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市場上“雄安新區概念股”正成為游資追捧的目標。自4月1日設立雄安新區的消息公布,股市上與雄安三縣相關的股票就出現了連續多日的集體漲停行情,這種強勢狀態還迅速蔓延到了其他板塊。
雄安新區是繼深圳特區和上海浦東新區之后,又一個國家級新區,其重點任務之一是發展高端高新產業,積極吸納和集聚創新要素資源,培育新動能。專家認為,此次設立雄安新區意義重大,是助力京津冀協同發展邁出的重要一步。未來雄安新區的產業將凸顯高技術、高智能、高清潔等諸多顯著特征,雄安新區企業的知識產權將伴隨區內高新技術企業的快速成長而格外耀眼。
資本市場異常火爆
今年4月1日,雄安新區正式設立,隨即引爆資本市場。該消息發布的第一周雖然只有3個交易日,A股、港股以及新三板的“雄安新區概念股”便紛紛收獲漲停。相關數據顯示,4月10日,A股雄安新區板塊指數繼續上揚7.68%,當天56支概念股中,50支股價氣勢如虹。新三板雄安概念股企業共有25家,其中唐北電瓷4月6日股價大漲,成為首支新三板漲停的雄安新區概念股。愛廸新能、布雷爾利的股價漲幅也曾在4月5日達到41.73%、17.77%。
雄安新區,現有開發程度較低,但發展空間充裕,具備高起點、高標準開發建設的基本條件。雄安新區對于集中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調整優化京津冀城市布局和空間結構,培育創新驅動發展新引擎,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影響。
資本的逐利性,決定了其對潛在機會的熱衷和追逐。“雄安”主題無疑是近來低迷市場的一劑興奮劑,激發了各方資本的熱情。“一般而言,一個新城的崛起,勢必會對配套基礎設施的相關企業,如路政施工、環保、電力、園林等公司帶來利好。推動雄安新區和相關企業股價上漲的主要因素是社會各界對其未來的預期。”北京高文律師事務所合伙人邵男向本報記者表示。
雄安新區把創新作為發展的根本動力,勢必要積極引導創新要素向新區集聚,吸引高端創新人才和團隊,以打造創新高地和科技新城。未來如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大型企業、金融中心等,都可能成為遷往雄安新區的潛在對象。
“從中央和河北省已經出臺的相關規劃、實施方案來看,雄安新區的成長空間可能遠超各方預期。再加上政治經濟資源密集、科技含量密集、人才資源密集的大量央企和高校將遷入該地區,這些都為資本和資本市場的活躍提供了強大的支撐。”邵男認為。
專利發展潛力無限
既然定位發展高端高新產業,那么知識產權問題就成了雄安新區未來繞不開的話題。雄安新區是繼深圳特區和上海浦東新區之后的又一個國家級新區,這3個地區在專利方面表現如何呢?
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局化學發明審查部審查員闞泓在Incopat數據庫中對深圳特區、上海浦東新區、雄安新區的專利申請情況進行了檢索分析:截至2017年4月8日,深圳特區的相關專利申請數量達69.8萬件,上海浦東新區的相關專利申請數量為15.7萬件,雄安新區為1483件。在申請人類型上,深圳特區和上海浦東新區的企業申請占比均超過70%,雄安新區的企業申請僅為31.2%。
“就目前而言,雄安新區在專利申請數量、申請人類型、申請類型和技術構成上都還無法與深圳特區、上海浦東新區相提并論,但是將來具有很大的發展潛力。”闞泓進一步分析,目前雄安新區的創新主體以個人居多,未來隨著很多大企業在雄安新區落戶,企業申請人的數量必然會大幅增長。此外,通過專利申請技術構成比較可以看出,目前雄安新區的技術領域主要集中在家具和食品領域,科技含量并不高,而深圳主要是電子通信領域,浦東新區主要是電子通信以及醫藥領域。深圳和浦東新區的產業屬于國家大力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對環境的污染很小,附加值較高。未來,雄安新區的產業結構勢必也會向互聯網、電子通信、醫藥等高端裝備制造領域快速轉型。
除了專利外,雄安新區商標申請的情況也可以反映出目前該地區的產業結構特點。目前雄安3縣的商標申請類別主要集中在服裝鞋帽、玩具、皮革皮具商品等方面。從申請商標的企業類型來看,大多數為商貿企業以及玩具、鞋類及箱包制造商。可見,雄安新區目前的產業集中于加工制造領域。
新區未來發展可期
高科技產業的遷移不是一蹴而就的。未來一段時間,雄安新區的產業結構或企業類型將會繼續以勞動密集型為發展起點,在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逐漸由量變達到質變。“從政府已經公開的各項文件不難看出,未來雄安新區的產業將凸顯高技術、高智能、高清潔等諸多顯著特征,企業的類型和科技含量也必然與這些產業特點相吻合。高科技企業的表象特征之一就是知識產權成為顯性基因,專利、商標、版權等無疑將成為企業的標配。”邵男表示。
邵男同時強調,雄安新區企業的知識產權將伴隨區內高新技術企業的快速成長而格外耀眼。可以預見的是,一個知識產權儲量不足的企業,很難在雄安新區的土壤上長成參天大樹,同時,已經在此領域有所作為的企業也還有更大的提升空間。
分析雄安新區未來的產業結構,八戒知識產權平臺專利分析主管韓清川認為,需要考慮北京和其他地區企業遷入的影響。一些大型國企、央企的研發部門可能本就分散在全國各地,即使總部遷入雄安新區,也并不會對當地的創新結構帶來太大改變。“需要注意的是,北京中關村2016年從業人員接近210萬人,技術研發人員約57萬人。百度、方正、聯想等技術創新類企業和人員的去留,將會直接影響兩地產業創新主體、技術分布的變化。除此之外,其他地區企業或許也會受政策驅動的影響進入雄安新區。比如新一代的ICT產業、智能制造產業都有可能作為被扶持的產業涌入雄安,屆時,能耗和環保因素將成為各行業準入雄安新區的嚴格標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