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交所2017年度社會責任報告正式發布,這也是上交所發布的首份社會責任報告。2017年以來,上交所秉持“至誠至公”的責任理念以及“服務實體經濟、服務投資大眾、服務發展大局”的初心,建立社會責任戰略規劃,致力于充分發揮資本市場優化資源配置的功能,服務我國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實體經濟結構轉型升級。具體而言,上交所的社會責任實踐包括:服務實體經濟、推進綠色發展、堅持共享發展和促進協調發展四個方面。
一、服務實體經濟,鍛造有擔當的交易所
上交所作為資本市場的重要樞紐和平臺,服務實體經濟是其義不容辭的責任。近年來,上交所緊跟新時代步伐,有情懷、有理想、有擔當,努力建設與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相匹配的、具有強大國際影響力的資本市場。
(一)致力于開展“新藍籌”行動
上交所于2017年6月啟動了“新藍籌”行動,旨在服務國家發展大局、服務企業、服務新經濟,將我們的服務理念轉化成支持新經濟企業的資本力量。所領導親自帶隊走訪螞蟻金服、小米科技、三六零科技等46家潛在“新藍籌”企業。專門成立“新藍籌”工作小組,制定差異化的服務方式,做到“家家到人”、“一企一策”。
“新藍籌”行動成果初步顯現,上市公司結構持續優化。2017年新上市公司中,傳統產業優化升級企業、新經濟企業、高技術企業為99家、113家、182家,占全年IPO總家數的46.5%、52.3%、85.0%。其中,新材料、高端裝備制造、新一代信息技術和生物醫藥等新增上市公司數量分別為23家、24家、21家和12家。
2017年,上交所股票市場支持實體經濟力度大幅提升。上市公司數達到1396家,股票總市值33.1萬億元;首發上市企業214家,IPO募集資金1376.56億元,同比分別增長了106.73%、35.32%;新增報會企業410家,較上年全年增長了25%。截至2017年底,在世界交易所聯合會排名中,上交所股票市場交易額排名第5,IPO融資額排名第2,總市值排名第4。
(二)加大上市公司并購重組支持力度
上交所緊緊圍繞“三去一降一補”,支持上市公司通過并購重組出清落后產能,培育和注入新技術和新業態。2017年以來,上交所共127家公司啟動重組程序,74家公司完成重大資產重組,涉及交易金額約2500億元,合計增加市值2300億元,新增市值超過百億的公司13家;112家上市公司推出再融資方案,96家上市公司實施完成再融資,涉及金額5118億元。
(三)深入推進債券市場創新發展
2017年,上交所債券市場把提升市場發展質量放在首要位置,扶優限劣,市場穩中有進。2017年全年,地方政府債發行量8768億元,國開債發行量414億元,公司債發行量1.43萬億元,可轉債發行量555億元,資產支持證券發行量5628億元,上交所債券融資總額2.97萬億元,同比增長7.9%。截至2017年12月底,上交所債券托管量達到7.4萬億元,同比增加19.4%。
(四)穩步發展衍生品及基金市場
衍生品市場規模快速增長,期權經濟功能逐步發揮。截至2017年12月31日,上證50ETF期權日均成交75.4萬張,日均持倉167.7萬張,日均成交面額198.9億元。越來越多的投資者使用期權進行保險和增強收益,保險和增強收益的交易占比分別達到了13.2%和48.6%。
基金市場財富管理功能逐步顯現。現有40家基金公司在上交所掛牌了202只基金產品,總市值為3238億元,基礎資產類別覆蓋股票、債券、貨幣、黃金以及境外資產等,基本能夠滿足投資者資產配置和財富管理的需要。其中,ETF市場規模已躍居亞洲第二,總市值3077億元,年成交金額7.78萬億元。
