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8年9月1日,濰柴動力董事長譚旭光兼任中國重汽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一職后,這家老牌國企的動向成為業界矚目的焦點。在經歷了200天的國企改革后,2019年5月14日中國重汽集團發布新一輪國企改革的階段性成果。
中層干部比例縮減30%
2019年伊始,中國重汽集團在新一輪改革中首先啟動了人事制度改革——中層干部全員公開競聘工作。這是中國重汽歷史上最大規模的一次人事改革。
3月2日,中層干部競聘工作落下帷幕,中國重汽原有中層干部減少近120人,同比下降30%。經過層層選拔,有3名原主管級干部跨級競聘為正部級,13名副部級干部競聘為正部級,4名正部級干部降為副部級;54名主管級干部提拔為副部級,19名副部級干部降為主管級。
4月2日至4月14日,中國重汽機關部室主管級崗位公開競聘,在產生的98名主管級人員中,由一般人員晉升為主管級人員35名,原機關部室主管級保留60名,二級單位主管級人員3名;機關部室原主管級人員未能競聘上崗的38人,占比36.5%,原主管降為副主管的8人,原副主管晉升為主管的12人。截至4月底,中國重汽完成了總部職能部門一般管理人員的競聘工作。
從年齡結構看,中層干部平均年齡50歲以上占比明顯下降,40歲至50歲占比和40歲以下占比明顯上升。機關部室主管級人員平均年齡從43.96歲下降到38.82歲,50歲以上占比從25.96%下降到11.54%,90后干部2名、80后干部61名。
與此同時,中國重汽還打破了長期存在的合同工與派遣工的差別,實現了合同制員工和派遣制員工勞動條件、勞動待遇、勞動標準一致;考核方法、考核標準、考核應用一致;任職標準、晉升通道、退出機制一致。
“人事制度改革使包括60多個二級單位在內的大批新干部就任新崗位。改革的同時,企業高速運營,這些新干部需要盡快適應新崗位。改革全過程中,無一人上訪、無一人鬧事、無一名優秀干部流失,保證了生產經營不出現異常。”中國重汽集團總經理蔡東認為,在新一輪國企改革中,中國重汽克服了改革的陣痛。
加大研發投入、剝離輔業
在這一輪改革中,中國重汽集團決策層有著這樣的共識——只有改革才能解決“止血”的問題,才能打破體制機制的障礙,才能建立適宜創新創業的生態。
“企業一方面提高盈利能力;一方面降低采購成本、降低期間費用。”中國重汽總會計師萬春玲介紹,2018年9月譚旭光到任董事長后,企業對四季度的費用進行了管控。2018年10月份又對2019年的費用進行了測算,全面的預算深化到業務。采取“系統管、管系統”的預算歸口管理方式,現在是系統管費用,整個費用反過來再管系統。原來費用指標只有財務部門管,只下達到二級單位,二級單位執行就行。現在不只財務管,職能部門也管費用。比如送車費,現在統一優化線路,節約費用。辦公費、招待費用、差旅費、品牌宣傳費全部由集團公司相關部門管理。接下來還要做商旅平臺,對預定酒店、機票等進行統一安排。
“2019年費用開始向銷售傾斜,用于重大用戶的服務。另一個傾斜的費用是研發費用。以往的投入在13-14億元,今年的研發費用投入在20個億。我們費用控制目標是讓中國重汽的發展走向更高質量。”萬春玲認為,2018年中國重汽取得了歷史最好成績。產品的銷量,收入、利潤及稅收都實現了大幅度增長,并繼續保持利潤增長遠大于費用增長的態勢。
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1-4月份,中國重汽集團累計實現整車銷售11.76萬輛,實現營業收入434.37億元,同比增長2.24%;實現利潤總額25.11億元,同比增長28.69%。
改革使中國重汽前期采取的“止血”措施初見成效,下一步改革的重心將轉向提升“造血”功能:加快研究產品、技術、品牌的規劃定位問題。
沒有好的產品,營銷做得再好也只能打贏短期仗,要解決長遠、可持續發展的問題,核心還是要有好的產品和技術,為營銷源源不斷輸送最好的“炮彈”。中國重汽為提升研發能力聘請世界頂級咨詢,正著手啟動全系列模塊化正向開發的重卡和輕卡,大面積投入新一輪技術改造。今年,中國重汽將從大學引進1000名畢業生,并與國外科研創新機構進行交流學習。
譚旭光上任伊始,就為中國重汽確立了“心無旁騖攻主業”的發展理念,制定出打造世界一流的全系列商用車集團的企業目標,對與主業不相關的輔業,如房地產、醫院、物業等,進行甄別、剝離。
“中國重汽4萬人多年研究重卡業務尚且沒有做到全國最好,以百十號人跨入別的行當就想做好,這不現實。”中國重汽集團總經理蔡東認為,重卡行業是宏觀經濟的晴雨表,但經濟是有周期性的,一般卡車行業三至四個月就能明顯感受到。中國重汽發展全系列商用車覆蓋產品范圍更大,有利于企業更加均衡發展,分散行業風險。改革的目標是盡快解決制約中國重汽中長期發展的關鍵問題,中國重汽只有建立了全系列整車的正向開發能力,才能實現走向世界一流的戰略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