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黄色一区二区三区不卡-亚洲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国产_亚洲中文乱码一区二区-国产精品无码久久AV

2025年05月18日  星期天
熱門搜索:民主辦會  規范運作  改革  服務
您的當前位置:首頁 >  改革發展 >  改革聚焦
聚焦主業 改革創新 推進國有資本投資公司高質量發展
【添加時間:2019-12-03 】   來源: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 分享:

  作為首批國有資本投資公司改革試點,國投堅決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堅持服務國家戰略,積極推動國有資本向命脈和民生領域集中;積極探索適應國有資本投資公司高質量發展的體制機制,有效強化了企業市場主體地位,激發了發展活力;發揮國有資本市場化專業運作平臺作用,放大國有資本功能,做強做優做大了國有資本,實現了保值增值。截至2019年8月底,國投總資產6279億元,管理基金規模近1600億;今年1-8月份,實現利潤152億元,同比增長33.1%。國投連續15年榮獲國務院國資委業績考核A級。

12.3-1.jpg

  一、聚焦主業,調整結構,優化高質量發展的業務布局


  國投牢記國有資本投資公司的使命,聚焦主業,調整結構,優化布局,形成了基礎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金融及服務業、國際業務四大戰略業務單元,有效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實施。


  (一)主動融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調整結構,優化國有資本布局。


  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國有企業要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發揮帶動作用”的要求,國投堅持有進有退、有所為有所不為,加大國有資本調整力度,大力壓縮、堅決淘汰過剩及落后產能,積極推進“處僵治困”和虧損治理,凡是做不到市場前列、不是“命脈”和“民生”領域的業務堅決退出,集中資本投資民生領域中的短板,命脈產業中的“卡脖子”技術,使國有資本投資、運營更好地服務于國家戰略目標。


  國投大力推動結構調整,2014年將航運業務整體劃轉給中國遠洋海運,劃轉船舶共15艘、101萬載重噸,同時將沿海電廠90%以上電煤運輸交由中海散運承運,實現了優勢互補、合作雙贏;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化解煤炭行業過剩產能、推動煤炭行業實現脫困發展的要求,以國資委組建央企煤炭資產管理平臺公司為契機,推進全部所屬3418萬噸/年的煤炭業務重組,2016年8月,將煤炭業務整體劃轉給央企煤炭資產處置平臺,成為第一家整體退出煤炭業務的中央企業;國投公司“十三五”期間不再新建火電項目,并逐步退出小容量、高能耗煤電機組,共轉讓煤電裝機901萬千瓦。近年來,國投通過市場化機制,共退出項目近1900個,其中控股項目近300個,回收資金240億元,并全部投向國家需要重點發展的行業和區域,集中力量促進主業發展。


  國投認真落實國資委關于瘦身健體提質增效的部署要求,通過吸收合并、兼并重組、改為分支機構、股權轉讓、集中打包處置、轉型轉產等方式,資產質量明顯提高。截至2019年5月底,公司累計壓減存量法人企業115戶,壓減比例達35%,超額完成三年壓減目標;管理層級從7級壓縮至5級。督導6戶“僵尸企業”和特困企業累計分流安置1243人,累計減虧19.2億元。聚焦重點虧損大戶、微虧企業,通過四年治理,集團虧損面下降48%、虧損額下降42%,微虧企業戶數下降88%。


  國投積極引導國有資本聚焦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在我國第三大水電基地雅礱江流域,首創“全流域梯級滾動開發”模式,實現了資源開發利用和環境保護綜合效益最大化,規劃裝機3000 萬千瓦已投產1470 萬千瓦,全部建成后,全年的發電量可節約原煤消耗約6800萬噸,每年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約1.2億噸,節能減排效益巨大。在羅布泊投資建設了全世界最大的、年產150萬噸硫酸鉀生產基地,使我國鉀肥的對外依存度從75%左右下降到40%。為保障國家水資源安全供給,解決京津冀水資源短缺,投資建設的天津北疆電廠一期日產20萬噸海水淡化項目已成功進入市政管網;通過消化吸收以色列技術,組織科研攻關,自主創新,突破三倍濃縮多效蒸餾海水淡化技術難題,掌握了海水淡化的關鍵技術,二期在建的30萬噸海水淡化項目將全部采用國產化設備,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投產后將是全國最大的海水淡化基地。


  (二)發揮國有資本引領帶動作用。


  一是助力打好三大攻堅戰。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打好三大攻堅戰是必須跨越、非常規的、我國經濟發展現階段特有的關口。國投提高政治站位,努力在打好三大攻堅戰中貢獻應有力量。


