。”


  復工復耕時期,他一方面勸導青壯年勞動力做好防護措施,盡快返崗復工,特別是貧困戶中主要收入依靠務工的農戶,幫助他們聯系返崗免費高鐵、開具健康證明、聯系務工崗位;另一方面,針對銅鼓村已建成300畝花椒產業的實際情況,積極向淇灘鎮申請產業路項目資金并組織修建,考察學習、探經取寶。目前,銅鼓村已實施完成長約3公里的花椒產業路路基。


  防疫春耕期間,烏江公司黨委要求公司駐村干部一定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一手抓疫情防控,二手抓脫貧攻堅,三手抓復工復耕,三線齊作戰,堅決打好“疫情防控”和“脫貧攻堅”兩場戰役。


  其作始也簡,其將畢也必巨。脫貧攻堅工作艱苦卓絕,收官之年又遭遇疫情影響。在沿河縣、余慶縣、桐梓縣等8個縣,在茶壇村、出水村等7個村里,烏江公司與鄉親們攜手,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韌勁,不破樓蘭終不還的拼勁,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出新貢獻。


京ICP備14027375號-1    版權所有: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    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   主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