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情況
(一)企業情況
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是中央直接管理的國有特大型高科技企業,擁有專業門類配套齊全的科研生產體系,在裝備制造與信息技術領域擁有尖端的產業技術優勢,具備發展工業互聯網的基礎和能力。航天云網科技發展有限責任公司是航天科工所屬高科技互聯網公司,秉承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深入貫徹落實“互聯網+”行動、“中國制造2025”及“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等國家戰略部署,傾力打造世界首批、我國首個工業互聯網平臺——航天云網。航天云網公司主要提供以工業互聯網平臺服務為基礎、以生產性服務為橋梁、以智能制造服務為核心、以大數據服務為支撐的產品和服務,形成了“互聯網+智能制造”系統解決方案。
(二)項目情況
航天云網以“信息互通、資源共享、能力協同、開放合作、互利共贏”為核心理念,以構筑全球領先的國家制造業體系為企業使命,以“互聯網+智能制造”為發展方向,以提供覆蓋產業鏈全過程和全要素的生產性服務為主線,以技術創新、商業模式創新和管理創新為重要戰略舉措,基于航天科工李伯虎院士在國際上首次提出的“云制造”理論基礎及實踐經驗,依托航天科工雄厚的創新和制造資源,整合社會優質產業資源,構建以“線上與線下相結合、制造與服務相結合、創新與創業相結合”為特征,適應互聯網經濟與新型工業體系的航天云網生態系統,建設成為支撐中國制造業轉型升級的國家級工業互聯網主平臺,成為制造強國、網絡強國戰略的重要載體。
二、主要做法
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已經拉開帷幕,云計算、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工業互聯網作為新型國家戰略資源,成為各國競相搶占的制造業競爭制高點。航天科工主動肩負探索建設中國工業互聯網的歷史使命,承擔維護國家制造業主權的社會責任,全力打造基于“互聯網+智能制造”的航天云網平臺,對促進制造業轉型升級、探索企業雙創基地建設、實現提質增效具有重要意義。
(一)強化技術創新引領
航天云網公司高度重視技術創新工作,設立公司研發中心和總體研究部,系統研究工業互聯網技術標準和產業體系,牽引航天云網平臺建設。公司作為復雜產品智能制造系統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支撐單位,進一步研發創新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智慧云制造”核心技術。同時,圍繞大數據、信息安全、數據中心運營服務等工業互聯網平臺關鍵技術,加快組建專業技術團隊,重點開展面向工業制造應用領域的技術研發,在工業大數據應用,生產設備智能制造系統、物聯網、工業互聯網系統信息安全等領域,形成專業技術支撐能力。
航天云網公司積極配合有關單位,著力開展“互聯網+智能制造”標準體系研究,支撐國家工業互聯網標準編制和驗證工作,搶占技術制高點。已發布《云制造術語》國家標準,加快推進航天科工集團標準制定,已編制完成《云制造服務平臺術語》、《云制造服務平臺體系架構要求》、《云制造服務平臺信息安全防護體系管理要求》等集團標準,正在開展智能工廠服務架構、云生產服務、云制造資源能力服務、云協作管理等集團標準制定,并積極申報國家及國際標準。
(二)探索商業模式創新
強化航天云網頂層設計,深入開展航天云網商業模式論證研究,重構航天科工產業競爭優勢和能力,培育發展“互聯網+”發展新經濟業態。系統研究航天云網線上與線下結合的產品服務體系,拓展航天云網線上平臺支撐和線下服務的產業鏈條。進一步策劃資本運作方案,以商業模式為指引,啟動公司收并購、子公司設立、固定資產投資、產業基金等重點工作。全面推進商業模式落地實施,并在實踐過程中進一步優化交易結構和業務流程。
充分結合我國制造業發展階段和實際需求,航天云網公司針對大企業、中小企業、小微企業和國際化企業四類典型客戶,提供四類服務模式:小微企業服務模式,促進創新創業企業向正常經營轉化提升;中小企業服務模式,促進企業從同質化的工業2.0向專業化的工業3.0提升;大企業服務模式,促進企業從專業化的工業3.0向智能化的工業4.0提升;跨國企業服務模式,促進企業從本土型向跨國型遷移提升。
