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黄色一区二区三区不卡-亚洲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国产_亚洲中文乱码一区二区-国产精品无码久久AV

2025年05月15日  星期四
熱門搜索:民主辦會  規范運作  改革  服務
您的當前位置:首頁 >  研究工作 >  科研成果
“穩就業”的發力點在哪里
【添加時間:2019-02-28 】   來源:求是網 分享:

thumb_602_304_1551258867473.jpg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進一步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提振市場信心,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社會大局穩定。“六穩”是當前我們做好經濟工作的重要著力點。其中,“穩就業”成為宏觀經濟調控的首要目標。通過積極的就業政策穩定就業,不僅要對經濟形勢和就業形勢有準確的研判,還需要進一步完善積極就業政策體系,提高政策瞄準的精度和實施的力度。“穩就業”要著眼當下,顧及長遠,以實現幾個不斷遞進的政策目標。


  “穩就業”目標的多元化


  就業是民生之基。中央提出,把穩定就業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在新形勢下,“穩就業”的目標更為多元,既要確保失業率處于充分就業水平,還要力爭勞動參與率穩中有升,同時,還要與勞動力市場價格指標結合起來,促進勞動生產率穩步提升。


  首先,“穩就業”要確保失業率處于充分就業水平。具體來說,就是將城鎮調查失業率控制在5.5%以下。維持充分就業既是“穩就業”的首要目標,也是堅持底線思維的重要體現。我們結合我國勞動力市場近年來運行的實際情況進行具體分析。


  當前,影響城鎮調查失業率的主要有三個指標:城鎮化速度、勞動年齡人口的比重以及勞動參與率水平。在城鎮化增速和勞動參與率水平保持穩定的假定下,我們可以估算出2019年城鎮16歲至59歲人口中的經濟活動人口總量。如果以全國月度城鎮調查失業率約4.9%的均值水平和2018年9億左右的16歲至59歲人口作為基準,可以計算2018年基準水平的城鎮就業規模和2019年5.5%城鎮調查失業率水平下的就業規模。結果發現,在勞動年齡人口總量減少但城鎮化繼續推進的情況下,2019年再新創造出165萬左右的就業崗位,就可以確保城鎮失業率在5.5%以下的就業目標。


  從過去十年我國經濟增長與城鎮就業需求的變化關系看,城鎮就業彈性(就業增長速度與經濟增長速度之比)一直保持穩定,波動幅度較小。考慮到影響就業彈性的主要因素是經濟結構等,在短期內不會產生明顯的變動,以過去五年平均就業彈性作為分析基準,2019年的經濟增長如果保持在6%左右的水平,就會凈增加約1000萬個就業崗位。這意味著,把城鎮調查失業率控制在5.5%以內是一個完全可以實現的目標。


  其次,“穩就業”還需要力爭勞動參與率穩中有升。這是“穩就業”工作更高的目標。高參與率和低失業率是勞動力市場調控所要追求的理想目標。與此同時,較低的失業率水平如果伴隨著較低的勞動參與水平,雖然勞動力市場也接近于均衡,但人力資源的利用效率沒有得到充分發揮。正因為如此,以城鎮調查失業率控制在目標區間以內為前提,保持勞動參與率穩中有升,是維持勞動力市場穩定發展的更高目標。


  近年來,雖然我國城鎮勞動力市場經歷了較為迅速的工資上漲,但勞動參與率卻呈逐年下降的趨勢。社會經濟發展中的很多因素以及勞動力市場制度安排都影響到個體的勞動參與決策,需要深化勞動力市場改革來解決參與率下降的問題。比如,在老齡化日益嚴重的情況下,優化養老金給付機制,增加勞動供給激勵,是提高勞動參與率的重要方式;進一步消除勞動力流動的制度性障礙,鼓勵農村向城市的勞動力轉移,也有利于提高總體的勞動參與水平,等等。


  第三,“穩就業”工作還需要與勞動力市場價格指標結合起來,以保持工資平穩增長,促進勞動生產率穩步提升。工資的變化對于經濟發展的效應是多方面的:工資上漲帶來了勞動者福利的改善,同時,也增加了企業的勞動力成本。工資快速增長時,有可能會對企業的生產經營產生沖擊性的影響。尤其是勞動密集型企業,勞動力成本在總成本中的占比較高,容易產生較大的負面影響,并減少對勞動力的需求,不利于就業穩定。


  過去幾年,我國工資水平以較快的速度上漲,其中的原因,除了持續的經濟發展以外,勞動供給方面因素的根本性變化亦起到了重要作用。2013年以來,中國16歲至59歲的勞動年齡人口開始持續減少。勞動供給減少在大大緩解了就業壓力的同時,也不斷增加勞動力的稀缺性,并推動了工資水平的不斷快速上漲。更重要的是,由于勞動力稀缺性推動的工資上漲往往與勞動生產率的增長脫離,導致單位勞動力成本(勞動力成本與勞動生產率之比)不斷上揚。在外部經濟環境多變的情況下,不利于外向型行業或部門保持就業穩定。


  因此,保持工資水平適度、可持續的增長,推動勞動生產率不斷提升,是“穩就業”政策要追求的更高的目標,也是更長期的目標。


  根據失業性質完善積極就業政策


  “穩就業”就是要對可能存在的失業現象,采取有針對性的治理措施。根據失業性質推進積極的就業政策,是提高政策精度、改進實施效果的必要路徑。一方面,在確保充分就業的底線思維下,要盡量減小政策實施的成本;另一方面,從就業政策的效果看,只有準確識別失業的性質,才能找到造成失業的真正原因,從而使積極就業的政策發揮應有的作用。


  按照失業的產生機理,失業可以分為總需求不足產生的周期性失業、經濟結構調整產生的結構性失業以及勞動力市場運行不暢導致的摩擦性失業。當前的實際失業率水平與自然失業率接近,失業的主要構成是結構性失業和摩擦性失業,其中以結構性失業最為明顯。


  結合當前的經濟發展階段、經濟運行態勢和外部經濟環境看,造成結構性失業的來源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方面,因經濟結構調整升級以及勞動力成本上升等因素,使企業根據要素價格的變化重新配置資源,這些主動的結構調整行為可能會產生局部或區域性的結構性失業;另一方面,外部環境沖擊和不確定性的增加,可能對部分企業和行業的生產經營產生影響,造成產出的波動,并導致就業崗位的損失。


  由于結構性失業具有區域、行業和企業類型較為集中的特點,這些特點導致失業發生時的沖擊效應比較集中,但也為更為精準地實施積極就業政策提供了可能。


  在這一過程中,首先要把“穩就業”的積極就業政策和扶持小微企業的政策統籌好。我們既要看到小微企業的不斷自然更替是經濟發展過程的正常現象,也要關注特定經濟環境變化給小微企業帶來的特殊的困難。要把“穩就業”政策和扶持小微企業政策結合起來,可考慮把就業促進的專項資金納入扶持小微企業的專項計劃中,形成合力。


  同時,還要統籌協調“穩就業”政策和應對貿易環境變化和保護主義等外部沖擊的政策。建議采取精確瞄準的方式,給遇到外需沖擊、具有轉型能力的小微企業以過渡性的扶持,防范可能發生的失業。


  此外,把“穩就業”和處置僵尸企業統籌好,亦是題中應有之義。部分結構性失業和正常的結構性調整相關聯,產生一部分失業是資源重新配置的必然結果,也是市場經濟運行的正常現象。我們可按照“保人不保企”的原則,做好轉崗職工分流安置工作。


京ICP備14027375號-1    版權所有: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    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   主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