  助力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國投秉承扶貧與“扶志、扶智”相結合,在定點扶貧縣堅持社會公益性“輸血式”扶貧和基金投資“造血式”產業扶貧相結合,逐步探索出教育扶貧、專項扶貧、工程扶貧、基金扶貧、干部扶貧“五位一體”的定點扶貧模式。國投積極探索以市場化基金投資的方式助力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參與設立并管理貧困地區產業發展基金和中央企業貧困地區產業投資基金,基金規模342.05億元。截至2019年9月底,兩只基金累計完成投資決策項目119個,投資金額達201.87億元,主要投向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特別是 “三區三州”等深度貧困地區,支持了一批對貧困地區產業帶動作用大、扶貧效果好的龍頭企業,有力地促進了貧困地區經濟發展,提高了貧困群眾收入。


  助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國投確保存量的投資項目排放達標,在天津建成的四臺百萬千瓦燃煤機組的排放高于燃氣機組排放標準,助力京津冀打贏藍天保衛戰。國投加大環保產業投資力度,重點發展綠色、低碳的燃料乙醇業務;設立了環保產業投資平臺,加快布局垃圾發電和污水處理業務,解決百姓身邊的“痛點”,創新行業模式,變“鄰避”為“鄰利”。


  助力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國投制定投資指導原則,完善投資決策流程,建立起重大投資“五道防線”,嚴格把控投資決策風險;堅持控規模、降杠桿、壓兩金、減負債,防范化解重大經營風險。國投穩妥適度發展金融業務,牢牢把握服務實體經濟的定位,把防控風險放在第一位。國投資產負債率保持在70%左右,資金鏈總體平穩,金融業務風險可控。


  二是服務國家重大區域戰略。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國有資本投資運營要服務于國家戰略目標。國投堅持將國家需要與企業發展緊密結合,在雄安新區、海南自由貿易港、長江經濟帶、一帶一路建設等重大戰略實施中,率先布局,示范引領,投資建設了一批重大項目。


  積極參與雄安新區建設。2017年4月4日,國投黨組召開會議,作出積極參與雄安新區建設的決議;率先在雄安新區設立包括100億元京津冀產業協同發展基金在內的三家公司;助力雄安新區順利開出基建項目第一標;與雄安集團合資成立人力公司,助力雄安吸納海內外英才;與雄安集團簽署保險經紀服務合作協議,為雄安集團提供保險相關服務;國投與中國科學院合作,積極探索白洋淀治理的有效模式;推進建設國家質量基礎設施研究基地,為“質量雄安”保駕護航。


  積極參與長江經濟帶保護。國投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重要指示,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在長江經濟帶投資了一批水電、港口、物流、先進制造等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企業。習近平總書記2016年初考察國投投資的重慶果園港時說:“這里大有希望”。


  積極參與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國投黨組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海南建省30周年重要講話精神,圍繞助力自貿港建設,與海南省深度合作,積極布局港口運輸、生態環保、污水處理、金融服務、先進制造、軍民融合、健康養老等業務,努力培育一批長期可持續的戰略性項目,以實際行動支持海南自由貿易區建設。


  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國投立足“一帶一路”建設,落實共商、共建、共享理念,聚焦關鍵地區、關鍵項目,突出實業,加快“一帶一路”沿線投資布局。國投電力收購英國兩個海上風電、印尼萬丹火電、孟加拉國佩拉火電項目。國投旗下的亞普公司在印度、捷克、俄羅斯、美國、澳大利亞建設工廠,年銷售汽車油箱超過1000萬只。國投旗下的礦業公司在約旦開發鉀肥,將約旦的資源優勢與我國的鉀肥需求緊密結合。國投旗下的中成集團在非洲開展工程承包業務,推動相關國家基礎設施改善。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出訪孟加拉國期間,親自為國投承建的孟加拉沙迦拉化肥廠項目落成揭牌,該工程獲2017年度境外工程魯班獎。


