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黄色一区二区三区不卡-亚洲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国产_亚洲中文乱码一区二区-国产精品无码久久AV

2025年05月10日  星期六
熱門搜索:民主辦會  規范運作  改革  服務
您的當前位置:首頁 >  社會責任 >  理論研究
王宇燕:堅持轉型發展 建設低碳城市
【添加時間:2019-05-16 】   來源:企業社會責任中國網 分享:

  發展低碳經濟是一場涉及生產模式、生活方式、價值觀念和國家權益的全球性革命,是人類進入生態文明時代的鮮明標志。將低碳經濟作為社會經濟發展的新模式、新途徑,是國際社會在全球氣候變暖、能源危機及全球環境危機加劇大背景下形成的共識。特別是在后金融危機時期,低碳發展已經成為未來經濟和城市發展的“風向標”。

  近日,在北京召開的2014年中國低碳發展戰略高級別研討會上,濟源市長王宇燕出席研討會并在“低碳發展與地方實踐”專題論壇上作“堅持轉型發展建設低碳城市”主題演講。

  王宇燕在主題演講中介紹說,濟源作為中西部地區較為典型的重化工、高碳地區,正面臨資源環境、要素成本、市場空間等多方面倒逼和挑戰,能源與環境已成為可持續發展的主要瓶頸,轉型升級迫在眉睫,成長的煩惱十分明顯。因此,濟源在創建全國低碳試點城市之初,就堅定了“遲轉不如早轉、被動轉不如主動轉”的思想,堅持把低碳城市建設作為統領城鄉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抓手,努力在產業、能源、交通、建筑等低碳發展上尋求突破,在促進低碳發展政策上先行先試,積極探索重化工、高碳地區的低碳發展道路。

  濟源市是河南省唯一一個國家級低碳試點城市和國家低碳發展宏觀戰略案例研究市。2012年12月,濟源市代表作為中國政府代表團成員,參加了多哈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并在“中國角”系列邊會上作了主題演講;2013年10月,濟源市代表受邀赴意大利參加氣候變化政策、溫室氣體排放清單與信息通報編制研討會。本次研討會上,王宇燕在主題演講中以“探索重化工產業地區的低碳發展之路”為主線,著重從體制機制創新、工業轉型升級、能源結構優化、城市轉型發展、生態環境優化等五個方面,系統介紹了濟源市低碳城市建設的理念、目標、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堅定低碳意識,著力推動體制機制創新

  按照國家低碳試點城市要求,加快推進低碳發展體制機制和支撐能力建設。一是加快低碳規劃編制。委托國家氣候戰略中心編制《濟源市低碳城市中長期發展規劃(2012-2020年)》,分年度細化低碳發展項目;以廣東賽寶為技術支撐單位,開展溫室氣體清單編制、碳排放指標分解,建立完整的數據收集、統計和核算體系。二是加大財政支持力度。每年安排專項資金用于低碳城市建設,重點支持低碳技術研發、低碳示范和產業項目建設。三是探索碳交易市場建設。在重點能耗企業開展歷史碳排放盤查,制定碳排放總量控制管理辦法、重點企業碳排放配額分配方案;率先在5家傳統骨干企業試點實施“碳補償”項目,建成“碳補償林”5個。

  (二)實行低碳倒逼,著力推動工業轉型升級工業是碳排放的重點領域

  濟源是豫西北、晉東南老工業基地,從聞名全國的“五小工業”起步,形成了以鋼鐵、鉛鋅、能源等重化工為主體的工業結構,工業占全市經濟的70%以上,重化工占工業總量的80%。為解決好能源消耗大、碳排放量大的問題,濟源堅持把加快產業轉型升級作為低碳發展的重心和核心,推進工業結構調整。一是加快傳統產業改造提升。在六大重點高能耗行業推行“節能攻堅計劃”,實施節能減排增效技術改造,淘汰落后工藝設備,開展能效對標達標,努力實現低開采、高利用、低排放甚至零排放,豫光金鉛成為國內有色金屬行業能效標桿企業,華能沁北電廠首臺國產60萬千瓦超臨界機組被譽為“中國典范”,金馬焦化榮獲“全國(首批)十佳生態文化示范性企業”。二是大力發展戰略新興產業。圍繞節能環保、新材料、電子信息、高端裝備等戰略新興產業,繪制招商圖譜,擴大開放招商,引進了一批推動工業向高、精、尖方向發展的項目。其中,富士康投資130億元,實施模具研發制造、精密機械等10個項目,年銷售收入100億元、進出口15億美元,隨著產業集群和擴能項目陸續投產,濟源將成為富士康最大的模具制造與研發基地;重慶力帆投資30億元建設新能源電動汽車項目,伊利高端液態奶、生物質再生能源等項目相繼竣工達產。三是推動產業集聚循環發展。規劃建設3個省級產業集聚區,推動企業(項目)集中布局、產業集群發展、資源集約利用、功能集合構建。以資源加工型企業為龍頭,以能源和原材料減量化、廢棄物資源化為重點,推動企業、產業間循環鏈接,形成了鋼鐵、鉛鋅、煤化工、能源、畜牧五大特色循環產業鏈,實現工業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率、工業廢水排放達標率超過95%,城市垃圾無害化處理率、污水處理率超過98%。

