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黄色一区二区三区不卡-亚洲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国产_亚洲中文乱码一区二区-国产精品无码久久AV

2025年05月10日  星期六
熱門搜索:民主辦會  規范運作  改革  服務
您的當前位置:首頁 >  信用建設 >  信用管理
信用評分需進行管理、防止異化,商務信用是最大短板
【添加時間:2019-05-24 】   來源:信用中國官網 分享:

 “企業征信備案‘重啟’、央行新版個人征信報告將上線、百行征信將啟動個人征信報告產品的查詢服務試點……”,最近的征信業一直不乏話題。從2006年設立央行征信中心,到2018年百行征信掛牌成立,中國征信業格局正逐漸形成,同時,發展過程中也暴露出一系列問題。

  近日,前央行征信中心副主任汪路接受了記者采訪,這是他為數不多的一次對外發聲。作為一位征信業“老兵”,汪路親歷并影響了我國征信業發展歷程的建設實踐。

  他曾在統計、宏觀經濟、微觀經濟、貨幣和征信等領域公開發表數十篇論文及研究報告,對我國的信用發展問題有深入的研究和獨到的見解。

  在新書《征信若干基本問題及頂層設計》中,他闡述了自己心目中征信的本質、范疇、分類、意義與新技術的結合及監管。

  在本次專訪中,他對我國征信業發展中存在的諸多問題進行了分析,提出“信用應該回歸本質”、“商務信用仍是我國信用發展的最大短板”、“百行征信和央行征信中心應該相互競爭”等觀點。

  一、關于征信

  記者:您眼中,什么是征信?

  汪路:回答這個問題,在中國首先還是要回答什么是信用?因為在中國,信用一詞已經被一些人嚴重異化、泛化了,需要為信用、為征信正名,以糾正偏差,減少負面影響。

  雖然在短時間內、在一些人心目中,這種從認識到實踐的偏差,恐怕還難以糾正。但遵循規律、正確的事,總得有人去做。回到原本的、國際上通行的信用,只要看一下權威詞典的釋義即可。例如,最新修訂版朗曼當代英語詞典,對作為名詞的信用/credit的前三種釋義是:1.指購買商品或服務并延遲付款的制度;2.指在涉及金錢事情上還款和被信任的品德;3.指一個人在銀行賬戶里的金錢的數額。又如,商務印書館出版的[美]D.格林沃爾德主編的現代經濟詞典,則把信用/credit解釋為:商品或勞務同將來付款的交換。可見,國際上通行的信用/credit,至少對經濟信用而言,有一個主要特征:即可以用貨幣計量的價值往來關系。信用的另一個特征,那就是信用關系中的相關主體是事先共同約定同意的事情。在我看來,這兩個特征中的任何一個不滿足,都不能稱之為信用或經濟信用。征信這個專業詞匯中的“信”,指的就是具備這兩個特征的、國際上通行的信用。

  下面,我們來看一下三種征信的定義或表述:

  1)征信,是指作為信用交易雙方之外的獨立第三方機構,收集、保存、加工和分析信息主體的信用信息,以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信息主體的信用狀況,并主要為信用交易中的授信方進行授信決策和信用風險管理提供信息服務,同時也為信息主體提供依法保護其信息權利服務的活動。簡言之,征信是獨立第三方主要向授信方提供信用信息服務的活動。這是與征信業管理條例近似的、著重提供征信服務方視角的定義。

  2)征信,又是一種債權人分享其客戶/授信對象信用信息的機制;也可以說是保護信用關系中債權人債權的一種市場機制。這是強調主要為債權人服務視角的定義。

  3)征信,還是將信息主體/債務人在各行各業信用交易中的負債表現信息,整合到其信用信息賬戶中,以便評估其信用狀況的活動。顯然,這是強調信息主體、債務人視角的定義。

  通過這三種定義,可以幫助我們對征信這個專業詞匯有更好的、更全面的理解。

  二、關于個人信用報告

  記者:您如何看待央行新版個人征信報告?