  二、產融結合,做強實業,加快推進國有資本向戰略性新興產業集中


  (一)創新投融資方式,以基金投資方式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


  國有資本投資公司擔負著產業培育使命,近年來國投創新投融資方式,將股權投資基金作為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有效途徑,通過控股投資和基金投資融合聯動,加快推進國有資本向戰略性新興產業集中,著力培育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形成新動能。2004年,與財政部、比利時政府等共同設立1億歐元的中國-比利時直接股權投資基金;2009年,組建了創新基金、協力基金。經過十多年發展,目前擁有國投創新、國投創業、國投創合、國投創益等6家基金管理公司,形成了覆蓋風險投資、私募股權投資、母基金、政策性專項基金等不同類別的基金業務,涵蓋企業孵化-培育-成長-成熟的全生命周期,國投系基金在市場上形成了一定的影響力。

12.3-2.jpg

  十八大以來,國投新增投資的80%布局在戰略性新興產業。發起設立國投科技成果轉化創業投資基金,首期規模100億元,服務國家創新驅動戰略,聚焦國家重大科技成果轉化,投資了寒武紀智能芯片、中微半導體等一批領軍企業。發起設立國家新興產業創業投資引導基金200 億元,聚焦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處于初創期、成長期的創新型企業和高成長性企業。發起設立京津冀產業協同發展投資基金,首期規模100 億元,探索京津冀在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產品研發設計、項目落地實施的合理分工模式,助力京津冀一體化落地生根。發起設立國投水環境基金,解決北京市排水、污水處理、再生水、污泥處置等設施建設的資金需求。


  (二)整合資源,加快發展新業務。


  為應對人口老齡化挑戰,立足解決“失能、半失能和失智老人”的養老問題,國投加大對養老產業的投資,目前,北京、上海、廣州、常州養老項目正式投入運營。發展生物乙醇項目,重組吉酒集團,在黑龍江、遼寧投資建設了一批燃料乙醇項目;成立國投智能科技公司,收購電子數據取證行業龍頭企業美亞柏科,進入AR(增強現實)、大數據和互聯網+等領域;收購神州高鐵,打造世界一流的運營維護智能裝備及維保服務提供商;控股收購中國水環境集團,布局環保產業,打造一流的水環境治理民族品牌;積極參與檢驗檢測行業改革,努力打造行業領先的檢驗檢測平臺,服務制造強國戰略;與全球知名生物制藥企業阿斯利康成立合資公司,專注創新藥的研發和商業化。


  三、深化改革,創新發展,建立適應高質量發展的體制機制


  作為首批國有資本投資公司改革試點,國投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國有企業改革發展和黨建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勇于探索,先行先試,努力建立健全適應高質量發展的體制機制。


  (一)創新授權模式,打造充滿活力的市場競爭主體。


  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國企改革要以增強企業活力、提高效率為中心”的要求,國投結合自身業務特點,在改革試點中提出了“分類授權改革”、“授權改革與建立有制衡的法人治理結構相結合”、“授權改革與監督改革同步推進”等綜合改革措施。通過對經營單位進行量化評價,對所屬14家子公司按照一企一策的原則,全部實施了分類授權經營。其中對2家充分授權類子公司,將投資決策權、選人用人權、薪酬分配權等70多類事項,全部授權子公司董事會決策;將延伸到三級及以下投資企業的管理事項,原則上交由子公司依法依規決策,推動決策責任歸位和管理責任到位,依法落實子公司的市場經營主體地位,建立權責對等、運轉協調、有效制衡的決策執行監督機制,適合市場與企業自身特點的經營管理運行機制。

12.3-3.jpg

  為確保權利授得下、接得住、行得穩,國投通過加強子公司董事會建設,建立規范的公司治理結構,履行集團授權職責。面向社會選拔聘用人才,培育建立了一支專職股權董事隊伍,與傳統國有企業先履行股東內部審批、再提交董事會決策的“舉手董事”不同,股權董事自主判斷、獨立決策,集團對股權董事的履職情況進行考核評價,對重大決策失誤終身追責。國投選取2家子公司進行職業經理人改革試點,按照“市場化來、市場化去”的原則,將經營班子的人事檔案全部轉入人才交流中心,同時開展市場對標,完善收入分配辦法,建立收入能增能減、更加高效的激勵約束機制,打破了“大鍋飯”。以國投電力為例,授權改革后,董事會充分討論多了,一團和氣少了;主動深入一線多了,坐辦公室聽匯報少了;主動分析多了,被動聽指令少了,管理層主動擔當意識增強,員工干事熱情高漲。2016年5月,國投電力董事會兩周內完成自主決策,收購了英國海上風電、印尼火電等項目,實現了海外投資零的突破。


