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研究明年的經濟工作,其中提到明年要深入推進“三去一降一補”,推動五大任務有實質性進展;這句表述其實釋放出一個重要信號:目前五大任務的實施還沒有取得“實質性”成果,明年改革的任務還很艱巨。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說過,“中國已經進入改革的深水區,需要解決的都是難啃的硬骨頭”。所以新的一年,改革要想取得“實質性”的進展,啃下硬骨頭并不容易;要堅定信念用盡全力,要學學“庖丁解牛”,開動腦筋找準具體的著力點。
就拿五大任務的“去庫存”來說,這項任務在今年的推進中出現了“打擺子”,北京、深圳等一線城市的房價迅速升溫,隨后南京、合肥等一批二線城市房價暴漲,以至于在“930新政”之后,一大批地方政府不得不重新祭出了限購限貸的大旗;與此同時,在三四線城市,房地產的庫存只是降低了四個點左右,效果并不算明顯。面對這樣的樓市之變,我們需要思考的是,“去庫存”在實施過程中為什么出現了某種意義上的“效果偏差”?“去庫存”難道錯了嗎?
實事求是的說,我們不僅要以發展的眼光看問題,也需要用歷史的眼光看問題,不能刻舟求劍;在去年年底,國內商品房待售面積達到71853萬平方米,不僅如此,庫存還在繼續增加,2015年12月份比11月末,樓市庫存又增加2217萬平方米,在當時的背景下,中央出臺的“去庫存” 勢在必行。可是值得我們進一步思考的是,房地產市場牽一發動全身,“去庫存”牽扯到宏觀經濟穩定、金融穩定、牽扯到地方財政、牽扯到消費需求、牽扯到社會保障、牽扯到百姓的家庭投資,牽扯到實體經濟,這樣一個復雜的工程,用不得蠻力,一定需要“因地制宜”、“因房制宜”、“因產制宜”,不能“千城一策”,把大城市的實際情況和三四線城市等同起來,要把政策的穩定性、延續性、和靈活性結合起來。
作為一個區域性特征十分明顯的產業,只用一把尺子去丈量是不夠的,庖丁解牛之所以能取得成效,就是因為刀子“下的準、下的狠”。“依乎天理,批大卻,導大窾,因其固然,技經肯綮之未嘗,而況大軱乎!”依照一頭牛的生理結構,切入筋骨縫隙,順著空處進刀,甚至筋脈經絡骨骼相連的地方,尚且刀都碰不到,更何況分開大骨呢!
這次中央政治局會議強調,要堅持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堅持宏觀政策要穩、產業政策要準、微觀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實、社會政策要托底;這其實就是推進改革的“本質規律”和“手段”。穩、準、活、實、托底,就是要找準不同城市、不同房產類型、不同供需情況、不同發展階段的筋脈、骨骼,做到結合國情、因地制宜、科學研判,審慎決策、狠力推進,合理統籌。與此同時,加快研究適應市場規律的房地產平穩健康發展長效機制,只有這樣,我們在求得實質性進展的過程中,才能啃好硬骨頭,求得好發展。
櫻桃好吃樹難栽,不下苦功花不開,面對日益復雜的國際經濟環境,我們必須爭分奪秒,抓住寶貴的歷史機遇,動腦筋、下苦功早一步實現中國經濟的轉型升級,交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歷史答卷。(作者 中央電視臺《央視財經評論》欄目制片人、對外經貿大學開放型經濟研究所研究員 趙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