  汪路:在央行征信二代系統升級中,關于新版信用報告的變化,已有一些媒體作了采訪報道。在我看來,主要的變化有三點:

  一是將歷史還款記錄由原來的2年拉長至5年。這是為了與征信業管理條例的要求吻合。這樣,就記錄了更長時間的還款信息,即便銷戶也有詳盡還款記錄、逾期信息。這就意味著,信貸記錄將會伴隨你更長時間。但我也擔心,因為更細的法規闕如,如金融機構不能合情合理地運用信用報告,卻利用個人非惡意、小額的信貸信用卡還款不及時的信息,恣意為本行不同時期的信貸政策服務。擴大對微小、非惡意違約的處罰會損害消費者個人獲得公平信貸的權利,而引起更多的矛盾。

  二是增加“共同借款”信息,即對夫妻雙方為共同借還款人的情況,新版信用報告將借款信息同時展示在夫妻雙方的報告中,以如實反映借款人負債情況。其中,“共同借款”是基于金融機構與借款人合同中的約定來認定的。

  三是展示公用事業繳費記錄。新版信用報告展示了水、電、電信等公用事業繳費的信息,并且征信中心一貫地與相關數據源單位約定,將嚴格遵守《征信業管理條例》第十三條“采集個人信息應當經信息主體本人同意,未經本人同意不得采集”的規定,數據源單位在取得信息主體授權同意后才能報送有關數據。

  總之,這些變化的目的都是希望有助于金融機構可以更好地為消費者個人提供更公平的信用服務。

  三、關于信用評分

  記者:您是否認為信用評分屬于征信?

  汪路:真正的、為經濟信用服務的信用評分屬于信用評估活動,當然屬于征信。

  之所以在中國會存在這個問題,在我看來,主要是因為有大量的異化的信用評分,類似2010年遭到主流認識批判的睢寧縣給公民劃為四個誠信等級的評分,又卷土從來了,并打著創新社會治理、“讓子彈再飛一會”的動聽口號,令人苦笑不得。雖說用心是好的,但并不能掩蓋其存在的主要問題(泛化信用、用守法守規道德誠信等對大眾劃分等級、損害信息主體權益等)。其實,只要不把這些評分硬與信用評分捆綁在一起,比如只叫“守法守規評分”,就不會有這么多爭議,也不會存在信用評分是不是征信的疑問了。

  真正的信用評分,不僅可以針對消費者個人,也可以對小微企業進行。開發適合小微企業特點的信用評分也是很有意義的。

  記者:對外提供信用評分,是否也需要征信牌照?芝麻信用跟騰訊支付分的提供方是否需要征信牌照?

  汪路:在國外,本來提供信用評分服務/活動,不存在異化問題,都是不需要進行牌照管理的。但是,在中國現階段,我倒是主張要進行管理的,當然只能對真正意義上的信用評分進行管理,但最嚴格也只能進行備案管理,以事后監管為主。管理的主要目的有兩個:一是阻止信用評分的被濫用、異化;二是防止不應進入的信息(主要是個人隱私信息)進入個人征信,比如,螞蟻信用評分把“人脈”作為信用評分的一個維度是很不合適的。

  芝麻信用跟騰訊支付分,如果是對外、對全社會提供的信用評分,就應接受征信管理部門的監管,與是否直接收費無關。而如果不是信用評分、或只是為內部信用風險管理服務的(就像大的商業銀行自己的信用評分一樣),就不需要外部的直接征信監管。

  對信用評分是否要進行管理和需要什么樣的管理?還取決于管理當局是否把信用評分活動劃入進行特許經營管理的基礎征信活動。我的主張,信用評分是不必劃入基礎征信業務范圍的,即基礎征信機構和其他信用評分機構都是可以提供信用評分服務的。

  四、關于企業征信

  記者:您認為,企業征信包含哪些內容?應當如何監管?您是否認為現在的備案過于嚴格?您如何看待近日央行企業征信備案的“開閘”?

  汪路:我談征信問題,喜歡把它劃分為基礎征信和信用評估兩大類來談。對企業基礎征信活動,本也是不需要進行特別管理的:國際上沒有先例;征信談保護商業秘密是個偽命題;尤其是,把備案管理變成異化的審批管理,就更沒有必要了。實際上企業征信牌照沒有太大的價值,社會上很多在從事企業征信活動并沒有牌照,而有牌照的也未必能做好征信服務,關鍵看你的服務是否有價值、有需求。

  對于近日央行企業備案的“開閘”,我并沒有特別的看法。只是任何監管政策,都要有連續性、有更好的透明度,就能更好地被社會大眾理解和支持。

  五、關于信用評級

  記者:是否認為信用評級屬于征信?