  (二)創新管控模式,著力提高管好資本的核心能力。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國有企業領導人要把握市場經濟規律和企業發展規律,懂經營善管理會決策。實現管企業為主向管資本為主轉變,核心是從管企業、管資產的傳統模式中解放出來,形成資本思維,按市場規律經營管理國有資本,按商業原則持有和配置資本,按市場化原則管理投資企業。

12.3-4.jpg

  為建立與管資本相匹配、與國有資本投資公司功能定位相適應的管控模式,國投對總部職能進行全面梳理優化,下放部分職能,整合交叉職能,推動服務共享,加強核心職能。改革后,資本權利上移,經營責任下沉,集團總部主要通過公司治理結構,對所出資企業履行出資人職責,行使股東權利,重點管好資本投向、運作、回報和安全,著力提高戰略決策能力、資源配置能力、資本運作能力、監督評價能力。形成了決策科學高效、責任邊界清晰、監督精準到位、黨建全面加強,發展富有活力的管控模式,有效激發了內生活力和發展動力。


  (三)創新監督模式,建立國有資本閉環監督體系。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加強監管,嚴防國有資產流失。國投始終堅持加強國有資本監管、防止國有資本流失,在實踐中探索形成了一系列務實管用的國有資本投資管理制度。在投資項目選擇上,嚴格按照投資指導原則,明確項目準入門檻;在決策流程上,相關職能部門提出獨立意見,外部專家組成的投資委員會提出專業意見,最后由黨組、董事會決策,確保投資決策的科學性;在項目退出上,嚴格退出條件,確保項目規范退出,保證國有資本安全。正是這一整套國有資本投資準入、運行、退出全過程管理制度,保證了國有資本的高效、安全運營。

12.3-5.jpg

  國投按照監督全覆蓋、不留死角的要求,整合監督資源,推行大監督體系改革。通過專業監督與職能監督、審計監督與紀檢監察監督、內部監督與外部監督相融合的協同監督,變“專科大夫檢查”為“全科大夫會診”,提高監督效率;將審計監督權上收,集團總部設立審計中心統一開展審計工作,有效克服了同級監督偏軟、下級監督上級不到位、內部監督缺位等弊端;利用“互聯網+”手段,建設監督工作平臺,梳理出重點監督事項,細化監督的具體程序和方法,促進監督工作標準化、規范化;設立稽查辦公室和巡視整改處,開展整改跟蹤專項監督,實行銷號式臺賬管理,保證整改落實。建立大監督體系后,國投形成了監督工作常態化和閉環管理機制。有效保障了企業深化改革、創新發展順利推進。


  (四)創新方法完善機制,壯根鑄魂強黨建。


  國投堅決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堅持黨對國有企業的領導是重大政治原則,必須一以貫之;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是國有企業改革的方向,也必須一以貫之。”的重要指示精神,將黨的領導融入公司治理各環節,落實到資本投資運營的全過程,牢牢把握國有資本投向,確保國有資本服務于國家戰略目標,成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成為推進國家現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

12.3-6.jpg

  國投在改革試點中全面加強黨的建設,將黨的領導有效融入公司治理各個環節,明確和落實黨組織在公司法人治理結構中的法定地位、黨組對重大事項的前置審議程序,黨組與董事會、總經理的權責邊界,完善了黨組織議事規則、“三重一大”決策等機制,黨組織參與重大決策實現了制度化,實現了管資本與管黨建有機融合。國投創新黨員學習教育、組織生活、自我監督評價等管理方法,搭建互聯網平臺,把黨建基礎工作固化在云平臺上,實現黨員在線學習交流;運用主題實踐、陣地建設、黨群共建、融合創新、典型示范五大載體,創建150多個黨建活動項目,供基層黨組織選擇開展;將黨建和黨風廉政建設履責情況與績效考核掛鉤,月反饋、季檢查、年通報。總結出的“卓越黨建管理”,為基層黨組織提供了一套新型黨建工作方法,增強了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筑牢了企業的“根”和“魂”。得到了中組部和國資委的認可和肯定,有關經驗做法由黨建讀物出版社出版發行。國投積極探索混合所有制企業加強黨建的有效途徑,按照國有資本投到哪,黨組織就建到哪,健全的組織生活就開展到哪的要求,混合所有制企業黨建工作做到了“有組織、有活動、有作用、有影響”。


  經過20多年的改革發展,國投初步探索出了一條國有資本投資公司的發展道路。下一步,國投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深化改革,創新發展,創造性的抓好各項工作落實,加快推進高質量發展,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建設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資本投資公司。


京ICP備14027375號-1    版權所有: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    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   主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