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21日,由中鐵裝備集團設計制造的兩臺土壓平衡盾構機成功下線,設備將應用于哥本哈根地鐵項目。這是我國自主研制的盾構機首次出口北歐國家,進一步拓展了中國高端裝備制造“一帶一路”朋友圈,彰顯了中國中鐵盾構在國際高端市場的綜合實力和品牌影響力。
從無到有,造中國自己的盾構機
隧道掘進機可穿山越海,是集機械、電氣、液壓、傳感、信息、力學、導向等技術于一體的高端裝備,其中一類是地鐵施工用的盾構機。對這種設備的研發,涵蓋了機械、力學、液壓、電氣等數十個技術領域,精密零部件多達3萬多個,單單一個控制系統就有2000多個控制點,因此被公認為衡量一個國家裝備制造業水平和能力高低的重大關鍵裝備。
2001年,由中鐵隧道股份新鄉機械制造公司承擔的“關于隧道掘進機關鍵技術的研究”被正式列入國家“863”計劃。2002年10月,由18人組成的“筑夢之隊”盾構機研發項目組正式成立,開啟了中國盾構研發的新征程。
剛開始,項目組沒有技術,沒有指導,一切都要從零開始。有時為了印證研發數據,他們需要不斷前往施工現場嚴格求證,加班和熬夜是家常便飯,通宵研究也是常事。經過6年艱苦攻關,在無數科研人員的共同努力下,2008年,中國第一臺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復合式土壓平衡盾構機——中鐵一號下線。
自此,“洋盾構機”一統天下的格局終于被打破,中國盾構機開始迅速占領國內市場,原本均價在1.5億元人民幣左右的國外盾構機被迫降價30%。
從有到優,造中國最好的盾構機
2009年,在河南省各級政府和中國中鐵大力支持下,國內最大盾構機研發制造基地落戶鄭州,并依靠強大的自主研發能力和廣闊的應用市場,正式拉開了中國盾構機產業化的序幕。
2010年,中鐵裝備針對重慶地鐵項目特定地質條件,成功研制了兼具土壓平衡盾構機等優點的國內首臺硬巖掘進機,并一次性提供9臺設備用于重慶地鐵6號線施工。相關項目被專家組評為“整機技術填補國內空白”,并獲得河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2011年,中鐵裝備對國外產品進行再制造,在甘肅創造出單月掘進1868米的世界紀錄。
2012年,是中鐵裝備揚眉吐氣的一年。中國華南及西南地區地質復雜,國外盾構機“水土不服”。中鐵裝備設計制造的盾構機成功應用于成都地鐵2號線項目,國產盾構機從此“走紅”。
2013年,中鐵裝備集團公司成功收購德國維爾特公司硬巖掘進機及豎井鉆機等業務,成為世界上能夠獨立生產硬巖掘進機并具有知識產權的三大企業之一。
在實現從“追趕”向“引領”轉變的進程中,中鐵裝備行業影響力不斷提高,品牌價值獲得了社會各界廣泛認同。
2014年5月10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親赴中鐵裝備集團考察,對中鐵裝備集團攻克科研難題、突破盾構機系統集成技術壁壘的自主創新給予肯定。總書記稱贊說:“你們做的事業很有意義!”并作出了“推動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的重要指示。
從優到卓,打造世界一流品牌
這些年,中鐵裝備不斷攻克技術難關,先后設計制造出了世界最大直徑矩形頂管、世界最小直徑硬巖TBM、世界首臺馬蹄形盾構機、世界首臺聯絡通道專用盾構機、15米級超大直徑泥水盾構機等一大批具有開創性、奠基性和戰略性的產品,不斷刷新中國創造的一項項紀錄,引領行業發展。
早在2012年,中鐵裝備就將目光投向海外市場,并且在馬來西亞的一個項目施工中,以最高日掘進21米、提前計劃工期43天貫通的優異成績,創造了馬來西亞盾構機施工新紀錄,展示了中國中鐵盾構機的優異的性能,將同場競技的外國設備遠遠甩在身后。
接下來,中鐵裝備幾經周折,敲開了以高標準著稱的新加坡市場,憑借先進的技術、過硬的質量,逐漸獲得了新加坡官方和客戶的廣泛認可和信賴,并形成了品牌效應,目前已出口19臺盾構機助力新加坡交通建設。
“這種產品,我們想到過,但是我們沒有付諸實踐,你們敢于創新并做到了,你們是好樣的!”在2016年的德國慕尼黑寶馬展上,中國制造的矩形盾構機獲得德國同行一致贊譽。
在歐洲,中鐵裝備的品牌效應也初步顯現。2015年意大利CMC公司采購了中鐵裝備研制的兩臺世界最小直徑硬巖掘進機,成功建設了黎巴嫩大貝魯特供水工程。如今,已有5家歐洲公司聯營體采購中鐵裝備產品,用于阿聯酋迪拜、卡塔爾多哈、阿爾及利亞等國家項目建設。
如今,中國中鐵盾構機已經遠銷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意大利等19個國家和地區,2017年、2018年產銷量世界第一,為世界軌道交通建設提供了中國裝備、中國方案、中國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