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11日——母親節之際,冀中能源股份有限公司邢東礦隆重舉辦了“感恩母親,心系平安”活動。這天,該礦黨委特邀9位先進員工的母親來到煤礦,親眼看看自己的兒子下井、學習、就餐和住宿的環境。母親們一個個高興極了。礦黨委書記達乙更介紹說:“舉辦這個活動的初衷,是想以中華孝道影響全礦職工。人生在世,離不開孝道,讓員工不忘感恩母親,努力孝敬雙親,為了家人安全生產。孝道與我們的生產生活緊密相連。”
中華孝道不可或缺
邢東礦位于河北邢臺,是華北地區最深的礦井之一,也是全國煤炭行業特級安全高效礦井,已連續8年創造安全生產無事故佳績。
多年來,該礦樹立建設文明和諧企業的理念,一方面用科技成果推動企業的發展,另一方面用傳統美德涵養員工的身心,書寫著現代煤礦企業安全生產的篇章。這當中,中華孝道的推崇和傳揚,使員工思想發生了奇跡般的變化,“道德楷模”、“好兒子”、“好媳婦”層出不窮,極大地促進企業的安全生產。
再一個新奇的事實,就是該礦絕大部分員工能通篇背誦教化人們孝老愛親的《弟子規》。采訪的一天下午,30多名當班礦工整齊列隊準備下井。筆者隨機點將,請出三四位礦工,1080字的《弟子規》都倒背如流。
礦黨委書記達乙更說:“一定意義上說,文化是看不見、摸不著、說不清的東西,可是,文化又如影隨形存在于我們的言談舉止間。‘潤物細無聲’,優秀傳統文化時時影響員工的身心和行動。而煤礦的生產,‘沒有安全一切都是零’。那么,如何打造安全文化,以文化人,以文化促安全,我們想到了中華孝道。中國人講親情,一人下井,全家牽心;一朝出事,親人牽掛。安全生產的根本在于人,人的根本在于親情,親情的根本在于孝道。孝道連著父母子女、兄弟姐妹、親朋好友。”
“讀、聽、寫、行、立”步步遞進
邢東礦推崇和傳揚中華孝道,始自2009年,從全員學習《弟子規》開始。礦黨委副書記、工會主席張泓波介紹說,《弟子規》是清代教育家李毓秀依據孔子的言論編寫而成的,通篇以簡潔形象的文字,對人們居家、外出、求學、做事和待人接物的禮儀規范,娓娓道來,堪稱為人處世、躬行孝道的最佳讀物。
該礦動力科160多名員工人人可以熟背《弟子規》。黨支部書記袁德潤最喜歡的兩句話是,“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凡是人,皆須愛,天同覆,地同載”。袁德潤說:“煤礦一線作業,勞動強度很大,也造就了煤礦工人直爽粗獷的性情。《弟子規》三言兩語,淺顯易懂,每次班前會上,利用幾分鐘時間,讀上幾句給大家聽,入腦入心,很管用。”
礦黨委推而廣之,步步遞進,先是讀,即通篇誦讀《弟子規》。員工每人一本配有譯文的《弟子規》,黨委、支部兩級班子學習會,員工周三、周五學習日,班前班后會等,都要個人背誦或集體誦讀。黨員干部帶頭,記不住的還要抄錄數遍。走在礦區,《弟子規》全文上墻,輸入電子屏,印制口袋書,寫進罐籠、巷道、餐廳、宿舍,編成微信、微博,營造了濃厚的誦讀氛圍。
再是“聽”,即聽孝道音樂。“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礦黨委書記達乙更認為,聽覺藝術較之視覺藝術更直接作用于人的情感,打動人的心靈,不經意間影響人的思想行為。礦黨委挑選了《父親》、《母親》、《常回家看看》、《妻子好辛苦》、《感恩的心》、《團結就是力量》等等孝親敬老勵志的歌曲幾十首,刻錄光盤,送給員工。礦里開會,聽歌唱歌作為一項議程,常年堅持,啟迪員工的心靈。
三是“寫”,即寫體會、寫孝道作品。“讀書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心得落實在筆端,才能記得牢。礦黨委要求干部帶頭寫,員工人人寫。2011年以來,礦領導以“孝道與職業道德”、“以感恩心做人、以責任心做事”為主題,撰寫體會文章140多篇。巷修區“煤礦詩人”何泉強的詩作《詠煤》,“你黑/但你懂得孝/你和太陽一樣燃燒/不屈不撓……”很有感染力。
