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中國巨石副總裁曹國榮和美國南卡羅來納州商務廳全球業務發展局局長尼爾森·林賽及里奇蘭郡經濟發展辦主任杰夫·魯布爾共同簽訂了投資協議。至此,中國巨石結束長達4年的追求歷程,終于與美國南卡羅來納州簽訂“婚約”。
巨石美國項目的建設,是中國巨石繼巨石埃及項目之后,在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加快、國際競爭日趨激烈的背景下,結合行業和企業實際情況,經過充分調研和慎重考慮后做出的又一個重大戰略決策。巨石美國項目計劃總投資3億美元,玻纖年產能8萬噸,本著“以外供外”的總體原則,產品將全部供應美國本土市場。項目計劃于今年年底前開工建設,預計將在2018年建成投產。
以往,巨石走的是“以國內資源供應國外市場”的老路子。經過多年發展后,這一方式碰到了瓶頸,眼下只有走出去,在利用國外的資金、技術、市場的同時,將國外的人才、土地、能源等資源也為我所用,為企業的持續發展尋找新的出路。中國巨石總裁張毓強反復強調這一點。
從單純將國內生產基地生產的產品賣到國內外,到玻纖產能的戰略轉移,中國巨石正在向海外生產基地生產的產品直接銷售到國外市場轉型,打破了“以內供外”,實現了“以外供外”的盈利模式,拓展了“兩頭在外”發展路徑。2014年中國巨石已經在北非成功建立了首個海外生產基地——巨石埃及公司,為企業進一步實施“國際化”戰略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在美國建廠,就是進一步探索“工廠在海外,收益在家鄉,資源用境外,回報在國內”發展路徑的又一次嘗試。
那么,“中國小伙”緣何戀上“美國姑娘”呢?
在選擇投資美國之前,巨石人做了大量的投資、調研、分析和對比。美國是玻璃纖維的發源地,也是全球最大的玻纖生產國和消費國之一,更是中國巨石最大的海外市場,美國是全球玻纖工業產業化水平最高、市場領域最廣、人才資源最豐富之地。此外,美國擁有豐富而優質的能源資源、礦產資源。在美國制造業回歸政策的影響下,土地成本、能源成本也較低,同時,美國還擁有優惠的財稅政策、健全的政府培訓政策等,唯一比中國高的就是人工成本。“當前,加上海運費和關稅,中國生產的產品出口到美國,成本幾乎已經和美國本土生產的產品持平。”科技管理部總經理顧桂江算了一筆經濟賬。
在美國投資建廠也是中國巨石自身進一步國際化,充分參與國際競爭的需要。中國巨石目前已經在美國擁有近10萬噸的年銷售量,很多大客戶在美國。美國建廠有利于更好地貼近市場,更好地服務客戶,進一步增強客戶信心,構建更加完善的服務和研發體系。美國擁有全球最發達的下游應用市場和豐富的高端玻纖研發、生產、管理人才,直接面對市場也將有利于促進產品研發。“不管是美國先進的生產技術還是管理方式,不管是產品研發還是人才引進,中國巨石都是為了做好管理的轉移,希望能與國內形成協同效應。”發展戰略部資深總經理趙軍表示。
“我們要在美國建廠,就是為了做到市場前移、研發前移、人才前引。” 中國巨石總裁張毓強(中企研理事)說。
然而,這位名叫中國巨石的“小伙”追求上“美國南卡姑娘”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他經歷了20多年的長跑已經成長為“高富帥”,有底氣追求這位“白富美”了,雙方完全“門當戶對”。
早在1995年,中國巨石的產品就出口到美國。初期的“走出去”,只是單純地產品走出去,后來,中國巨石在美國建立了貿易型海外公司,目的是為了利用美國巨大的市場,擴大銷售,創造利潤,進一步發展壯大企業。早期,在巨石產品進入美國市場時,有兩句客戶講的話讓張毓強記憶猶新:一句是在中國巨石的產品剛進入美國市場的時候——為什么要買中國巨石的產品,到后來變成——為什么不買中國巨石的產品?雖然只是一字之差,卻能深刻反映中國巨石產品在美國占有一席之地的不容易,也充分反映了目前中國巨石品牌已經在美國生根發芽。
