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10日,由中國長江三峽集團有限公司牽頭申報的“長江三峽樞紐工程”榮獲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哈電集團作為主要參與單位一并獲此殊榮。成績來之不易,使命任重道遠,一代代哈電人櫛風沐雨、砥礪前行,從制造新中國第一臺水電機組開始,持續推動著我國電力裝備實現了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的巨大轉變,譜寫了異彩紛呈的動力傳奇。
回首過往,三峽左岸,哈電集團哈爾濱電機廠有限責任公司(簡稱“哈電電機”)同國外知名公司組成的聯合體共同承制、合作生產了8臺水輪發電機組;三峽右岸電站、地下電站,又分別自主研制4臺、2臺70萬千瓦水電機組。從左岸機組合同簽訂,到地下電站最后一臺機組移交,從技術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到打破大容量機組空氣冷卻禁區,哈電電機歷時14年、5020天的殫精竭慮、夙興夜寐,終于開啟了巨型水電機組自主研發的新時代,圓了幾代人為之奮斗的“三峽夢”。
也正是憑著三峽右岸“全空冷技術”的獨門絕技,以及先進的科研、設計、制造、服務能力,哈電集團隨后承攬了國內50多臺巨型水輪發電機組制造合同,相當于再造了兩個“新三峽”。如今,世界單機容量最大的白鶴灘百萬千瓦水電機組正在緊鑼密鼓地生產制造中,哈電集團將再次登頂世界水電“珠穆朗瑪峰”。
追逐夢想:難以忘卻的“蛻變”之旅
三峽工程是中華民族的百年夢想,“更立西山石壁,高峽出平湖”,成為了包括哈電人在內的國人,對三峽工程的美好向往。服從服務于國家戰略始終是哈電電機的戰略核心,自上個世紀50年代國家論證三峽工程之始便參與其中;1970年代,哈電電機開始組織工程技術人員攻關三峽機組課題;1990年代又每年拿出百萬元資金用于科技進步;其間完成的多個國家重點攻關項目課題,更是為承攬三峽工程做了大量的技術和人才儲備。
而今回望來時之路,依然感慨其艱難而坎坷。三峽機組是當時全球單機容量最大、轉輪直徑最大的機組,其設計和制造難度在行業上具有很大挑戰。哈電電機作為分包商參與了三峽左岸機組的制造,在研制中,找準靶點,潛心攻關,直至參與制造的三峽左岸最后2臺機組組裝之時,國產化率已遠遠超出了當年確定的25%—31%的比例;在10年后三峽右岸機組招標中,哈電電機已經可以和國際知名公司同臺競技并一舉勝出。
哈電電機創新設計理念和方法,在三峽右岸新轉輪的研究中,開發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混流式L型葉片轉輪”,完全消除了運行范圍內存在振動帶的問題,使哈電電機生產的機組成為三峽工程中穩定性最好的機組。當年,工作人員饒有興致地拿出一枚硬幣立于蓋板之上,機組滿負荷運行時,硬幣居然紋絲不動。
用空冷技術代替水冷技術是三峽右岸機組另一個重大技術突破。與水冷技術相比,空冷技術具有經濟性好、維護方便而且安全性好等諸多優點。但當時,在60萬千瓦以上的巨型水電機組中采用空冷技術卻是一個世界禁區。
哈電電機通過一系列技術攻關,打破過去空冷按“每極容量”設計的技術界限,對全空冷電機的電磁計算、結構、通風冷卻系統及絕緣系統等進行整體協調設計和優化,創新地形成了一套自己的通風設計及計算方法,成功獨立設計、制造出了70萬千瓦全空冷巨型水輪發電機。
成就夢想:傾力打造精品中的“精品”
