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奇瑞“回歸單一品牌”說起
奇瑞于2009年推出了多品牌體系,由原來的奇瑞單一品牌擴張為奇瑞、開瑞、瑞麒、威麟四大品牌,其中后兩者為奇瑞的高端品牌。但是,奇瑞的轉型并不成功。由于瑞麒和威麟兩大品牌的新產品在投放市場后銷售乏力,負責銷售瑞麒和威麟品牌產品的麒麟公司被迫解散。經歷波折后,奇瑞開始重新思考進軍中高端市場的路徑,并于2010年下半年開始進入戰略轉型期,2012年8月初,宣布剝離威麟品牌和開瑞品牌,回歸奇瑞一個品牌。
品牌建設有規可循
品牌建設是有規可循的。不按規律辦事,必然要受到規律的懲罰。奇瑞盲目實施多品牌策略,交了一年昂貴的學費??上驳氖牵嫒鸾K于覺醒了,開始按規律辦事,回歸一個品牌。車企的品牌建設有什么規律呢?有資深汽車市場研究專家表示:“國際上也很少有車廠推多品牌成功的案例。”這就是汽車品牌建設的規律。在品牌建設的過程中,不按規律辦事,難免碰得頭破血流。
中國企業原先不重視品牌,曾導致品牌大量流失,如廣州的“亞洲”、重慶的“天府可樂”、天津的“津美樂”等先后被蠶食和封殺。自上世紀90年代以后,中國企業迅速品牌覺醒,開始重視品牌,不斷創建各類新品牌,追求百年品牌的夢想。鄧小平同志也指出:“創出中國自己的名牌”。然而,樹立一個品牌并非一朝一夕之功;樹立一個品牌,需要經過漫長歲月的考驗。
從歐美企業成功的品牌運作上看,百年品牌大多堅持“一個品牌”原則??煽诳蓸穭撚?886年,可口可樂公司目前的產品線已覆蓋碳酸飲料、茶飲料、乳飲料、果汁飲料、飲用純凈水等,但至今,其對外的宣傳仍是一個聲音:給世界一罐可口可樂;奔馳也創于1886年,126年的發展令奔馳擁有了豐富的產品線,從轎車到SUV,但奔馳的對外宣傳也一直是一個聲音:奔馳——給消費者最好的產品。堅持“一個品牌”原則,讓奔馳成為全球最有價值的汽車品牌,2011年品牌價值達到240多億美元;堅持“一個品牌”原則,更讓可口可樂連續多年榮獲全球最具價值的品牌,2011年品牌價值高達710多億美元。
品牌價值深刻影響著消費者對品牌的認知,更直接影響到消費者對品牌的購買。一項權威調查顯示:美國并不總是那么受歡迎,但美國品牌卻總是受歡迎。這充分說明了有效的品牌管理能適應更多的消費者群體。對車企而言,加強品牌管理,尤為重要。產品可以被競爭者模仿,但品牌卻是獨一無二的;產品很容易過時落伍,但成功的品牌卻能持久不衰。在惡劣的經濟環境中,品牌能幫助企業在艱難中堅持下去;當經濟好轉,堅持品牌投入的企業擁有更強的優勢。但在車企的品牌管理中,實施多品牌戰略,卻難以讓車企成功。
品牌建設貴在“至簡”
奇瑞董事長尹同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奇瑞之所以在2009年推出多品牌概念,是因為當時對品牌的理解有點片面。品牌需要維護,需要靠錢來打造。我們的資源要有效利用,就不能做太多品牌。”尹同躍的回答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一個現狀——中國企業重視品牌,但對品牌的本質理解膚淺。
美國營銷協會認為,品牌是一個名稱、術語、標志、符號或設計,或者是它們的結合體,以識別某個銷售商或某一群銷售商的產品或服務,使其與它們競爭者的產品或服務區別開來。代表性是品牌最基本的特征,品牌要通過一系列的物質載體來表現自己。沒有物質載體,就不可能達到品牌的傳播效果。可口可樂的“瓶子形象”、麥當勞的“M”、蘋果的“被咬了一口的蘋果”等,都以獨特的個性和強烈的視覺沖擊影響了消費者。奇瑞是單一品牌的時候,在汽車品牌的海洋中,給予消費者的只是普通的視覺沖擊,當擴張為奇瑞、開瑞、瑞麒、威麟四大品牌之后,獨特的品牌標識掉失了,奇瑞在消費者大腦中的印記變得更加模糊。