這些都得益于“先建市場,后建工廠”的發展理念。為了走好“國際化”這盤大棋,中國巨石未雨綢繆。從單一靠自己直接推銷,轉到建點代銷;從大小客戶全部自己銷售,轉到抓大放小;從單一做國內市場,轉到國內外兩個市場一起抓,內外貿各占半壁江山;從國外代銷,轉到授權獨家經銷;從授權經銷,轉到成立海外子公司實施區域銷售。目前,中國巨石已經建立了包括巨石美國公司在內的14家銷售型海外子公司,形成了直銷、獨家代理、海外子公司互為補充的全球營銷網絡。
選擇在美國建廠,一方面說明了中國巨石堅定實施“布局國際化、市場全球化”戰略的信心,另一方面也證明了作為行業領軍者的中國巨石,已經具備了在世界上任何國家建設世界一流玻纖生產線的實力、能力和競爭力。
掌握全球尖端技術的能力。多年來,中國巨石依靠創新戰略的推廣,通過拿來創新、交流創新、自主創新等方法,在技術研究、產品開發、自主創新能力建設等方面都取得了突出的成績,逐步建立了以自主研發為核心、產學研相結合、技術引進為補充的技術創新體系,不斷實現從技術跟隨者到技術引領者的蛻變。
目前,中國巨石已經擁有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并達到世界一流水平的核心技術,如大規模無堿玻纖池窯拉絲生產線全套技術、全自動物流輸送技術、大漏板技術、專有浸潤劑技術、純氧燃燒技術,以及E6、E7、E8等一系列高性能玻璃纖維等等,成為企業控制成本、提升質量、贏得市場的殺手锏,使企業形成了較強的核心競爭能力。目前,巨石已經坐上全球玻纖行業第一把交椅,整個公司擁有代表全球玻纖行業最高水平的大型池窯拉絲生產線15條,規模和技術優勢明顯。申請專利649項,授權專利為471項,同時擁有美國等海外專利5項。
運行全球化公司的能力。2012年,中國巨石劍指埃及,開始建設首條海外大型生產線。2014年5月18日,歷時22個月,投資2.23億美元,巨石埃及公司一期項目年產8萬噸池窯拉絲生產線建成投產,是迄今中國在埃及投資金額最大、技術裝備最先進、建設速度最快的工業項目。這是我國在海外建設的首條大型玻纖生產線,填補了北非地區玻璃纖維生產的空白。
雖經歷了埃及政局動蕩的洗禮,但自近3年的發展以來,項目穩步運行,規模逐漸擴大,中埃文化日益融合,員工和管理人員的本土化也在快速推進,給在埃中資企業提供了寶貴的經驗,也為其他走出去的中國企業提供了借鑒。
當前,巨石埃及一期項目實現滿產運行,主要供應歐盟市場,以及周邊的土耳其、中東和北非市場,產銷率超過100%,完全供不應求,年銷售收入超4億元,直接解決當地就業1500余人,2015年為當地貢獻相當于5600萬元人民幣的稅金。2016年6月初,埃及二期年產8萬噸池窯拉絲生產線也已投產,整個埃及年產20萬噸玻纖生產基地將在2017年6月全線建成,比預定計劃提早了2年。
中國巨石在埃及建廠的成功經驗還得到了國家主席習近平的認可,2016年1月,習總書記在開羅親切接見了中國巨石總裁張毓強。
埃及項目的成功建設,說明中國巨石已經擁有將全套自主生產技術移植到國外的能力。埃及項目是中國巨石國際化人才的“孵化器”、干部隊伍的“試金石”、全球化管理的“試驗田”、品牌形象的“宣傳隊”和巨石文化的“播種機”,為中國巨石在美國建廠提供了寶貴經驗。
鍛造國際化人才隊伍的能力。公司通過選拔合適的人才去巨石海外工廠鍛煉和工作,培養了一批既懂市場和業務,又了解當地文化環境、政策法規的專業人才,還通過直接面對客戶和市場,掌握了第一手市場信息,使得巨石的外貿業務人員成長為國際化的營銷人員。另外,在埃及項目建設過程中,從政府政策協調、廠房設計建造到生產設備安裝等,主要依靠巨石國內團隊與國外第三方對接,對接的過程,也是語言文化沖突的過程,這個過程是痛苦的,但是只有經歷痛苦才能破繭成蝶。憑借吃苦耐勞的韌勁和不斷調整自我的勇氣,各工程專業組按照進度完成各項工作,最終確保項目按期投產。在這個過程中,中國巨石鍛造了一支國際化的人才隊伍,為未來巨石在其他地區的布點奠定了人才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