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文化自信,需要我們準確認識我們存在的問題,遵循科學的客觀規律和指導思想,以正確的理論和思路推進文化的改革、創新與發展,把文化自信的要求落到實處。
第一,深度闡釋傳統文化內涵和更有時代價值的內容。不忘歷史才能開辟未來,善于繼承才能善于創新。要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要求,加強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挖掘和闡發,講清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歷史淵源、發展脈絡、基本走向,講清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獨特創造、價值理念、鮮明特色,準確把握傳統文化的思想精髓,深度挖掘傳統文化內涵和有時代價值的內容,進一步完善當代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體系。比如,可以對中國文化優秀典籍根據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進行再加工、再整理、再提煉,以滿足人民群眾的文化生活需要,使廣大人民群眾樹立文化自信,成為傳播和弘揚中華美德、中華文化的主體。
第二,以創新的方式實現傳統文化的現代化轉化。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推動中華文明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激活其生命力,把跨越時空、超越國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當代價值的文化精神弘揚起來,讓收藏在博物館里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來”。要使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世異則事異,事異則備變。”在普及和傳播傳統文化時,要堅持辯證分析、區別對待,批判繼承、綜合創新的原則。選擇那些既是傳統文化中的精髓,又與現代社會相契合的思想資源。既要注重把握優秀傳統文化中的優秀思想觀念,尤其是能夠指導當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能夠增強人民群眾生活幸福感的思想,又要拋棄與時代發展不相適應的思想觀念,發揮文化建設對經濟發展的推動促進作用。努力繼承優秀傳統文化,確保文化傳承的時代性和實踐性、發展性和前瞻性。
第三,樹立和強化正確的文化心態。當前,堅持文化自信,還應該注意和防止一些不正確的思想和心態,這些思想對于我們今天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不僅不適用而且有害。如,有的人信奉民族虛無主義,妄自菲薄,崇洋媚外,照抄照搬西方模式和文化;有的人信奉封建復古主義,封閉保守,墨守成規,堅持強烈的文化保守主義;有的人不能正確領會中國文化本來應有的價值,固守著文化弱勢和文化防御的心態等。可見,社會上還存在著這樣或那樣文化不自信的問題,還存在不能正確堅持文化自信的傾向。這都需要我們進一步加強中華優秀文化的教育和當代中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自覺地反省我們的文化心理,樹立起正確的文化心態,昂首闊步地推進我們的社會主義文化建設。
第四,以開放包容的姿態推進文化交流。當前,在多樣性的世界文化格局中,中國與世界各國的文化交流與合作不斷深入,中國文化也只有通過與其他文化的碰撞、交流和交融,才能顯示出區別于其他文化的獨特魅力,并不斷繁榮發展,更好地走向世界。在中國文化走向世界的過程中,需要積極傳播中國聲音,講好中國故事,特別是要把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主流展示出來,把中國人民蓬勃向上的風貌展示出來,把中國百姓真實、生動、鮮活的生活展示出來。以開放包容的姿態,以高度的文化自信,推進中國文化創新發展、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