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企業主體評級方法主要是通過對影響償債主體經營風險和財務風險的所有要素進行分析和判斷,再綜合判斷償債主體信用風險的大小,最后給出受評主體的信用級別。本文僅列舉了港口行業評級時需要考察的重點要素,由于非重點要素較多,影響程度也會因受評主體的實際情況差異較大,所以并不一一列舉。港口業企業信用狀況主要從行業、區域環境、公司基礎素質、公司管理、經營和財務等6個層面進行評價,重點針對港口業特質,闡述評價企業信用評級的要點及其評價方法。
一、 行業狀況
主要通過中國宏觀經濟形勢與對外貿易形勢、產業政策、行業競爭等要點進行評價。
1、 宏觀經濟形勢與對外貿易形勢
中國宏觀經濟乃至全球經濟發展形勢與港口行業密切相關。該要點主要通過觀察宏觀經濟和對外貿易運行情況,以及港口行業吞吐量、集裝箱吞吐量、港口基礎設施投資規模變化趨勢,來分析行業與宏觀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從而判斷宏觀經濟與進出口貿易對行業的影響程度。
2、 產業政策
行業監管環境和產業政策的變化直接影響到企業所處港口的功能調整、競爭狀況和發展潛力。對該要點的分析應從兩個層面進行考量,一是關注港口行業本身的產業政策;二是關注港口主要中轉貨物所涉及的產業政策。
3、 競爭地位與競爭格局
港口行業屬于充分競爭行業,行業集中度與競爭格局決定著行業的平均獲利能力。該要點主要是分析吞吐能力在億噸以上的港口數量、其貨物吞吐量規模、集裝箱吞吐量規模、行業集中度、固定資產投資和港口擴容速度等因素。
二、 區域環境
主要通過區域經濟實力、集輸運條件、碼頭自然條件、臨近港口之間競爭關系等要點進行評價。
1、 腹地經濟發展
腹地經濟發展水平與速度直接決定港口作業需求和發展空間。該要點主要分析港口所在區域的經濟總量(GDP)、經濟增長速度、農業與工業產業集群、物資需求與供給結構,從而判斷港口業務增長潛力。
2、 區域集疏運條件
該要點的分析可以通過觀察該區域有哪些航線、高速公路、鐵路,是否處于交通干線,在整個集輸運和中轉系統中貨物流轉是否暢通,來判斷區域交通狀況對港口承接業務能力的有利或不利影響。
3、 港口自然條件
該要點主要關注港口在海岸線長度、水深域寬等自然條件方面是具有良港優勢,還是受航道窄、風浪、冬季冰凍等自然條件制約,對出入港船舶噸位有一定限制,無法承接大型集裝箱業務,從而影響港口競爭力。
4、 與周邊港口競爭狀況
該要點關注在受評對象周邊分布有哪些規模相近的港口,它們在承接業務種類上的相似程度,是高度同質還是一定程度上存在差異化競爭;通過獲取和比較這些港口的吞吐能力與業務規模的歷史增長速度變化情況,來判斷臨近港口是否對受評主體形成競爭壓力。
三、 公司基礎素質
主要通過公司規模與競爭力、基礎與配套設施、政府扶持政策等要點進行評價。
1、 公司規模與競爭力
重點關注的量化指標為碼頭貨物吞吐能力和集裝箱吞吐能力,并通過港口吞吐量排名進行規模比較分析。需要注意的是,港口競爭力排名并不一定代表企業的競爭地位,在很多情況下,受評主體并非港口的唯一經營者,我們要搞清楚其運營的唯一性、壟斷性、絕對主導性還是重要經營人之一。如果同一港口范圍內存在規模類似的其他經營人,我們還需要進一步掌握它們之間的競爭情況。
2、 港口基礎及配套設施
泊位、港口堆場、運輸和起重設備等基礎及配套設施的完善程度決定了港口企業的物流效率與調配能力。該要點主要關注公司所轄碼頭的分布、碼頭功能劃分、堆場面積、各種專用設備的類型、數量和先進程度,進而判斷公司貨物承接和周轉的能力。
3、 地方政府扶持
目前多數港口的經營主體為傳統國有港務局改制而成的法人企業,其所享有的外部支持對評價其信用等級具有積極影響。該要點應關注受評主體的歷史沿革、當前政府背景、其所承擔的社會職能,進一步關注由此受到地方政府在資本金注入、不良資產剝離、專項發展基金、土地資源、稅收優惠等方面給予的支持,并評價上述積極因素對公司發展的重要價值。