(三)推進三大平臺建設
航天云網著力建設三大平臺體系,包括:航天云網門戶平臺、專有云平臺、智慧企業運行平臺,構筑航天云網“互聯網+”新經濟業態平臺體系,提供航天云網統一門戶服務,為用戶搭建工業互聯網應用服務平臺,并為大客戶提供定制化門戶,包括企業級專有云、區域工業云、行業網、政府服務平臺、園區云等平臺系統解決方案,保障各類用戶工業互聯網平臺定制化應用,為各類用戶實現高效穩定的互聯互通。一是航天云網門戶平臺,打通航天科工與社會市場資源,建設實體企業雙向服務的樞紐和橋梁,促使社會用戶分享航天科工優勢資源。二是專有云平臺,在航天科工內部實行資源軟整合,確保各項業務具有技術和市場競爭力,突出各專業龍頭單位牽引支撐作用,實現航天科工整體利益最大化,夯實核心競爭力。三是智慧企業運行平臺,優化航天科工內外部資源配置,持續提升企業創新能力,激發員工的主動性、創造性,增強企業對于經營環境與市場需求變化的自適應能力,高效、優質地滿足各類用戶個性化、多樣化、定制化需求。
(四)大力開展創業創新
航天云網作為航天科工國家雙創示范基地的重要支撐平臺,以“一網三平臺、線下多中心、四眾一生態”為重點建設內容,開展雙創示范基地建設工作,推進面向航天科工內部雙創的專有云眾創空間,以及面向社會雙創的航天云網眾創空間建設,開放共享航天科工雄厚的產業資源,引領社會創業創新資源集聚,形成以航天科工為龍頭企業,引導大中小型企業協同創新、共同發展的雙創體系。
一網三平臺:以航天云網作為基礎支撐,著力打造面向科工集團內部的專有云雙創平臺、面向央企的創新創業平臺,以及對社會開放的公有云雙創平臺等三大網上載體,集聚線上資源,基于航天云網有效支撐內部雙創、央企雙創與社會雙創。
線下多中心:航天云網雙創示范基地將依托航天科工現有線下資源,打造北京中關村、江西南昌、四川成都、廣東深圳等線下科創服務中心,改造升級北京雍和航星園、南京1865創意產業園等既有眾創空間,聯合優質央企雙創資源,建立覆蓋華北、華東、華中、華南、西南等區域中心的多點互動的“航天云網”雙創示范基地全國布局。
四眾一生態:強化“互聯網+智能制造”特色,完善金融服務、專家咨詢服務、知識產權服務、制造與試驗檢測服務、國內國際營銷等配套服務體系,全面支撐眾創、眾包、眾扶、眾籌等“四眾”模式開展,構建集聚政府、央企、高校、社會等各類雙創資源的線上線下結合、創新創業結合、制造服務結合的新型雙創生態。
(五)實施智能制造示范
充分發揮“航天產品智慧云制造試點示范”引領作用,圍繞智慧云制造模式理念、關鍵技術與支撐平臺,聯合航天科工集團有關單位開展智能制造試點項目建設,形成智能制造系統工程服務能力,為企業提供智能制造系統工程服務。主要以智能化改造服務為核心,以工業軟件產品為重點,以物聯網技術、智能硬件、工業機器人等產品和服務為拓展方向,形成智能制造系統工程解決方案。
在智能工廠改造方面,研究制定了航天科工集團“三啞”(啞設備、啞崗位、啞企業)定義和分級標準,論證形成了集團公司“三啞”改造總體方案,開展機加類設備三啞改造試點實施工作,推進生產裝備智能化升級、工藝流程改造和基礎數據共享,促進企業制造業務與云端聯通,實現企業生產制造數字化、信息化、智能化。同時,全面推進集團公司智能制造改造實施,并以集團公司試點項目為示范,開展面向社會智能制造改造服務業務。
在工業軟件研發方面,開發基于自主可控的工業基礎軟件、云平臺軟件和重點行業領域應用軟件,提供企業研發設計、生產自動化、流程管理等環節的工業軟件、嵌入式軟件以及信息化解決方案,實現自主可控的工業軟件體系化發展和產業化應用。
(六)建設工業品B2B電商平臺
重點打造服務于工業品的B2B電商平臺,提供工業品線上產品營銷與采購協作服務,助力制造業企業拓寬市場渠道,提高市場服務能力,降低采購成本,提升企業營銷和采購效率。同時,提供閑置物資線上易物交易及裝備設施租賃服務,提高企業資產利用效率。航天科工集團全面推進所屬單位產品和服務上線,充分利用平臺功能,開展產品營銷和集中采購業務。航天科工近期發布了430億協作采購需求,運用互聯網思維推進采購機制改革,實現集團公司“采購公開化、交易透明化”,面向社會尋求價格更低、質量更優、服務更好的供應商,以協作采購需求拉動配套用戶資源能力上線航天云網。
三、經驗效果