四是“行”,即有孝道之行,做孝道之事。該礦規定,趕上春節、中秋節等,員工都要對自己的父母感恩,當天可往返的要帶上禮物回家看看,算出公差;不能回家的要打電話報平安,還要匯款寄東西。再如,礦里提倡員工過生日這天可以不上班,回家陪陪父母,也算公差。還有評選最美孝子、最美兒媳,全家福照片進礦井,丈夫無“三違”(即違章指揮,違章操作,違反安全規章制度)妻子來礦抽獎等活動,全員參與,影響深遠。
最后是“立”,即立身。邢東礦制定的員工立身標準是:在家孝敬父母、夫妻恩愛、育子有方;在礦守紀、敬業、奉獻;在社會守法、文明有禮、助人為樂。
好雨知時節,潤物細無聲
伴隨著對中華孝道文化的不斷接納、消化、吸收,邢東礦員工的身心也在發生明顯變化,演繹著一個個動人的故事。
通過孝道文化的滋養,該礦動力車間一對員工夫妻對待自己父母的態度前后判若兩人。這位員工的父親給車間黨支部書記寫信說:“我是一個年過古稀的父親,老伴兒癱瘓在床,我的兒子在您那兒上班。最近,兒子和兒媳的變化讓我們老兩口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了,過門兒十幾年的兒媳改口喊‘爸媽’了,而且主動給婆婆洗頭擦身子,老伴兒高興得淚流滿面。以前,兒子和我說話都是粗聲大氣的,現在說話也輕聲細語了,去哪兒都跟我打個招呼。后來我聽說了,他們學了《弟子規》,懂得孝道了,這才發生轉變了,我們真不知道如何感謝您哪!”
一個“80后”礦工對筆者說:“學了《弟子規》,一些經典語錄和言行規范也在腦海里時常浮現。過去,下井時磕磕碰碰受點小傷,總覺得不是什么大事,現在醒悟了,《弟子規》中有說法,‘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就是要愛護自己,不要讓父母憂慮,一想到這些,生產中絕不能馬虎。”
該礦有個副井把鉤工,平時就好喝一口,過去常常因為酗酒不能正常到崗。通過學習《弟子規》,明白了“年方少,勿飲酒,飲酒醉,最為丑”的道理,徹底改掉老毛病,成為最守時的員工。
當然,在這個多年致力于“創建精品工程,處處事事皆有標準”的現代化煤礦,更多的還是優秀員工,他們兢兢業業,埋頭苦干,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著中華傳統美德,堅守著安全生產的最高領地。
這當中,就有綜采區區長劉振書。他創造了安全生產12年無事故的礦區記錄。他對中華孝道的理解很實在:“對于煤礦工人來說,安全生產就是最大的孝道。”還有巷修區員工石北京,從2010年起,他利用雙休日、節假日,走訪該礦周邊上百戶人家,每次拿出兩三百元,送給貧困孤寡老人。他說,《弟子規》有言“凡取與,貴分曉,與宜多,取宜少”,兩三百元錢,就能讓這些老人改善一下生活,何樂而不為呢!目前,該礦已有30多人加入他的行列。
再就是獲得全國第四屆道德模范提名獎的王臘旭。他對工作盡心竭力,對親友愛心無限。他認下了失去兒子的老工友夫婦為父母,25年贍養這老兩口,其義舉在百里煤海傳為佳話。說起王臘旭,礦長謝國強感慨頗多:“在我們邢東礦,他就是做人的楷模,一面高揚的旗幟。員工之間有了大事小情,大家就會說,看看人家王臘旭,這時候,誰都知道該怎么做了!”
“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享受著中華孝道滋養的員工們,其內心世界也和百里煤海的烏金一樣,暖意非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