四、 公司管理
主要就公司法人治理結構和內部管理等要點進行評價。
1、 法人治理結構
重點分析公司股權結構與企業獨立性,董事會的獨立性和運作情況,公司實際的領導體制、重大決策的制定機制、董事和高管的聘任制度、內部監督機構設置等。重點是根據企業的所有制性質,判斷其是否建立了與其發展相適應的決策與監督機制。
2、 內部管理
這部分重點從投融資管理、財務管理、物流管理、母子公司管理等方面的管理體制與實施情況進行分析。對于正在實施改制的傳統國有企業,還需要關注其改制進程和實施效果。
五、公司經營
主要通過公司業務布局、裝卸貨種結構與穩定性、戰略發展規劃等要點進行評價。
1、 業務布局
公司主要業務的產業結構、關聯度、分布比重、業務協同性等因素對其主營業務盈利和獲現能力具有重要影響。該要點應當關注公司港口業在所有產業中的地位、港口業與其他產業的協同關系如何;對單一港口企業,要關注裝卸業務、運輸倉儲和理貨等港口配套服務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及變化趨勢,以及各業務單元的毛利率高低、變化趨勢及影響因素等。
2、 裝卸貨種結構與穩定性
港口業務中以裝卸業務為核心,裝卸貨種的結構與穩定性決定港口企業的收入規模、盈利水平及其可持續性。我們需要關注,在所有卸港和離崗貨物中重點貨源的種類與比重;進而分析在重點貨類中,高附加值的貨物作業量及其成長性、穩定性較高的貨物作業量及其變化趨勢;并通過獲取和分析歷史信息來幫助我們判斷公司未來獲利水平的穩定性。
3、 戰略規劃
港口建設需要巨額的資本性支出,而目前很多港口企業自身的盈利和獲現能力遠不能滿足該需求,企業往往通過引進戰略合作伙伴以解決資金問題和降低經營風險。我們需要關注企業的戰略規劃是否合理,融資方案的可操作性,具體實施進度如何;投資規劃的實施對企業未來的業務規模、盈利能力、債務負擔和現金流量產生何種變化。
六、 財務狀況
主要從財務信息質量、資產質量、資本結構、盈利能力、現金流和償債能力等方面進行評價。
1、財務信息質量
近三年會計師事務所對公司財務報表出具的審計結論;如果出具非標準無保留意見審計結論,應對相關事項進行說明;近三年公司合并報表是否發生重大變化,如果對公司報表產生實質影響,分析報表是否擁有可比性。
2、資產質量
港口企業資產以碼頭、堆場、專用設備等固定資產為主,在流動資產中存貨規模和應收賬款規模較小。我們應重點關注上述戰略性資源的結構、原始價值與重置價值、目前使用情況等;重點在建項目的進展與競爭力等,以幫助我們判斷這些資產對未來經濟效益的影響。
3、資本結構
港口企業在擴容階段資本性支出規模較大,我們需要重點關注其短期債務結構、全部債務資本化比率、長期債務資本化比率、資產負債率等,在考慮了上述三項因素后,通過指標分析,綜合判斷企業自身債務負擔的大小以及在同行業中的排名情況。
4、盈利能力
該要點應關注歷年主營業務收入、主營業務利潤情況和未來趨勢的判斷,并結合行業發展前景、產業政策和公司戰略規劃對未來盈利水平和盈利能力變化趨勢進行合理判斷。主要考察指標包括:主營業務利潤率、凈資產收益率、總資本收益率等。
5、現金流量
將企業在一段時期內可支配的現金,與企業應償還的全部債務相比較,可以顯示出企業在持續經營中獲取的現金對全部債務的保護程度。主要考察的指標包括: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自有現金流、經營流動負債比率、籌資活動前現金流量凈額債務保護倍數、籌資活動前現金流量凈額利息保護倍數等指標。
6、償債能力
通過考察流動比率、速動比率、EBITDA利息倍數、全部債務/EBITDA等指標來評價公司的長短期償債能力。由傳統國有港務局改制成的港口企業自身盈利能力較弱,外部信用支持也應作為評價其償債能力的重點要素,包括資產出讓、引入戰略投資者、IPO、增發配股、銀行授信以及股東、各級政府給予的支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