  汪路:屬于。我一直是這樣認為的。對照看一下征信業管理條例對征信的定義,你也會認為信用評級活動也應該屬于征信服務。但是,遺憾的是,條例最后放棄了要把信用評級業放入的初衷,什么原因你懂得,在我的書中也有提及,也沒必要多講了。

  至于對信用評級業務的行政監管,應盡早劃歸人民銀行這個國務院確定的管理部門來統一監管。僅從人行既然設立了一個自上而下的較大的征信監管部門而言,也應該交給它監管,其它也不必多說了。

  對信用評級業的監管模式,也應實行有條件的備案制、事后監管為主的監管。信用評級業的監管內容,主要是對評估的獨立性進行嚴格的監管,而無需對評級的準確性進行管理,后者可交給市場去管。

  六、關于百行征信

  記者:您如何看待征信管理局對百行征信“與央行征信中心補充”的定位?二者能否打通?

  汪路:初期引導錯位發展,作為征信中心的補充,沒有多大問題;但長期能否這樣提?提了是否能做到?是否對行業的發展有利?可能都是有問題的。還有,“功能互補”的提法,是否經得住推敲?也是有問題的。

  一個屬于市場服務的行業的健康發展,都是要有競爭的,只是看它是適合充分競爭,還是特許經營適合寡頭競爭。

  不知道你提的“打通”指的是什么?按照征信業的規律性要求,是其應采集的信息采集的越全面越好。因此,從使用征信服務的角度,當然是要打通的。容許交叉競爭也是一種打通。

  七、關于征信業的短板

  汪路:您認為目前征信業存在哪些問題?

  汪路:系統地分析下來,我認為目前在我國,整個征信業發展的最大短版,在于為商務信用(非金融信用)服務的基礎征信服務很薄弱,幾乎闕如。現有的做企業征信的機構,包括企查查、天眼查等都算不上以及時采集商務信用交易信息為主要使命的基礎征信服務機構。這個基礎征信業的短板,也對信用評估業的發展形成瓶頸制約。

  征信中心及百行征信,從央行給他們的定位和他們的實踐看,其視野主要在服務金融信用,未來3-5年他們兩家在現有體制機制下,如能將其征信系統建設的基本覆蓋全金融信用領域,就算他們的工作做得很不錯。雖然,正如前面在談二代征信系統新版個人信用報告時也提及,征信中心這些年也陸續采集了一些水、電、電信等公用事業的繳費信息,但還不是典型的、主流的商務信用信息,也不是商務信用健康機制建設最迫切需要的。

  顯然,推進發展為商務信用(非金融信用)服務的基礎征信服務業,需要走與央行牽頭建設覆蓋銀行信貸信用的基礎征信服務業不同的路徑,需要更多的市場機制和力量,政府也要積極培育和支持,才能較快、更好地建設起來。

  在我國商務信用很不健康的現狀中,受到不公正待遇、利益受損最大的是廣大中小企業(我把它當作中小微及民營企業的代名詞)。因此,據我了解,一些想為中小企業發展做些有益工作的行業社會組織,如中國中小企業協會、商業保理專業委員會等,正在積極參與發起相關項目建設,只是他們的力量也有限,需要一些有實力有情懷的企業積極參與支持。

  面對貿易戰或美國的戰略打壓,我國應對戰略的最大共識是,要集中精力辦好自己的事。辦好自己的事,最重要的、基礎的是要搞好經濟發展。目前我國經濟發展趨勢不容盲目樂觀。搞好經濟發展,讓經濟(首先是國內經濟)循環健康、順暢,需要加快市場信用經濟的基礎設施建設,而商務信用基礎征信服務設施就是我們明顯可以看到的突出短板。補上這個短板,對于中小企業發展、改善營商環境和保護民營企業產權,均有十分積極的意義。這就是補上這個短板的戰略意義,需要政府和市場的共同努力,特別是需要有情懷企業家的積極參與。


京ICP備14027375號-1    版權所有: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    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   主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