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傳-京東大數據聯合實驗室發布的《2020中國品牌消費趨勢報告》顯示,2019年中國品牌商品與品牌數量、下單人次、訂單量同比增速均高出進口品牌,兩者差值超過20%。受疫情影響,今年2月至3月,這一差值擴大到30%以上。經過多年沉淀,中國品牌“提質增速”效應明顯,正在逐漸成為不少用戶的首要選擇。
記者從該報告中了解到,從中國品牌與進口品牌的成交額占比增速來看,中國品牌在母嬰、運動、個護等品類占比增速高。從細分品類成交額增幅來看,中國品牌增幅高的品類為洗護用品、女性護理品等,進口品牌則為玩具樂器、清潔紙品等。
2019年,電商渠道繼續助力中國品牌下沉市場,五六線市場仍是中國品牌的消費主力。相比上一年度,2019年下沉市場的中國品牌成交額增幅較大,同時一線市場中國品牌也取得較快增長,更多高端用戶對國產品牌的認知度和信賴度大幅提升。具體而言,東北地區中國品牌成交額占比增速快,華北地區進口品牌成交額占比增速快,上海地區消費者越來越青睞中國品牌商品,而北京地區消費者依然更加關注進口品牌商品。
從職業、人群類型占比變化來看,國產品牌正在吸引越來越多的高收入消費者。其中,醫務、金融從業者對中國品牌商品的認可度增速較快。從年齡、性別畫像占比變化來看,“95后”的年輕女性消費者越來越關注中國品牌商品。而從商品搜索關鍵詞統計來看,搜索量排名前20個關鍵詞中三成以上與品牌直接相關,其中中國品牌相關關鍵詞占比高出進口品牌近一倍。
對此,中國貿促會研究院國際貿易研究部主任趙萍表示,在過去一年,創新對中國品牌的打造和傳播尤為重要,促進了中國品牌形象的提升。消費者購物、生活習慣進一步向線上轉化,電商平臺成為打造品牌形象的重要捷徑。
對于走向下沉市場的趨勢,趙萍認為,低線級市場或是中國品牌未來的金礦。“一二線城市很多商品都處于供求基本平衡的狀態,沒有創新型產品很難吸引消費者的眼球,人們對國際知名品牌的需求和消費能力也在提升。相比之下,小鎮青年、小鎮中產們也有消費升級的需求,但對品質消費和品牌消費的理解不同,區域知名品牌、國內知名品牌、性價比高的品牌更加符合他們的觀念。”趙萍說。(記者 劉禹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