  (三)發展低碳能源,著力推動能源結構優化

  濟源是河南重要的能源基地,毗鄰“煤?!鄙轿鳎娏ρb機容量突破750萬千瓦,火電企業占70%,碳排放量占全市的60%以上。對此,濟源提出既要鞏固能源基地地位,又要大力發展風能、地能、太陽能、生物質能等可再生能源。一是加快實施“氣化濟源”工程。城市居民燃氣普及率達88%,居河南前列。今年投入3億元,實施“鎮區天然氣工程”,力爭城區周邊鎮全部用上天然氣,農村居民用戶燃氣普及率超過60%。二是加快發展可再生能源。規劃實施華能和國電風電機組、力諾太陽能光伏發電、垃圾填埋發電、秸稈沼氣利用等一批新能源項目,已建成屋頂太陽能光伏發電示范項目5個。未來幾年內,濟源新能源產業將保持25%以上的增長速度,“十二五”末新能源在全市能源結構中的比重將超過30%。

  (四)突出全域一體,著力推動城市轉型發展

  堅持低碳綠色理念,突出“全域規劃、一體發展”,加快推動城市轉型。一是堅持城鄉一體化發展。抓住全省新型城鎮化綜合改革試點和全域建設城鄉一體化示范區的機遇,以重點片區建設為突破提升中心城區,在城區周邊拓展建設3個城市組團,加快“緊湊型”特色小城鎮和美麗鄉村建設,推動城鄉一體、全域旅游發展。二是積極推廣綠色建筑。按照國家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示范市要求,出臺《綠色建筑管理辦法》,推動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規?;瘧?。以國家綠色生態示范城區——濟東新區為載體,全面推廣綠色節能建筑;以保障性住房綠色建筑為突破,開展新建建筑節能設計和專項審查、既有居住建筑供熱計量和節能改造。三是集中集約建設基礎設施??茖W規劃、集中建設城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加快全國低碳交通運輸體系試點城市建設,大力實施綠色循環低碳交通運輸區域性項目。市財政每年在城鄉交通一體化、通道碳匯林建設等方面投入3000余萬元,率先在全省實現鎮鎮通高速、組組通柏油路。2011年5月,全國農村公路現場會在濟源召開。

  (五)踐行低碳理念,著力推動生態環境優化

  濟源位于沿黃生態涵養帶和太行山生態區,山地丘陵占88%。濟源市以建設中原經濟區南太行、沿黃生態屏障區為目標,持續10年開展冬春造林綠化、農田水利建設、土地開發整理和農村環境綜合整治“3+1”工作,系統謀劃城鄉生態設施。一是深入推進碳匯林業建設。在太行山地生態區、平原生態涵養區、沿黃河生態涵養帶三大區域,實施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重點地區防護林工程,加快城市、鄉村、企業內部及周邊綠化,提升森林植被、農業林業、城市園林等碳匯能力。森林覆蓋率達45%,城區綠化覆蓋率達41%,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1.6平方米。二是加強生態水系建設。加快河口村水庫、小浪底北岸灌區等重點水利工程建設,沿山、沿河、沿湖布局生態廊道,構建“四水繞城、多湖點綴”生態景觀系統,力爭用3~5年時間,打造“北方水城”。三是堅持土地節約集約利用。在國家標準基礎上,適度提高工業用地投資強度和城市建筑容積率,深入開展土地開發整理,提高土地使用效益。經過幾年來的探索實踐,濟源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連續9年躋身環境質量良好城市行列,成為首批中美低碳生態試點城市。實現了碳排放強度每年下降4%,預計2015年實現二氧化碳排放基本穩定,2019年達到峰值目標。

  自發的生態文明孕育了自然經濟,自覺的生態文明會培育出低碳經濟、循環經濟。濟源作為國家級低碳城市試點,要進一步把握新要求、強化新理念、學習新經驗,主動加強與先進地區交流,積極尋求與專業機構合作,爭取在制度創新、技術應用、碳匯交易等領域取得更大突破,力爭率先走出一條可持續、循環發展之路,率先實現低碳高效增長。


京ICP備14027375號-1    版權所有: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    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   主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