(五)積極服務“一帶一路”建設
2017年,上交所正式發布《上海證券交易所服務“一帶一路”建設愿景和行動計劃(2018-2020年)》,并著力從如下兩個方面服務國家“一帶一路”建設。一是深化交易所合作機制。與國內兄弟交易所聯合收購巴基斯坦證券交易所40%股份,與哈薩克斯坦有關方面達成入股阿斯塔納國際交易所的協議,與莫斯科交易所簽署戰略合作協議,與馬來西亞交易所簽訂了補充備忘錄。二是推進資本市場交流與合作。先后舉辦了四場“一帶一路”相關研討會,同時結合自身優勢,為越南胡志明交易所、阿斯塔納國際交易所提供業務、技術相關交流培訓。
(六)強化“三位一體”一線監管
過去一年,上交所秉承責任之道,堅持依法全面從嚴監管,堅決扛起扛好一線監管責任,加強以信息披露為中心的上市公司監管,全方位提升異常交易一線監管效能,積極推進“以監管會員為中心”交易行為監管模式的轉型,全面推進一線監管朝縱深拓展,全面維護市場穩健運行,切實發揮一線監管的“雷達”、“哨兵”和“工程兵”作用。市場生態得到明顯改善,為資本市場行穩致遠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推進綠色發展,構建可持續發展交易所
支持綠色金融體系構建,大力推進綠色發展,是上交所踐行社會責任的關鍵舉措。近年來,上交所貫徹落實“十三五規劃”綠色發展理念和聯合國可持續交易所倡議的要求,充分發揮綠色金融的資金集聚效應,積極引導實體經濟朝著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方向發展。
(一)支持綠色企業上市融資
近兩年,上交所節能環保、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車等綠色行業新增上市公司25家,綠色行業上市公司家數和市值規模大幅攀升。截至2017年底,上交所241家在會審核企業中綠色企業尚有15家。
上市公司對于環境信息披露的重視程度也在持續提升,發布的社會責任報告數量逐年增加。2017年,上交所共有475家上市公司披露社會責任報告,同比增長14.2%;其中自愿披露的有150家,自愿發布率為31.6%。
(二)大力發展綠色債券市場
上交所綠色債券的上市簡稱以G開頭,2017年上交所共有17只綠色公司債券和7只綠色資產支持證券成功發行,募集金額約291億元。截至2017年末, 上交所累計上市掛牌各類綠色債券約900億元。
綠色債券品種日益豐富。2016年8月,港交所上市公司北控水務集團在上交所成功發行境內首單綠色熊貓債券,同期,其下屬公司發行境內首單綠色可續期公司債券。同月,金風科技在上交所發行全球首單以人民幣計價的非金融企業綠色資產支持證券,也是首單由國際知名機構進行雙綠色認證的綠色債券產品。2017年11月,首單可持續發展資產支持證券 “農銀穗盈-光證資管-寧海棚改安居可持續發展資產支持專項計劃”在上交所掛牌,募集資金用于當地棚戶區改造配套安置房及環境改造項目建設,既具有環境效益,又兼顧社會效益。
(三)加快綠色指數產品創新
近年來,上交所聯合中證指數有限公司與其他金融機構累計推出27只綠色指數。其中,上證綠色債券指數在上交所和盧森堡證券交易所同步展示,為國際投資者提供了解上交所綠色債券市場的新渠道。
在編制綠色指數的同時,上交所也在加快相關ETF產品的創新。截至2017年底,上交所推出了交銀180治理ETF、建信上證社會責任ETF和廣發中證環保產業ETF等3只具有綠色主題的ETF產品,規模合計約8億元。
(四)深化綠色金融國際合作
