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時間以來,中國國有企業改革發展的成果引起了世界關注。在一片贊揚聲中,個別質疑中國國企改革成效的論調也甚囂塵上。例如,認為國企生產效率低下、國企存在壟斷,等等。事實果真如此嗎?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國有企業不僅具有市場主體追求利潤的一般屬性,同時還承載著實施國家戰略和執行國家政策的重任,在促進社會整體效率、穩定社會經濟方面發揮著關鍵作用。國有企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物質基礎和政治基礎,也是我們黨執政興國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理直氣壯地做強做優做大國有企業,是國有企業肩負的重要使命,也是發揮國有企業穩定經濟壓艙石作用的需要。
有人認為國有企業之所以強大是因為壟斷經營。事實上,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著決定性作用的今天,國企作為經濟細胞同樣經受著市場的洗禮,直面優勝劣汰的考驗。《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明確指出,商業類國有企業按照市場化要求實行商業化運作,以增強國有經濟活力、放大國有資本功能、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為主要目標,依法獨立自主開展生產經營活動,實現優勝劣汰、有序進退;公益類國有企業以保障民生、服務社會、提供公共產品和服務為主要目標,引入市場機制,提高公共服務效率和能力。
黨的十八大以來,國有企業發展取得巨大成就,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科技進步、國防建設、民生改善作出了重要貢獻。目前,國資監管系統企業資產總額達144.1萬億元,上繳稅費約占全國財政收入的五分之一,增加值約占全國GDP的七分之一。我國的基礎設施建設、能源資源保障、國防軍工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大都主要集中在國有企業。國有企業在載人航天、探月工程、深海探測、高速鐵路、特高壓輸變電、第四代移動通信等領域取得了一批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重大科技創新成果。在貫徹落實國家宏觀調控政策、實施國家重大戰略、支持國防現代化建設、保障能源資源安全、精準脫貧攻堅、維護社會穩定等方面,國有企業也都發揮了頂梁柱作用。
在國際舞臺上,中國的國有企業更是一道亮麗風景。2016年進入《財富》世界500強的企業,中國的國有企業83家,比2012年增加29家。面對全球企業的激烈角逐,中國企業“國家隊”以出色的表現和驕人的業績贏得了世界的尊重,其國際競爭力有目共睹。
作為“共和國長子”,國有企業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歷史進程中肩負著重大的責任和使命。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入推進,今年上半年,全國國有企業收入和利潤繼續保持較快增長,其中,中央企業累計實現營業收入12.5萬億元,同比增長16.8%,已經連續5個月保持兩位數增長;累計實現利潤總額7218億元,同比增長15.8%。國有企業經營發展總體呈現良好態勢,為國民經濟平穩運行提供了有力支撐。
搞好國有企業,是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必然要求,事關國家現代化進程和全體人民福祉。當前,國企改革正在積極探索從制度上實現黨的領導和公司治理有機統一,發揮好黨的領導和公司治理兩個優勢。這是中國特色的現代企業制度,也是國有企業做強做優的根基。只要我們堅定不移地沿著中央指明的改革方向砥礪奮進,理直氣壯地做強做優做大國有企業,持續加大改革力度,深入實施創新驅動戰略,不斷增強國有經濟的活力、控制力、影響力、國際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國有企業發展定會邁上新臺階,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