航天云網平臺功能快速迭代,不斷提升用戶體驗,取得了市場客戶廣泛認可和高度肯定。航天云網眾創空間作為國家首批雙創示范基地的重要支撐,取得了國家發改委的大力支持;“航天產品智慧云制造試點示范”被工信部評為2015年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項目;航天云網榮獲第十七屆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創新金獎;航天科工當選中國工業互聯網聯盟第一副理事長單位,航天云網擔任聯盟技術標準組組長單位。
航天云網上線一年,注冊用戶突破13萬家,市場資源能力發布超過1.4萬條,采購協作需求發布超過1.6萬條,線上實現交易額52.55億元,通過航天科工及社會資源開放共享,已實現軟件工具93項、技術專利15089項、標準35793項、專家43名資源上線共享,面向社會提供產業服務。
(一)構建系統解決方案,促進工業互聯網健康發展
航天云網公司加強工業互聯網產業體系研究,探索建設“四類平臺業務+三項關鍵技術+二項智能制造系統工程能力+一系列生態系統配套服務”的“4+3+2+1”產品和服務體系,形成以門戶服務、云制造、創新創業、工業品商城等四類平臺業務板塊為線上支撐,以大數據、信息安全、數據中心運營服務等三項關鍵技術為運行保障,以智能化改造、工業軟件等二項智能制造系統工程能力為線下基礎,以金融、物流、征信、培訓、法律、咨詢等一系列生態系統配套服務為系統支持的“互聯網+智能制造”系統解決方案,支撐我國工業互聯網功能規劃建設和關鍵技術研發創新,積累實踐經驗,開拓創新商業模式,支撐我國工業互聯網產業持續發展。
(二)推進示范工程建設,創新智慧制造新模式
重點推進以云制造為核心的智能制造示范工程建設,探索構建航天云網加快構建智慧制造新模式,在航天科工集團內部開展先行先試,實現了“智慧云制造”技術成果產業化。依托航天云網平臺的云協作、云設計、云生產、云資源等中心,提供全產業鏈環節業務的云端信息化業務平臺及應用服務,在線獲取平臺各方共享的軟件、知識產權、標準規范、專家等云資源,開展在線3D打印、工程仿真分析、軟件評測、計量檢測等工業云服務,促進企業制造需求與服務的供需對接,利用云PDM、云CAD、云CAE等專業設計分析軟件支撐云端協同創新,推進云ERP、云MES、云CRP及云排產等軟件應用,實現跨企業生產資源調配、企業能力與需求快速對接、云端遠程實時創新協同、生產運營云端管理、產業資源共享互助,對于探索我國制造業智能化改造實施路徑具有積極意義。
(三)營造產業發展環境,推進市場拓展布局
市場主體對經濟結構調整優化與企業轉型升級的迫切需求,進一步激發了工業互聯網產業發展活力,航天科工大力推進工業互聯網市場推廣與應用,獲得了各類市場主體的認可和肯定,營造了良好的工業互聯網產業發展環境。航天科工與江西、貴州、四川、黑龍江、遼寧、廣東、浙江、湖北、云南等地政府建立戰略合作關系,積極服務地方產業轉型升級。建設運營了貴州工業云,實現了貴州省工業要素和資源的高效整合共享;建設運營了康居網,打造家具產業集群,提升江西南康家具產業核心競爭力。同時,支撐國家“一帶一路”戰略,建設運營國際工業互聯網平臺,打造英語、德語、波斯語、俄語等版本國際云平臺,逐步推進航天云網布局海外,實現“企業有組織、資源無國界”的生產資源全球配置。
(四)推進資源能力共享協同,共建航天云網生態系統
積極參與建設工業互聯網產業聯盟,發揮航天云網平臺支撐主體作用,開放共享平臺各方資源和能力,共建支撐工業互聯網發展的航天云網生態系統。以航天云網公司作為生態系統核心層,在核心關鍵技術領域強化專業能力。發揮產業聯盟資源軟整合作用,針對航天云網不具備或缺乏基礎的專業能力,聯合航天科工內部及社會產業資源,形成生態系統緊密層,共同推進工業互聯網建設。廣泛聯合工業互聯網平臺支撐單位,建立協作關系,促進航天科工與社會產業資源和能力的共享協同,構建形成航天云網生態系統,有利于生態系統各相關方互利共贏,整合形成航天云網生態系統統一的產業服務能力,滿足我國制造業轉型升級需求。
通過航天云網“互聯網+智能制造”生態系統建設,將進一步促進互聯網與制造業融合發展,激發創新創業發展活力,構建適應互聯網經濟的制造業新業態,構筑起全球領先的中國制造業技術標準及產業體系,支撐我國建設成為引領世界制造業發展的制造強國,向著成就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闊步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