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黄色一区二区三区不卡-亚洲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国产_亚洲中文乱码一区二区-国产精品无码久久AV

2025年05月10日  星期六
熱門搜索:民主辦會  規范運作  改革  服務
您的當前位置:首頁 >  改革發展 >  專家觀點
從三方面發力擴大有效供給
【添加時間:2017-10-13 】   來源:求是網  分享:

  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適應和引領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的必然要求和重大創新。當前,我國經濟正從粗放向集約、從簡單分工向復雜分工的高級形態演進,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為了通過提高改善供給質量和效率,走出一條質量更高、效益更好、結構更優、優勢充分釋放的發展新路,乃大勢所趨。在這一過程中,從多方面發力擴大有效供給,促進經濟提質增效,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題中應有之義。

  從供需角度看,當前經濟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給側。需求變化了,供給的質量和體系卻沒有適應這種變化,通過創新供給激活需求的重要性顯著上升。比如,一些關鍵裝備、核心技術、高端產品還依賴進口,國內部分消費需求得不到有效滿足,消費者出境購物、通過“海淘”代購生活必需品的現象屢見不鮮。擴大有效供給,正是著眼于需求變化和國內外的供給水平差距,引導企業通過增加研發投入、提高產品質量和技術含量,以更新、更好的產品和服務形成新的競爭優勢。

  從要素角度看,當前實現優質供給仍有很大空間。比如,制造業轉型升級需要大量的技術工人,而我國目前高級技術工人短缺,“工學一體”的生產一線人才培養機制不完善,打造制造業強國在這方面仍有很大的潛力可以挖掘;資本是要素的組成部分,在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決定性作用的同時,還應通過合理引導資本的流向,提高配置效率和效益。擴大有效供給的過程,實質上就是發展要素和市場資源流向創新能力強、市場把握能力強、經營管理水平高、協作緊密、環境友好的現代產業部門和企業的過程,從而有效提高資源要素配置效率。

  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亟需從三方面發力,擴大有效供給,助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持續發揮效力。

  其一,加大研發投入、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是核心。在歷次產業技術革命中,科技創新都扮演了發達國家保持競爭優勢、推動經濟企穩回升、轉型升級的重要角色。我們實現創新驅動發展,關鍵是在科技創新方面要有“先手棋”。當前,新一代互聯網、物聯網等信息技術創新已經對傳統產業的產業鏈布局、資源配置、生產管理等產生深遠的影響。適應世界產業發展的新趨勢,要圍繞提高企業創新水平和技術能力,鼓勵傳統優勢制造業企業加強新技術的運用,引進一流的技術裝備和先進的管理理念,通過新技術對傳統生產方式的嫁接,提高生產、管理、營銷的智能化水平,推動產業鏈再造和價值鏈提升,在轉型升級方面快人一步、領先一籌,為今后更好更快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其二,加強人才培養、重視科技創新教育是關鍵。重點要圍繞提高人力資本質量,加大投資于人的力度,優化選人用人制度,優化人才市場環境,注重培育和引進有創新精神、市場把握能力的創新創業人才,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供人才支撐。一方面,改變制造業“重設備不重人”的不合理研發管理體制,讓資金更多地向激勵人才創新的方向傾斜,推動建立科研機構、高校人才與企業人才的雙向流動機制。另一方面,建議激活體制內的人才存量,通過構建平臺激發體制內科研人才參與市場化運作的積極性。

  其三,健全融資體系,完善合作創新機制是支撐。產業技術創新是高風險活動,為鼓勵技術創新必須建立高效的投融資支持機制,實現風險分擔,降低全社會的創新風險和成本。可考慮加大鼓勵自主創新的財政投入,整合科研資金的管理,將中央財政的各類科技計劃由多部門分散管理轉變為統一平臺管理,避免體制的分割造成研發鏈的斷裂,鼓勵多部門、多學科、多領域密切合作進行集成創新,將多部門、多渠道的基礎性科研項目、共性技術研發項目的科研資源集中使用,改變科研資金分割化和碎片化的情況,完善公共科技資源共建共享機制,提高財政科技專項資金的使用效率。

京ICP備14027375號-1    版權所有: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    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   主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