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中國可持續發展工商理事會(CBCSD)在北京召開了以“共同行動、推進可持續發展”為主題的第十五屆可持續發展新趨勢報告會。報告會從“綠色低碳、共同發展”、“《2018中國企業可持續發展指數報告》發布”、“共同行動、實現2030可持續發展議程”等三個專題展開。
“CBCSD第十五屆可持續發展新趨勢報告會,在鞏固已有成績的基礎上,呼吁更多的企業發揮創造力和創新能力來應對可持續發展的挑戰,希望更多的工商企業共同行動起來,切實將可持續發展理念融入發展目標、戰略及業務活動,更好的平衡當前利益和長遠利益,更好的把我企業面臨的經濟、社會和環境風險與機遇。”中國企業聯合會會長王忠禹在報告會上致辭時說:“強化安全生產的底線思維,不斷筑牢可持續發展的根基;強化綠色發展理念,不斷提升可持續發展的能力和水平;強化創新驅動,不斷升級可持續發展的支撐和手段;積極推進國際交流合作,不斷拓寬可持續發展的領域。”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報告會上,代表中國企業可持續發展系列研究報告的最新成果—《2018中國企業可持續發展指數報告》正式發布。CBCSD會長王基銘介紹,“《2018中國企業可持續發展指數報告》基于上一年度的研究工作,面向不同地域、不同所有制類別、涉及國民經濟主要行業的領先企業,經過審慎篩選、核定,最終確定了1073家領先企業為指數測算對象,涵蓋消費品工業、機械設備制造業、能源化工業、建筑房地產業、信息技術業、消費者服務業、金融保險業、鋼鐵有色業、汽車行業、交通運輸倉儲業、建材行業等主要行業;大多為各行業的領軍企業,資產在百億元以上的占比達到68.5%,萬億級以上企業達5.5%,有59家;已上市企業占比達78.0%,涵蓋中央企業、國有及國有控股、民企、外企、合資企業等多種類型;96.2%的企業連續發布企業可持續發展報告、企業社會責任報告及企業年報等,高度重視信息披露。”
從行業表現來看,企業可持續發展表現較好的行業為汽車、金融保險、信息技術業;從企業在單項指標的表現上來看,多家企業在可持續發展的某一或多個方面開展了良好實踐,其經驗具有可復制性,值得其它企業借鑒,如沈鼓集團積極推進產品質量提升和產業結構升級、帝斯曼積極實施供應商可持續發展計劃、中國中車積極推進國際化人才培養與引進,表現突出;從風險類指標看,超過30%的測算企業在風險控制方面存在明顯不足,特別是在風險識別、風險管控、風險定期評估、風險預案的制定和危機管理等方面仍存在空白;從環境維度來看,不同行業在“環境”維度的表現差異較大,反映出可持續發展的行業趨勢及不同行業亟需注意的問題。
自2016年起,中國可持續發展工商理事會與中國企業聯合會共同發起“中國企業可持續發展指數”項目,通過系統梳理國內外企業可持續發展相關理論及我國可持續發展政策法規,對比國內外相關企業指標體系及應用成果,深入開展指數對標分析,構立了立體、全面、科學、具有引領性的企業可持續發展評價指標體系,從競爭力、環境、社會3個維度、8個方面、68個三級指標及191項基礎數據重新審視和評價企業的可持續發展現狀,為企業發展提供科學考核標準和支撐工具,幫助企業深化可持續發展理念,引導企業可持續發展路徑,全面提升企業可持續發展能力。
據悉,中國可持續發展工商理事會(CBCSD)成立于2003年,宗旨是為中外企業提供良好的交流合作平臺,促進企業、政府和社會組織在可持續發展領域的對話、交流和合作;分享和借鑒可持續發展理念、信息、經驗和良好做法,更好地應對環保、健康、安全、企業社會責任、氣候變化等挑戰,通過共同努力,為可持續發展的未來貢獻工商業解決方案。CBCSD同時是世界可持續發展工商理事會(WBCSD)在中國的全球網絡合作伙伴。
CBCSD可持續發展新趨勢報告會自CBCSD成立以來,已連續舉辦十五年,作為理事會的年度盛會,每年得到中國政府高層領導、全球商界領袖、可持續發展相關國際組織、研究機構及會員企業的持續關注,累計參會嘉賓逾三千人次,打造了國內外政府、企業、學界的重要對話平臺,為推進企業可持續發展的交流合作、落實解決方案做出了積極貢獻,已成為國內可持續發展領域的標志性會議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