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國首個工業互聯網云平臺——INDICS(Industrial intelligent cloud system)在工業互聯網高峰論壇發布。
INDICS平臺能夠提供涵蓋IaaS、DaaS、PaaS和SaaS的完整工業互聯網服務功能,適合不同層次、類型、規模的企業;可支持各種工業設備接入、集成各類工業應用服務,構建良性工業生態體系,使制造管理更加便捷高效;構建了涵蓋設備安全、網絡安全、控制安全、應用安全、數據安全和商業安全的工業互聯網完整安全保障體系。
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并舉
在國外,工業互聯網或泛工業互聯網概念和踐行在國際已經較為普遍,比較知名的有美國通用公司Predix云平臺、德國西門子公司MindSphere云平臺。INDICS云平臺宣稱與以上兩大云平臺,處于同一技術水平。
圍繞技術路線主導權、價值鏈分工、產業生態的競爭日益激烈,發達國家在互聯網、智能制造、人工智能、大數據等領域加速發展和布局,世界強國紛紛推出以“智能制造”和“工業互聯網”為主題的制造業重振戰略。工業互聯網云平臺可以向下調用和配置各種軟硬件資源,也可以向上承載工業軟件的應用。
工業互聯網的操作系統,將決定工業互聯網的未來方向。
著眼我國工業互聯網云平臺現狀,我國制定了《中國制造2025》和“互聯網+”行動戰略。將產業革命、國際競爭和國家發展有機結合,加快我國制造業有效轉型升級,搶占新一輪產業競爭制高點。目前,北京、上海、廣東等16個城市已組織開展工業互聯網云平臺試點工作,面向裝備制造、鋼鐵石化、食品醫藥等重點工業領域提供Saas(軟件即服務),提升制造業領域的研發設計、協同制造、營銷、供應鏈管理水平,加快推進兩化深度融合。
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化和軟件服務業司巡視員李穎表示,我國工業互聯網云平臺的標準工作組已經成立,已組織開展工業互聯網云平臺領域的標準研制工作,目前初步形成了工業互聯網云平臺的標準體系,兩項國家標準專項。航天科工集團結合國內市場需求和自身的產業優勢,建設工業互聯網云平臺,打造開放生態環境,培育新興的業態,已經取得良好的經濟社會效益。
中小制造業企業轉型“智能制造”
為深入了解工業互聯網對制造業轉型升級的推動作用,6月中旬,中宏網記者實地探訪了利用工業互聯網云平臺INDICS轉型智能制造生產的典型企業——成都諾克。
“原先每天需要6個人操作4臺設備,現在除了碼料,其余操作由機械臂自動操作。這就是無人操作的自動生產線。”成都若克精密機械制造有限公司是一家中小型企業,官網顯示員工110人,公司廠房面積1500平方米,總投資800萬人民幣的。但在其車間里的智能制造區內:機器人10分鐘就能精準完成一道人工需要半小時才能裝備完畢的工序;自動檢測設備10秒就可以完成裝置、檢測、篩選完成全程工作;生產監控設備可以實時監測生產計劃執行狀況和設備運行情況等信息……
此條生產線生產的是國產高鐵動車剎車片。
眾所周知,高鐵動車剎車片是列車制動系統的關鍵零部件。高鐵剎車片的質量如何,直接關系到高速運行的列車能否及時減速和停車,是乘客生命安全的重要保障。
成都諾克利用“智能制造”生產出質量優良的高鐵動車剎車片,以此為契機,謀取更大的市場份額。這得益于中國航天科工集團航天云網公司(INDICS所屬公司)給予的技術和設備支持,以金融租賃的方式解決了其資金困難的問題。通過引入智能制作裝備與設施、設備監控與智能采集系統、數字化制造執行系統后,6個月時間內,成都諾克的產品合格率提升了20%,產能提升3倍,人力成本降低了80%。
在工業互聯網云平臺,企業實現自動化以后,其設備運行、生產管理等數據將傳輸到云平臺。云平臺可以為其尋找合作商、發現新商機,將生產能力和市場,進行最大化匹配。換而言之,通過工業互聯網云平臺,其他企業便可了解企業的生產實力和產品質量。反之,企業也可以了解到其他地區的制造需求,為其尋覓更多供應機會。
“云”上制造業
談及未來我國工業互聯網發展下一步方向,李穎表示,一方面以建平臺和用平臺雙輪驅動,加快構建工業互聯網云平臺,將平臺作為工業互聯網的核心內容,搭建工業互聯網國家級平臺,建立優勝劣汰和動態調整的競爭機制,推動國家級工業互聯網平臺做大做強,鼓勵平臺在產業聚集區落地,支持地方通過財稅支持、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鼓勵企業云化改造,打造平臺能力,建設與平臺海量適用的雙向迭代互促共進的技術、產業、人才支撐體系和商業模式。
另一方面要將補短板與建生態結合,加快構建工業互聯網云平臺,著力補短板,實施工業技術軟件化工程,推動智能傳感、工業控制系統、工業操作系統、新興工業軟件、微服務等核心技術的研發和產業化,實施百萬APP培育工程,3至5年內面向特定行業、特定場景培育100萬左右的工業APP。
此外,還要推動工業經驗的程序化、工業知識的顯性化和工業智能的云計算化。充分發揮產業聯盟、行業協會整合產業鏈資源的優勢,通過建設測試驗證平臺、培育開源社區、舉辦開發者大賽、推動平臺間合作等舉措,培育專業人才隊伍,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打造工業互聯網平臺的新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