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合中心網站消息,中國區域經濟50人論壇在武漢大學召開第四次專題研討會,此次會議的主題是“中部崛起面臨的機遇與挑戰”。武漢大學中國中部發展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張建清在研討會上發言時從4個方面向大家介紹了中部崛起打造先進制造業中心面臨的機遇和機會。
第一,整個世界制造業發展態勢。當今整個世界制造業分為四大板塊,分別是北美、歐洲、東亞和南亞、東南亞加新加坡。整體來講,在四大板塊中最有亮點的是東亞,東亞的發展正由成本優勢逐漸轉向技術和創新優勢。另外,南亞、東亞和新加坡這些國家,成本優勢逐漸顯現。
第二,中部地區打造先進制造中心的機遇。去年國務院頒布的促進中部崛起“十三五”規劃中,明確要把中部打造成中國先進制造業中心,按照我的理解,國家之所以把中部地區定位為打造先進制造業中心,它應該是具有一定的比較優勢的,如要素稟賦。在中部地區, 與沿海地區相比而言,土地、勞動力成本等要素成本綜合有優勢,產業有一定基礎。在科教、承接產業轉移輻射全國市場和擴大內需等方面,都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中部崛起戰略實施以來,整個中部的制造業除了少數年份有些許波動,大部分年份還是增長比較快。尤其在先進制造業方面,中部地區的發展還是舉世矚目的。從06年到15年,在這段時間里,東部地區制造業占全國制造業的比重呈現下降態勢,中部、西部和東北都呈上升趨勢,但中部地區發展的更快一些,也就是說,中部地區所占的比重有比較大的漲幅,但是它的基數太低,06年只有13%,到15年時已經提到21%,這已經很高了。2015年整個中部地區的制造業占比比西部和東北的總和還要多。
第三,中部地區打造先進制造業中心面臨的挑戰。一是產能過剩問題。尤其在最近幾年,中部地區某些領域產能過剩問題表現比較突出。二是杠桿率過高問題。從不同年份大型、中型、小型國有、民營企業負債率的變化情況看,尤為突出的是大型國有企業負債率過高。三是勞動生產率偏低,附加值不高,利潤率較低,這是中部地區比較明顯的不足之處。中部地區之所以在先進制造業競爭力方面不足,很重要原因在于它的創新后勁不足。2005-2015年間整個中部地區和其他板塊之間的綜合創新指數比較反映了中部地區創新后勁不足的問題,如研發人員比重數據,2015年,東部地區研發人員占全國研發人員數的比重為75.9%,而中部地區只有12.3%,當然西部和東北更低。另外,2015年東部地區的R&D經費占全國比重為78%,而中部地區只有10.48%,西部更低。就其他一些指數的比較來看,中部地區相對東北地區和西部地區較好,研發是決定產業和企業競爭力最核心所在,各版塊之間實力非常懸殊,有非常大的差距。外部沖擊,傳統制造大國制造業的復蘇,如美國的再工業化、德國4.0;新興制造中心崛起,如南亞、東南亞等國,都對在中部地區先進制造業構成非常大的挑戰。
第四,對策建議。一是對接國家戰略。要積極融入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和長江經濟帶等大戰略,把先進制造業和國家大戰略主動契合,如對先進制造業來講,“一帶一路”倡議就是一個可以契合的國家戰略。中部地區既不靠海又不沿邊,但是我們可以通過“長江經濟帶”走出去,通過中歐班列多渠道跟外部聯系。二是推動中部地區率先發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三是以創新提升中部先進制造業的競爭力。六個省份關鍵問題在于怎么樣真正落實國家創新驅動戰略,這方面有很多的問題值得探討,在這里我只是把思路性的問題拋出來以求教于專家和領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