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場分秒必爭的保障戰——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部分防疫一線重點醫療物資供應告急。為遏制疫情蔓延勢頭,短時間內提升供給保障能力成為當務之急。
“面對防疫物資緊缺的狀況,國藥集團主動發力,積極配合工信部做好醫療物資保障工作,全系統1500家單位15萬國藥人全員動員、全線出擊、全域作戰、全力以赴,以戰時狀態做好醫療物資應急保供等各項工作。” 4月8日,中國醫藥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劉敬楨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介紹,截至目前,國藥集團累計向全國各地調運防護服等防疫物資8.5億件,其中調往湖北、武漢3.2億件。
劉敬楨表示,雖然防疫物資如口罩、防護服發生了短缺,但其他尤其是儲備藥品并不缺。國藥集團發揮生物健康全產業鏈的優勢,在藥品疫苗研發攻關、應急生產、醫療救治、綜合保障等四個方面全力保障醫療物資的供應,彰顯了中央企業國家隊主力軍的責任擔當。
在藥品疫苗科研攻關方面,中國生物、北京和武漢等6個生物制品研究所,率先研發出新冠病毒核酸分子檢測試劑和抗體檢測試劑盒,首批通過國家藥監局認證,率先提出康復者血漿治療方法,獲得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推薦使用,被納入國家衛健委《診療方案》,率先研制救治重癥、危重癥患者的特異性免疫球蛋白和單克隆抗體,有望率先成功研制新冠疫苗,為奪取抗擊疫情決勝提供"殺手锏",現在已取得重要的階段性成果。
在生產制造方面,國藥集團加大馬力,保障各類救治藥品及時供應,提供了充足的彈藥。在國家衛健委《診療方案》推薦使用藥物約105個品種,集團所屬的中國中藥、上海現代制藥、天壇生物等100余家生產企業可自主研發生產91個品種,并可提供全部藥品供應。
在醫療救治方面,國藥國際所屬64家醫療機構15000名醫護人員全部投入疫情防控,尤其是湖北地區的6家醫院4200余名醫護人員和馳援武漢金銀潭醫院等百余名醫護人員始終奮戰在最前沿。
在綜合保障方面,在火神山、雷神山醫院的工程設計施工、醫藥物資設備供應、復用器械消毒滅菌等各方面,國藥控股、國藥工程等多家企業做了大量綜合服務保障工作。
從全球幫到幫全球。據記者了解,春節期間,國藥集團從30個國家和地區采購了防護物資,現在也在開展國際援助和國際政府間采購,已與88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簽約3.6億件,已向64個國家發貨1億多件,支援全球戰疫。
國藥集團董事會辦公室主任、黨委宣傳部部長劉紅兵在接受《中國工業報》記者采訪時介紹,當國外疫情硝煙四起之際,中國政府對于支援全球抗擊疫情非常重視,多部委連續召開會議協調安排,委托國藥集團承擔相關采購供應工作。
國藥集團迅速成立抗擊疫情國際援助與出口工作小組,配合外交部、商務部、國家發展合作署,落實疫情防控物資出口等國際支援工作,多方統籌協調資源,努力拓展采購渠道,加快醫療防護物資采購和供應。
集團所屬唯一的醫療健康產業平臺和國際化平臺國藥國際,第一時間成立工作組,調集精兵強將,勇當國際援助和出口的主力軍。
集團充分發揮全產業鏈優勢,各業務版塊都動員起來:國藥控股下屬國藥器械的生產企業開足馬力生產物資,采購團隊大力拓展采購渠道、備足物資;國藥中國生物所屬上海捷諾公司將國內第一批獲準注冊的新冠病毒核酸檢測試劑用于支持國際疫情防控;國藥中國生物血液專家作為中國紅十字會專家團隊成員赴意大利,為運用康復者血漿治療方法救治危重患者提供幫助;中藥控股生產的納入中國多版診療指南的中藥,正積極克服國外注冊和認可困難,力爭助力全球抗疫。
截止4月7日,集團累計與88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簽約,已向64個國家發貨1億多件(含援外方式),包括口罩7859萬只、防護服69萬套、檢測試劑盒30萬人份、護目鏡/面罩92萬個、手套/鞋套2623萬只、額溫槍/紅外測溫計1.4萬只、呼吸機665臺、其它設備和儀器822臺。
國藥集團支援全球抗疫工作團隊,發揮長期深耕醫藥大健康領域和從事國際貿易的專業能力,嚴格遵守國際貿易規則,促進物資標準快速對接,提高報關運輸各方面工作效率,力爭使抗疫物資以最快速度到達購買國,為打造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貢獻了“國藥力量”。
各購買國都對國藥集團的積極努力和高效行動表示高度贊賞和真誠感謝,截止目前,先后有50多個國家和組織,以不同方式向集團表達謝意!(中國工業報記者 王雨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