2017年以來,上交所持續深化綠色金融國際合作,并積極參與綠色金融相關政策、國際規則和最佳實踐的研究制定。
加入聯合國可持續交易所倡議,全面樹立“可持續發展交易所”的市場形象。2017年9月6日,時任理事長吳清與聯合國投資和企業司司長詹曉寧在泰國曼谷共同宣布,上交所正式成為聯合國可持續交易所倡議第65家伙伴交易所,也是國內首個加入該倡議的證券交易所。
作為國際資本市場協會(ICMA)的綠色債券準則觀察員單位,積極參與國際綠色債券市場的規則制定。2017年3月,上交所因在完善綠色債券上市規則方面的貢獻獲得氣候債券倡議組織(CBI)頒發的綠色金融先鋒證書。9 月,上交所完成最新版國際綠色債券原則(GBP)和社會責任債券原則(SBP)的中文版翻譯審閱工作,使上述國際原則首次在其官網發布中文譯本。此外,上交所還受邀擔任中英金融服務峰會中方綠色金融小組成員,為中英第九次經濟財金對話提供關于發展綠色債券的建議。
與盧森堡證券交易所開展深入合作,推進綠色金融產品的創新。2017年6月18日,上交所與盧森堡證券交易所宣布合作編制綠色債券指數,追蹤中國綠色債券的表現,并在中國和歐洲同步顯示報價。9月28日,兩所簽署合作備忘錄附錄,聚焦于加強綠色債券信息展示等領域的合作。
三、堅持共享發展,打造和諧交易所
近年來,上交所始終將服務實體經濟、服務投資大眾、服務發展大局作為“初心”,持續優化對政府部門、企業和投資者的市場服務,切實提升各利益相關方在資本市場中的獲得感和滿意度,踐行資本市場的人民性要求,維護市場的和諧穩定。
(一)優化企業和政府部門服務
2017年,上交所市場服務工作以“提升擬上市公司質量、提升市場服務能力、提升上交所市場形象”為目標,積極布局“重點部委、重點園區、重點券商”,切實做好“重點企業”培育。
全所市場服務人員全年累計走訪和接待企業、政府等機構3161次,組織“走進上交所”、“上交所領軍人才”等各類培訓班294期。與各市場主體新簽訂戰略合作備忘錄49個,與各級政府加強干部交流構筑“上交所政府服務之家”。各項指標均創下近5年歷史最高水平。
(二)廣泛開展投資者教育工作
2017年,上交所在夯實制度建設、解讀重點業務、打造投教平臺、開展投教活動等方面多管齊下,切實提升投資者在資本市場中的獲得感和滿意度。
上交所全年制作并推出《股民的名義》等原創性投教作品近50部,并舉辦15期“上交所微課”;建立“百川眾學”投教產品展示平臺,發布來自會員單位、各地證監局及主流新聞媒體的公開課、投教短片等精品教材160余篇;持續舉辦“做理性的投資人”主題活動以及近150場“我是股東”——中小投資者走進上市公司活動;聯合各地證監局在會員投教基地舉辦投資者權益保護講堂,實現上交所投教基地與券商投教基地間的“跨越式”聯合。
四、促進協調發展,建設愛心交易所
秉持“服務”、“奉獻”的核心價值觀,上交所積極服務社會,奉獻社會,履行對環境、員工和社會的責任,并貫徹落實國家重大戰略,堅決打好精準扶貧的攻堅戰,推進社會的協調發展,建設美麗中國。
(一)實施綠色辦公
上交所一貫強調綠色發展理念,履行環境保護職責,推行綠色辦公、綠色出行、環境綠化等,節約能源,保護環境。
上交所熱情鼓勵全所員工積極參與了2017年上海金融系統重點用能機構節能減排專項競賽活動。上交所向全所發出了“節能辦公,從我做起”倡議書,號召員工積極參與、牢固樹立節能減排意識,要求人人都從“四關一光”(及時關燈、關空調、關熱水器、關電腦和餐食“光盤”)做起,并推出了節能減排金點子競賽。上交所實施了針對高耗能設備的節能改造計劃,并將環比降低單位建筑面積能耗率納入了年度重點工作目標。
