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此時提出加快大數據中心等"新基建"建設,不僅能夠對沖疫情對經濟的負面影響,更長遠來看,將為中國經濟轉型升級打下堅實基礎。不過,加速大數據中心的建設進程,需要新的思路和新的做法。
當前,世界經濟進入了以信息技術為核心的創新發展階段,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基因等諸多領域科技創新需要"算力"做基礎,而數據的利用為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注入了強勁動力,數據正在成為新的生產資料,引領各個產業變革。從全球范圍來看,新經濟發展較快的國家和地區,幾乎都是"數據大國",也是計算力大國,因為要從巨量數據中獲得價值,就必須對各個維度的數據進行分析和挖掘。而數據的分析和挖掘離不開計算力,離不開處理數據的數據中心。
對于大數據中心建設,我們需要規避一些誤區,面向未來,才能夠盡快建設,更好地服務于數字經濟。
建設大數據中心需要有頂層思維。每一個大數據中心的上馬,無論從資金上還是規模上或是占地用電上都是一個巨大工程,所以前期需要對擬建的大數據中心"究竟滿足誰的要求,滿足什么樣的需求"進行充分研究,結合各地對數據中心投建的要求和規范,科學選址,統籌布局,因地制宜。與此同時,數據中心產業是高新、環保的產業,市場需求大,參與資本多,因此很多地方都在考慮建設大型的數據中心,很容易出現投資過熱的情況。
建設大數據中心要避免"重建輕用"。大數據中心是關鍵基礎設施,它要發揮作用需要規范且穩定的運營,需要有技術能力且有運營經驗的團隊進行管理,所以從人才培養和政策引導上要有傾斜,才能夠讓數據中心建起來、用起來。
建設大數據中心要面向未來。大數據中心集中了海量技術,其所需要的高密化、模塊化、智能化、綠色化、彈性化等每一個維度的技術都需要大量的創新,從機器與機器之間的協同,到模塊化的高效交付,再到智能化的運營管理,對低碳、低能耗等持續追求,以及可以適配未來變化的彈性要求等,都蘊含著大量的挑戰,它的演進要求IT供應商上下游產業鏈以及運營商等有更多的協同創新,同樣也會給中國的IT產業帶來與全球IT產業同步進化的新機會。
?。褞煟?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