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有企業的高質量發展,要通過高效率增長、有效供給性增長、中高端結構增長、綠色增長、可持續增長和和諧增長,著力提高國有企業活力、創新力和競爭力。在推進國有企業高質量發展時,要切實做到“變”與“不變”的統一。
要“變”體制機制
堅決推進政企分開。堅持政企分開的改革,政府需要國企擔當和承擔社會責任,最好通過市場方式來推進,而不宜用行政安排,這樣才能切實提高國有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加快完善國有企業的治理體系。積極推進公司制改革,通過混合所有制改革等方式,積極引入各類投資者實現股權多元化,形成股權結構多元、股東行為規范、內部約束有效、運行高效靈活的經營機制。加強董事會建設,建立健全權責對等、運轉協調、有效制衡的決策執行監督機制,規范董事長、總經理行權行為,充分發揮董事會的決策作用、監事會的監督作用、經理層的經營管理作用、黨組織的政治核心作用。
落實國企“三項制度”。當前國有企業雖然在形式上按照現代企業制度要求,初步建立了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內部人事、勞動和分配三項制度,但礙于企業承擔的社會責任等壓力,企業管理人員能上能下、職工能進能出、收入能增能減的機制僅停留在了紙面。我們必須加快推進國有企業三項制度改革,把職工的責、權、利和企業的發展緊密聯系在一起,充分調動企業干部職工積極性,激發創造力,實現職工與企業同舟共濟、共謀發展。
要“變”創新能力
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實施以來,我國國有企業創新能力持續提升,在參與核心技術標準制定、擁有有效專利、新技術應用等方面取得顯著成績,在部分技術領域實現了從跟跑到并跑的跨越,并逐漸領跑行業發展。但與世界一流企業相比,國企科技創新的質量和效率有待提升,存在原始創新能力不足、部分行業核心技術受制于人等問題。國有企業要成為技術創新決策、研發投入、科研組織和成果轉化的主體。我們一定要把科技創新擺在推動國有企業高質量發展的突出位置,緊緊抓住科技創新這個“牛鼻子”,加大科技創新投入力度和人才隊伍建設力度,更好發揮科技創新對實現國有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支撐作用。
一是多渠道籌措研發經費。國有企業特別是中央企業代表了國家創新的水平,是引導行業技術進步的主要力量,進一步加大研發資金投入力度,提高研發資金使用效率,是提高國有企業創新力的重要保障。除了增加自身投資外,還要建立和完善多元化、多形式、多層次的技術創新投入機制,廣泛吸收來自資本市場、銀行和風險基金等多種渠道的科技研發扶持資金,為企業自主創新科研經費的籌集提供更為廣闊的資金渠道。
二是充分激發研發人員的內在動力。國有企業應積極穩妥實施員工持股,完善薪酬分配制度和人才培養機制,制定有效激勵政策,完善對創新失敗的容錯機制,激發員工的創新積極性。進一步完善人才評價機制,加大人才激勵力度,暢通人才發展渠道,建立中長期激勵機制,著力激發人才創新創造動力,持續激發創新潛能。要根據不同行業、不同企業的特點,有針對性地培養創新領軍人物和關鍵人才,為國有企業實現創新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人才活力。
三是更好地體現國有企業自身特點。圍繞行業和企業創新短板,聚焦具有決定性、樞紐性、通用性、前瞻性的重大關鍵技術進行研發,突破核心關鍵技術“卡脖子”問題,搶占引領未來發展的科技制高點,持續引領行業技術進步。應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的創新體系,充分發揮市場對國有企業創新的導向作用,以高附加值戰略引領高端技術布局,打造自己主導的新興全球價值鏈和產業鏈,發展高附加值新興產業。
要“變”產業布局
產業布局的改變是找準國有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方向。盡管經過多年的有進有退、聯合重組,國有企業已較高峰時期大幅減少,但仍有不少企業處于產能嚴重過剩行業,處于產業鏈的中低端,仍有不少國有企業脫實向虛,缺乏產業發展的長遠謀劃。產業布局的“變”要重視:
一是突出實業。實體經濟是一國經濟的立身之本,無論經濟發展到什么時候,實體經濟都是中國經濟發展、在國際經濟競爭中贏得主動的根基。要集中力量突出抓好主業實業,不斷提升企業發展質量和效益,筑牢國有企業高質量發展堅實根基,離開實業談高質量發展,猶如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縱觀國內外市場,凡是有競爭力、影響力、話語權的企業,無一不是主業突出、具有核心競爭力的企業。
二是結構調整。遵循市場化原則,穩步推進裝備制造、煤炭、電力、通信、化工等領域中央企業戰略性重組,促進國有資本進一步向符合國家戰略的重點行業、關鍵領域和優勢企業集中。以擁有優勢主業的企業為主導,持續推動煤炭、鋼鐵、海工裝備、環保等領域資源整合,提升資源配置效率。推動瘦身健體,加快處置低效無效資產,積極化解過剩產能。對商業、物流、外貿、制造業、服務業等競爭性領域的大量國有企業,應大規模地退出。要以退為先,有退有進,國有企業的“進”主要發揮“補短板”的作用,在關鍵的關系國家全局的重大科技核心技術、重大戰略性產業、重大基礎設施、公共服務領域發揮更大作用,走國有企業高質量發展之路。
三是布局前沿。前沿技術是指高技術領域中具有前瞻性、先導性和探索性的重大技術,是未來高技術更新換代和新興產業發展的重要基礎,是國家高技術創新能力的綜合體現。由于科技前沿產業往往具有重大不確定性和風險性,但這恰恰是國有企業應承擔的使命;另一方面,科技前沿產業具有一定的技術壟斷性,更能體現高質量發展的要求,因此,國有企業要深入研究科技前沿產業,早謀劃、早布局。
推進國有企業高質量發展不僅需要變化,如提高活力、增強動力、找準方向等,也需要堅守國有企業的特質,如堅持黨的領導、堅持公有制為主體等。
一要“不變”的是堅持黨的領導。國有企業要實現高質量發展,歸根結底要靠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這是國有企業的“根”和“魂”,也是獨特優勢。辦好國有企業,黨的領導、黨的建設在企業精神、領導力、隊伍建設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充分發揮國有企業黨委(黨組)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實的領導作用,確保企業廣大黨員干部職工始終聽黨話、跟黨走,確保國有企業國有資產牢牢掌握在黨和人民手中。
二要“不變”的是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國有企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物質基礎和政治基礎,是我們黨執政興國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是壯大國家綜合實力、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實行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推進國有企業高質量發展,必須堅持國有經濟主體地位、發揮國有經濟主導作用、完善基本經濟制度。
此外,國有企業還要堅持開放合作、互利共贏,積極融入全球經濟,為高質量發展開辟更加廣闊的空間,加快成長為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 (陳 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