2017年,上交所在能源節約方面取得了明顯成效。相較于2016年,2017年本部節電44.3萬度,能耗下降了6.08%。在此次上海市金融辦節能減排競賽活動中,上交所獲得了“優秀組織獎”和“節能創意獎”等突出榮譽。
此外,上交所努力營造一個綠色的辦公環境,致力于保護周圍的生態環境,積極參與政府倡導的環境保護公益活動,并定期組織員工開展植樹活動,以一點一滴的實際行動創造綠色未來的夢想,為改善生態環境貢獻力量。
(二)關注員工成長
上交所始終堅持以人為本,努力保障員工利益最大化,實現員工價值。截至2017年12月底,上交所本部正式員工為607人,平均年齡35歲,本科及以上學歷占比99.5%,碩士及以上學歷占比84.2%。全所(含子公司)員工為1295人,平均年齡34歲,本科及以上學歷占比95.4%,碩士及以上學歷占比58.7%。
上交所高度重視人才培養。按照“分層、分類、分享”原則,以戰略和問題為導向,累計開展培訓71天,共培訓1100多人次。同時,建立了完備的員工福利保障制度,并且嚴格遵守有關女工保護的法律法規,不斷改善女員工的工作環境和工作條件。上交所沒有職業病高發危害,主要面對的是辦公場所的身心健康挑戰。上交所工會自2015年起開設“心理建設小講堂”(后改為“幸福小課堂”),舉辦講座20余場,累計參與人數達1500余人次。
(三)開展精準扶貧
上交所創新模式、多措并舉,在打好精準扶貧攻堅戰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2017年,上交所在定點幫扶的國家級貧困縣安徽省宿松縣投入扶貧資金1100.6萬元,并帶動各方投入資金20億元。探索了“規劃先行、金融撬動、產業支撐、以點帶面、扶貧扶智、支部參與”的六位一體扶貧工作模式。同時,制定并完善了《上交所定點幫扶宿松縣工作方案》,其中提出的金融扶貧、產業扶貧、公益扶貧、智力扶貧、定點村建設等五項工程14項具體行動已在宿松縣逐一落地。
同時,上交所積極融入大扶貧格局。2017年,我所公益基金會聯合各地證監局,陸續在西藏、甘肅、青海、四川、海南、江蘇、內蒙古、廣西、貴州、湖北10個省區實施了43個扶貧項目,簽訂扶貧項目協議金額達428.82萬元。
(四)組織公益慈善
我所公益基金會堅持服務少數民族地區和貧困地區兩類地區,緊抓教育和醫療兩個領域,著力幫助貧困兒童和殘疾人群兩類人群。2017年,公益基金會在全國18個省區實施了52個公益項目,受益貧困人口達3萬多人,資助學生1114名,建設愛心書屋12個、電教室(計算機室)9個、運動場3個,資助先髖患兒55名,資助安裝假肢143條,捐贈腋拐143副。
同時,我所組織了豐富多彩的志愿者活動,在員工中形成了“有困難找志愿者,有時間做志愿者”的良好氛圍。2017年,組織員工參與39次志愿者活動,近140余名志愿者參與。
五、未來展望
2017年9月,上交所成為國內首個加入聯合國可持續交易所倡議的證券交易所。這為上交所借鑒國際成功經驗,促進綠色發展開了一個好頭。下一步,上交所將繼續踐行可持續發展理念,推進綠色金融體系建設,服務實體經濟轉型升級。一是加大對綠色企業上市的支持和服務力度;二是強化上市公司環境信息披露;三是加快綠色證券產品創新,大力發展綠色債券、綠色資產支持證券、綠色證券指數及相關產品;四是加強市場宣傳與教育,培育專業的綠色投資者;五是強化綠色金融的國際合作。此外,上交所還將繼續推進依法全面從嚴監管,堅決扛起對上市公司、會員和交易的一線監管職責,深入開展精準扶貧,堅決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和污染防治三大攻堅戰,認真履行對經濟、環境和社會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