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數字經濟已經成為全球經濟發展的新引擎。世界經濟加速向以網絡信息技術產業為重要內容的經濟活動轉變,大力發展數字經濟已經成為全球共識。放眼全球的數字經濟浪潮,能不能抓住機遇,加速向以網絡信息技術產業為重要內容的經濟活動轉變,成為各國經濟發展的關鍵之舉。對于我國來說,數字經濟既是經濟提質增效的新變量,也是經濟轉型增長的新藍海。眼下,我國數字經濟開始從基于用戶流量的超高速增長階段,進入到基于創新的增長速度的新階段。這一階段的主要特征是用戶數量增長放緩,數字經濟開始向社會經濟的各個領域全面滲透,數字經濟開始由量的擴張向質的提升轉型,這需要對原有發展戰略進行全面調整,轉型為以創新為基礎的新型發展戰略。在這一過程中,破除單純的互聯網營銷思維、流量思維、平臺思維等,推進融合發展、商業模式創新、技術創新、數字經濟的普惠化等,都是我國數字經濟發展轉型的方向。
積極推進社會經濟數據化
數字經濟發展的基礎在于將社會經濟發展過程進行數據化。從本質上看,數字經濟發展建基于三個基礎概念:數據、鏈接、匹配。其中,數據是最基礎的原料,鏈接形成了互聯網,匹配則使需求與供給達成一致。而數字經濟的應用,也主要是三個方面,即:消費、生產與公共服務。從我國發展現狀看,消費端的數據化進展較快,而生產端與公共服務的數據化進展步調不一致。生產端的數據化還剛剛起步,企業內外部數據不能連通。公共服務端的數據化已形成了一定的基礎,但仍存在諸如各部門之間相互封閉、數據孤島現象嚴重等問題,正是這些方面的原因,使數據化的應用成效與其投入相比,還很不相稱。從加快數字經濟發展的視角來看,我國仍需要在完善法律制度(尤其是信息保護與隱私保護的法律制度)、制定數據標準、促進數據連通等諸多方面加大努力,積極推進社會經濟數據化。
促進數字經濟融合發展
要大力發展產業大數據與產業互聯網,促進融合發展。近年來,隨著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將“數字經濟等同于電子商務”“互聯網化等同于營銷思維”“互聯網經濟等同于平臺經濟”的觀念普遍流行。從未來發展看,要破除這種基于營銷的簡單化數字經濟思維,推動數字技術與各個產業深度融合,使其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
一方面,要發揮新一代信息技術對重資產的生產領域效率提升的作用。推動信息技術滲透于生產價值鏈全過程,實現生產過程的數字化與智能化,并通過網絡化延伸與鏈接,將研發設計、加工制造、營銷服務三大產業鏈整合于一個共同的網絡化信息平臺。在生產數據化之后,結合需求端與消費端的大數據,建立以用戶為中心的企業運營戰略,進一步挖掘消費者需求,彌補供給側短板,更好地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實現預測化生產,從而更加有效地利用現有產能,避免出現產能過剩與庫存。在現有的生產型企業中,通過互聯網平臺消費者參與設計與生產,踐行C2B等新型商業模式,使生產更符合消費者的需求。利用移動互聯網、物聯網等新技術,實現產業端與消費端的無縫鏈接,使生產進一步整合化。
另一方面,還要鼓勵發展產業大數據。在生產過程中引入大數據,優化生產流程,使生產線能夠更好地預測可能發生的故障等因素,降低生產過程中的其他成本。利用大數據,提高產業鏈協同能力,推動生產能力、人力資源、機器設備、生產空間等共享,提升生產效率。推動《中國制造2025》等國家戰略高度融合。
此外,還要重視大數據在農業等生產領域的應用,避免農產品產量與價格的大幅波動,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
加快服務領域的互聯網化
加快服務領域的互聯網化,拓展發展新空間,是數字經濟轉型的一個重要方向。近年來,在數字技術的推動下,分享經濟、O2O、眾包等各類商業模式創新持續壯大,我國服務領域互聯網化進展很快。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表明,我國網上服務零售額增長速度呈現加速趨勢。但從總量上看,服務網上零售占全部網上零售的比重較低,與服務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仍有著較大的差距。當前,人工智能、移動互聯網等高速發展,O2O模式的興起,使交通出行、旅游、餐飲、健康、個人服務等數據化、互聯網化有著較大的發展空間。由于服務的特殊性,需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動數字經濟在服務領域的加快滲透。
打造數字經濟核心技術
從我國數字經濟發展已走過的道路來看,模仿創新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在核心技術方面,仍存在差距。實現從模仿到創新的跨越,乃題中應有之義。我國具有龐大的互聯網用戶基數,這為我國實現數字經濟技術與商業模式的創新打下了良好基礎。例如,依托用戶數量,我國移動支付技術與國際先進水平已不存在技術差距,甚至在某些領域已達到國際領先水平。未來看,關鍵是建立鼓勵創新(包括技術創新與商業模式創新)的良好制度環境,推動技術應用與研發之間形成良性互動,鼓勵企業形成自己的核心技術、原創商業模式。微創新也是數字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特征。在高度重視核心技術、非對稱技術創新的同時,也需要重視數字經濟領域的微創新。
推進數字經濟國際化
當前,我國數字經濟國際化面臨著較好的機遇,比如,中國數字經濟代表企業持續受到國際資本的追捧。2017年以來,中國境外上市的數字經濟企業,如阿里巴巴、騰訊、京東,其股價表現都超過了同期指數表現,漲幅超過了國際代表企業。阿里巴巴、騰訊還歷史性地進入全球企業市值前十名。再如,中國數字經濟企業在國際化方面已具有一定基礎。阿里巴巴收購了東南亞電商龍頭Lazada、入股印度支付領先企業Paytm;騰訊收購了一大批國際游戲企業。應該看到,雖然中國互聯網巨頭在國際化方面作出了很多努力,但是,我國數字經濟國際化水平整體上仍處于較低水平,數字經濟代表企業無論是用戶數量還是營收,都是國內部分占據絕對主導。在技術與商業模式創新方面,我國仍缺乏在全球有影響力的產品、服務和業態,大量軟硬件企業即使基于開源代碼,其產品在國際上與主流廠商形成對接的仍不多。未來,發展數字經濟還要在國際化上多下功夫,要打造真正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創新產品,更全面參與全球數字經濟發展,增強中國在國際規則制訂、標準選擇中的話語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