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中央軍民融合發展委員會的正式設立,意味著軍民融合發展已上升為國家戰略。時隔近半年,其召開的第一次全體會議,審議并通過了《中央軍民融合發展委員會工作規則》、《中央軍民融合發展委員會辦公室工作規則》、《中央軍民融合發展委員會近期工作要點》和《省(區、市)軍民融合發展領導機構和工作機構設置的意見》。四大軍民融合文件的出臺,不僅再次攪動資本市場,同時也將業內目光聚焦到軍工領域的混合所有制改革。
中國企業管理研究會研究員劉興國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軍民融合四個文件的出臺,目的是完善軍民融合工作機制。隨著工作機構的組建完成以及工作機制的完善,規范軍民融合發展的頂層設計預計也將盡快出臺,以切實發揮相關工作機構的作用,加快落實軍民融合戰略。
在劉興國看來,軍民融合的積極影響在于:一方面能夠引入社會資本促進國防工業發展,另一方面也能消除民營資本的市場準入限制,擴大民營資本投資領域,促進民營投資增長。
據了解,目前中國軍工行業主要包括航天、航空、兵器、船舶、核、軍用電子等六大子行業,而國內從事軍品生產的企業主要又分為兩類,一類是由國資委監管的軍工集團,另一類則是其他社會企業。而我們所說的軍民融合主要分為兩個含義,一是“軍轉民”,即軍事技術在民間使用;二是“民參軍”,即民營主體參與軍工市場。
為進一步加快民營主體能夠參與到軍工市場,去年發改委已明確將軍工領域列為央企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重點領域,其中, 中國核建 、 中國船舶 更是被列為第一批混改試點。
據了解,中國兵裝已制訂軍工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試點初步方案;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印發了《關于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的指導意見(試行)》;中國核工業建設集團旗下的中核新能源公司也在今年完成增資擴股,成為中國核建混改試點單位中率先完成戰略投資人引入工作的單位。此外,中船重工、 航天科技 、中國電科等央企也在積極推進混改工作。
“從軍工企業混改的實際方案來看,企業顯然是優先選擇了集團內部的非軍工資產與業務進行混改試點,這是軍民混合的一個方面,但顯然并不是中央推進軍民混合的初衷所在。”劉興國認為,中央推進軍民融合,更多是在于實現國防工業與民用領域的深度融合,實現國防技術與民用技術的融合,實現二者之間業務領域融合;一方面,軍事技術可以與民用產品生產相結合,另一方面社會資本也可以參與軍工產品的生產,可以成為國防工業體系的一部分,目的是在國防工業領域建立一個國有資本與社會資本的競爭機制,從而更好促進國防工業發展;同時推動國防技術向民用領域擴散,提高國防投入的社會產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