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中國改革開放進程迎來又一個里程碑時刻——《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獲得一致通過。這個《決定》開宗明義指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是什么?核心問題是什么?答案是確定無疑的——經濟體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核心問題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
源頭既清,波瀾自闊。5年來,深化中國經濟體制改革蹄疾步穩,不斷向縱深推進,改革的步幅明顯加快:加快完善現代市場體系、宏觀調控體系、開放型經濟體系,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推動經濟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持續發展。
抓住政府與市場的關系這一重大問題全面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充分發揮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優勢,我們既要深入解決市場運作失靈即由于利益驅動而導致對公平正義秩序的干擾和破壞的問題,又要進一步解決市場機制不到位所造成的企業缺乏創新力和競爭力的問題;既要深入解決政府干預過多從而造成對市場競爭規則的干擾和破壞的問題,又要進一步解決政府調控不力,不作為、亂作為乃至懶政庸政等問題;必須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
5年來的經濟體制改革的大多數具體措施緊緊圍繞著這對關系展開。“放管服”改革、財稅體制改革、金融體制改革、國有企業改革、投融資體制改革……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不斷取得突破,改革正呈現出全面發力、多點突破、縱深推進的新局面,不僅有效激發了市場主體的創造力,也讓穩健前行的中國經濟韌性十足、更具活力;從經濟發展新常態的提出,到以新發展理念推動經濟發展,再到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在一些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取得重大突破,有力推動了中國經濟由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新階段。
當前,我國經濟已進入了高質量發展的新時代,對深化經濟體制改革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方面,我們不能為風險所懼、為干擾所惑,要有敢于涉險灘闖難關的決心,有敢于打破利益固化藩籬的勇氣,有敢于沖破思想觀念束縛的作為,破除機制體制障礙,讓內生動力更加強勁、市場活力更加澎湃。另一方面,我們也要搶抓當前寶貴的改革窗口期,以更大的政治勇氣和智慧,不失時機地深化重要領域改革,進一步增強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和協同性,最大限度地凝聚起各方力量,不斷推動經濟體制改革走向縱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