多品牌戰略的運用,迎合了消費者偏好的多元化。美國寶潔公司是最成功的運用者,旗下的品牌多達300個,每個品牌都有獨特屬性,且知名度很高。但多品牌戰略的實施,首先必須具備一個前提:企業有足夠的資源進行品牌的推廣和維護。多品牌戰略的實施,首先要求企業有充足的財力支持。奇瑞公司“瑞麒和威麟兩大品牌的新產品在投放市場后銷售乏力,負責銷售兩個品牌產品的麒麟公司被迫解散”,這顯然說明了奇瑞公司的財力不夠。品牌的培育是個長期過程,很難實現當年生產、當年產生利潤,一般都要預虧三到五年。其次要求企業能掌控多品牌的管理。多品牌的管理是極困難的,為什么無數企業仿效寶潔公司的多品牌經營模式失敗?根本原因就是低估了品牌管理的復雜性。多品牌戰略最容易造成企業資源的浪費,浪費的資源包括人力資源、資金、原有品牌資源等等。
堅持“一個品牌”原則
說起中國汽車的自主品牌,最早的是紅旗、解放。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國產自主汽車品牌也得到了較快發展。據統計,目前國內的汽車自主品牌數量差不多有200個。如吉利、奇瑞、中華、力帆、比亞迪、昌河、福田、華晨、長安、哈飛、長城、中興、雙環、東風、瑞鷹、海馬、上海榮威、一汽奔騰等。奇瑞是較有影響力的國產汽車品牌。發展的中國需要有自主的汽車品牌,但中國汽車自主品牌的發展道路很艱苦。當前的中國汽車市場,已經被洋品牌全面瓜分了。
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最新統計數據,以汽車制造業為主的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已取代電子信息通信業,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成為了國內40個主要工業行業的領頭羊。中國汽車市場的需求在不斷擴大,但令人可惜的是,在中國汽車市場銷售的盛宴中,自主品牌國產汽車的影響力逐步減弱。據蓋世汽車網數據顯示,2011年上半年、2011年全年、2012年上半年,中國國內自主品牌汽車的銷量增速持續放緩,由10%降至8.7%,再降到8.1%;與此同時,國產外資品牌車銷量卻保持快速增長,且增速略有加快,2012年上半年國產外資品牌車銷量增長達到13.1%。中國汽車工業協會9月10日發布的數據顯示,過去8個月汽車生產和銷售呈現出一定幅度的增長,德系車增速迅猛,但國產自主品牌汽車占有率卻仍在下降。
過去十年中國汽車市場的年平均增長為25%,業界認為,未來十年,市場的平均增幅將是個位數。市場的增長放緩對自主品牌來說意味著挑戰增加。國產汽車品牌,已到了好好思考的時候。中國國內汽車市場也即將拉開整合大幕,目前的200個自主品牌將會在整合中發展。一個品牌,讓企業集中所有的人力、物力、財力,加大品牌投入,向消費者說出獨特的銷售主張;一個品牌,更利于企業形象的統一,避免在消費者大腦中產生模糊的印象;一個品牌,有利于建立品牌忠誠度,使企業獲得持續的競爭優勢。在堅定不移奉行“一個品牌”策略的同時,企業為了滿足更多的消費需求,滿足不斷追求優質生活的顧客需求,可以不斷豐富產品線,不斷升級產品品質,但在品牌建設上要堅持“一個品牌”,具體內涵為:首先,樹立正確的品牌價值觀,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不放棄品質監管,不喪失品牌的道德底線;其次,打造鮮明的品牌形象,讓品牌容易記憶和傳播;最后,建立和消費者溝通的完善品牌制度,視品質為生命,規范品牌傳播和管理,讓品牌與消費者建立持久聯系。
奇瑞的品牌回歸,為國產自主汽車的品牌建設上了一堂生動的課。在中國國內汽車市場競爭中,“多子”不一定“多福”,“獨生子女”策略才是國策。品牌回歸一個品牌,將是未來國產汽車自主品牌的發展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