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國提出由“制造業大國”向“制造業強國”轉變的目標,“中國制造”也開始向“中國智造”轉型升級。過去幾年,格力集團積極引入ai、物聯網、大數據、5g等新興技術,利用科技的力量提升產品研發效率、工廠制造水平以及客戶的服務質量,朝著“格力智造”大步邁進。
“it其實是傳統制造業很重視的領域。” 格力首席技術官cto柯棟在ipf2019上表示,“格力有一句宣言叫‘格力掌握核心科技’,在整個核心科技格力有著自主研發的一套系統。利用新興技術提高軟件開發的能力,以滿足格力業務的發展,比如適應生產線的調整以及新興業務的出現。”
柯棟介紹,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格力已經成長為一個工業化的綜合性集團,擁有芯片、手機、智能裝備等產品,而新興技術的引入為格力帶來了多方面的價值。
“在軟件開發方面,研發人員通過it技術快速提高了應用的發布效率;在生產領域,隨著工廠信息化改造,it跟生產融合得越來越深。一旦出現網速不穩定、抖動的情況,會導致生產停產或者效率降低。目前,格力也在運用新的技術來提高網絡性能,一些子公司在做5g的試點。未來,我們希望能夠提前接入新技術、新應用,從而跟上信息時代的步伐。”
智能家居和智能裝備是格力一直專注的領域,其拳頭產品中央空調和家用空調通過導入智能技術,極大地改善了用戶的體驗。
“格力在智能家居領域做了兩塊業務,分別是中央空調和普通的掛機空調。在中央空調領域我們應用了物聯網的技術,收集了大約100多萬臺的設備數據。”
柯棟指出,這個數據蘊含非常大的價值,極大地提升了格力空調的產品質量和服務水平。“比如預測性維護,我們可以在故障即將發生、但還未發生的時候,通過ai技術預測到設備可能會發生故障。然后售后人員會打電話到客戶家中,告訴他家里的空調可能會故障或者存在比較大的風險。很多情況下用戶還不知道空調有問題,這樣就是實現了服務的敏捷,客戶服務可以非常快速、高效,這是ai技術幫助提升服務質量方面很重要的一點。”
在家用空調領域,格力通過數據收集用戶的使用習慣,包括氣溫等進行大數據分析,幫助產品進行改善。據悉,2018年格力發布的ai空調,號稱可以幫助用戶降低50%的電量。其研發原理就是通過數據發現的。
“我們通過數據分析發現空調60%的時間是運行在30%的負載之下的。在不同的情況下對空調的壓縮機或者電機運轉的功率、電量等有不同的要求,因此采用不同的參數就能極大地降低空調的能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