哈電電機承制的三峽右岸首臺26號全空冷機組運行之初,四方的贊譽紛紛涌來,但哈電人清醒地認識到,只有制造精品中的“精品”才能贏得未來。為了實現承諾,打造精品機組,哈電電機積極采取措施,優化設計,加強工藝準備,細化生產過程,嚴格質量控制。從25號機組開始,哈電產品的一次檢查合格率和優等品率不斷提高,24號機組被專家譽為“精品機組”,23號機組成為精品中的“精品”。
哈電電機的知名度在國際舞臺上扶搖直上,2008年,在溪洛渡、向家壩項目的國際招標中,哈電電機獲得了兩個項目共計10臺水電機組合同,創造了中國水電史上簽約額最大、單機容量最大、設計制造難度最大、技術要求最高等多項紀錄。這不能不說是三峽“精品機組”帶來的巨大效益。
與三峽機組相比較,溪洛渡發電機空冷技術得到進一步優化,單機容量從70萬千瓦升級為77萬千瓦,最優效率從94.63%上升到94.93%,穩定性也由三峽機組滿負荷的70%—100%上穩定運行,提高到滿負荷的60%—100%上穩定運行。
向家壩機組的額定單機容量達81.2萬千瓦,是目前世界上已投運單機容量最大的水輪發電機組,總重量達到7000噸,上下高度近50米,相當于一座10多層大樓的高度,如此巨大的設備不停運轉,而機組的震動、擺度值均小于1毫米,與溪洛渡機組相比,向家壩機組的最優效率達94.95%。
專家組得出的一致結論是:哈電電機生產的溪洛渡、向家壩10臺機組的主要指標比最初確定的“精品機組”要求還要好,機組的穩定性超乎最初的想象。這標志著我國巨型水輪發電機組制造技術已經走向成熟。
中國水電裝備的創造能力讓世界刮目相看,哈電電機成為國內70萬千瓦級全空冷水輪發電機組市場的最大贏家。三峽工程全部的發電機組只有32臺,而哈電電機短時間內承攬了50多臺巨型水輪發電機組制造合同,相當于再造了兩個“新三峽”。
超越夢想:縱橫馳騁世界水電“無人區”
長期以來,百萬千瓦級水電裝備被世界電力裝備行業視為無人能及的禁區,哈電電機卻偏向“巔峰”執著求索,在三峽技術成果的基礎上,追求更高、更強,開啟了世界水電百萬千瓦級機組的新紀元。
2019年5月29日,哈電電機研制的世界單機容量最大100萬千瓦水電機組首臺長短葉片轉輪制造成功,并以“性能最優、結構最優、安全可靠性高”的成績通過三峽集團的精品驗收。這是哈電電機繼成功產出世界首臺單機容量最大水電機組精品座環、精品導水機構后,再一次以“精品”制造成果,向世界水電“無人區”又邁進了堅實的一步。
哈電電機副總工程師、大電機研究所副所長覃大清將水電機組研發形象地比作“奧林匹克運動會”。他說道,白鶴灘機組是我們參與的第三次“水電奧運”,第一次是三峽,第二次是溪洛渡、向家壩,奧賽場上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我們要將自己的產品盡最大可能做到最好。
多年來,通過一系列國家重點項目的戰略推進,哈電電機產品設計、工藝、生產、質量、服務水平大幅提升,為國家經濟、為世界經濟注入了強勁動力。哈電電機積極響應國家“一帶一路”倡議,推動中國先進制造裝備“走出去”,取得了對外工程承包的資格證書,產品覆蓋范圍從37個增加到51個國家或地區,打造了一張張傲視全球的“哈電名片”。其中攜手三峽集團制造的馬來西亞沐若水電站機組,為“中國標準”在世界水電范圍實踐和推廣積累了寶貴的經驗,被馬來西亞政府比作國家水電示范項目,砂撈越州的“三峽工程”。
成績來之不易,使命任重道遠。從引進技術到創新超越,從傳統產業創新到多元化發展進步,哈電電機始終與國家戰略同頻共振,不斷謀求提升支撐轉型升級的創新效能,培育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以三峽機組運行數據為伊始,自主研制的智能診斷服務系統,真正實現了在機組全壽命周期內,專家診斷式的高級智能運維,在國內電站遠程智能診斷系統市場上劈波斬浪、獨占鰲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