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7日上午10時,烏魯木齊開發區住戶張萬芳打開天然氣灶,藍色火苗開始加溫,鍋里的水冒著熱氣。當天,國家環保部空氣質量指數監測顯示:烏魯木齊空氣質量為良。
烏魯木齊地處天山山脈北麓,蒙古語意為“優美的牧場”,是全國著名旅游城市。這座城市是我國北方典型的冬季煤煙型污染城市。
過去烏魯木齊一到供暖期,天空煤灰飛舞,像罩著一個“黑鍋蓋”。遇上下雪天,煤灰和白雪融合成黑泥水肆意橫流,市民腳不敢踩、眼不忍看。有時過了供暖期,煤灰還在天空漂浮,模糊了藍天白云。
張萬芳說:“冬天時,每天鼻孔里面都是黑乎乎的,大街上轉一圈衣服會落一層灰。出門時如果穿白衣服,一天衣領就臟得沒法見人了。”
吐哈油田是新疆三大油氣田之一,開發初期就加大紅臺、吐魯番等區塊的天然氣開發,為百姓供氣。1997年,油田投資11.8億元建成的鄯善至烏魯木齊輸氣管道投運,年供氣能力為6億立方米。
冬季,在產量緊張與日益增長的消費供應矛盾面前,吐哈油田啟動“爭氣工程”。主氣源供給單位丘東采油廠按照最大產能生產天然氣,建設單井天然氣回收橇裝裝置,回收紅臺邊遠氣井天然氣,日回收能力達1.5萬立方米。吐哈油田還實施限產措施,停用油田注氣、航機發電等生產裝置,限制工業用氣,緩解供氣壓力。
2012年,烏魯木齊實施“煤改氣”工程。吐哈油田增加供氣量,改變了過去地方以燃煤為主的供熱方式。烏魯木齊當年空氣質量優良率達86%,創1995年有空氣質量監測記錄以來最好成績,一舉摘掉了全國重點污染城市的帽子。
去年,吐哈油田關停甲醇裝置,增加1.2億立方米天然氣供給北疆居民。油田源源不斷為地方輸送天然氣,“優美的牧場”天更藍了、草更綠了,成為綠色生態之城。
據吐哈油田銷售部門統計,吐哈油田18年來累計向烏魯木齊供氣89億立方米。地方環保人員計算,把這些天然氣替代煤,減少二氧化碳排放657.5萬噸、二氧化硫排放6.43萬噸、飛灰和廢渣排放344萬噸。
在烏魯木齊做生意的河南人李梅說:“現在的烏魯木齊空氣質量好,冬天能看到太陽的日子多了,來這里做生意的親戚朋友們都打算在這里扎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