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指出,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一項長期的艱巨的歷史任務,必須準備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正處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其發展面臨的外部條件和內部環境以及所處的歷史方位,都在不斷發生深刻變化,賦予新的時代內涵。
其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不可避免地面臨大國崛起的外部壓力?;仡櫲祟悮v史,大國的崛起無不發生戰爭。古希臘歷史學家修昔底德認為,“使得戰爭無可避免的原因是雅典日益壯大的力量,還有這種力量在斯巴達造成的恐懼”,被稱為“修昔底德陷阱”。英、美、日等大國崛起的歷史都為“修昔底德陷阱”提供了明證,其崛起過程都伴隨著戰爭與動蕩。2014年1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接受《世界郵報》采訪時說,我們都應該努力避免陷入“修昔底德陷阱”,強國只能追求霸權的主張不適用于中國,中國沒有實施這種行動的基因。中國的崛起,絕不能重蹈歷史覆轍,而是要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和平發展之路。當今世界格局正在進行深度調整,地區沖突交織迸發,全球經濟艱難復蘇,國際秩序加速演變,我們面臨的經濟安全、政治安全、文化安全、軍事安全、網絡安全問題更加突出。西方國家把我國發展壯大視為對其價值觀和制度模式的挑戰,加緊對我進行意識形態的滲透和各種形式的扼制牽制。我國周邊還存在諸多利益爭端,各種不確定和不穩定因素時有顯現。“樹欲靜而風不止”,必須以更高超的智慧應對不斷增強的外部壓力成為中國發展面臨的新語境。
其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不可避免地要面對“成長的煩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越前進、越發展,新情況、新問題就會越多,面臨的風險和挑戰就會越多,面對的不可預料的、不確定的事情就會越多。當代中國正處于爬坡過坎的緊要關口,經濟社會發展進入矛盾凸顯期,改革進入深水區、攻堅期,許多矛盾問題相互交織、疊加呈現,機遇和各類矛盾并存將是這一發展階段的突出特征。停滯和倒退容易引發問題,前進也會帶來問題。中國現代化進程中所遇到的矛盾和問題既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很多問題繞不開、躲不過。“西山紅葉好,霜重色愈濃”,必須勇于面對并不斷化解各種成長的煩惱成為中國發展面臨的新語境。
其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力量也不可避免地面臨重大考驗。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實現黨的十八大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關鍵在黨,關鍵在人。“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能否實現,改革能否順利推進,取決于黨能否發揮好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黨要確保領導核心的地位,自身必須堅強有力。新形勢下我們黨面臨“四大考驗”和“四種危險”,如何走出“塔西佗陷阱”、跳出歷史周期率,對黨的建設提出了重大考驗。“打鐵還需自身硬”,必須以更大的決心和力度推進全面從嚴治黨成為中國發展面臨的新語境。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開創新格局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著眼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長遠發展,深刻回答時代重大課題,不斷增強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探索走出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家治理新路,進一步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格局。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進一步創新發展。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圍繞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國防外交、治黨治國治軍發表一系列重要講話,全面闡述了事關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新要求,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注入了新的內涵和時代精神,在新的歷史起點上豐富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開辟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境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揭示了中華民族歷史命運和當代中國發展戰略,升華了我們黨的執政理念和治國方略。特別是圍繞改革開放這一時代課題,深刻闡述了“為什么改、改什么、怎么改”等事關改革開放全局和走向的重大問題,擘畫了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標方向、時間表、路線圖,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了基本遵循和重要指南。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建設進一步堅定方向。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個國家選擇什么樣的治理體系,是由這個國家的歷史傳承、文化傳統、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決定的,是由這個國家的人民決定的。在我國社會主義實踐中,黨領導人民緊緊圍繞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這一重大課題進行了不懈探索,完成了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歷史任務,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奠定了制度基礎。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設定了到2020年形成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戰略目標。這為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明確了方向。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進一步深化拓展。黨的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戰略任務,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和法治國家的目標任務。2014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蘇調研時又進一步提出了全面從嚴治黨的新要求,形成了推動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四個全面”的戰略布局。在“四個全面”中,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奮斗目標,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猶如車之兩輪、鳥之雙翼,作為上下貫通的“姊妹篇”,共同推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奮斗目標的順利實現。全面從嚴治黨為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提供重要保證。“四個全面”的戰略布局深刻揭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走向的大邏輯,高度凝煉了新階段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大棋局,表明我們黨對人類社會發展規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規律、黨執政的規律形成了新的認識,表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戰略部署形成新格局。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邁向新境界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接過歷史的接力棒,總攬全局、運籌帷幄,勵精圖治、奮發有為,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成功開啟國家治理現代化的新航程。改革發展的強烈脈動、治國理政的新實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帶來一系列新變化新氣象新特征,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走向新階段。
全面深化改革開啟新航程。改革成為當今時代的最強音。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吹響全面深化改革的號角,開啟了改革發展的新航程。更加注重把社會公平正義作為改革的價值取向,以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更加注重問題意識和問題導向,以涉險灘、破藩籬、啃硬骨頭的勇氣破解發展難題;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加強頂層設計和總體規劃;更加注重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以法治引領改革、推動改革,在法治的軌道上推進改革。
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經濟發展的大邏輯。“三期疊加”成為當前中國經濟的階段性特征,我國經濟發展進入增長速度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的新階段。經濟發展步入新的運行軌道,從高速增長進入高效率、低成本、可持續的中高速增長;增長結構進一步優化升級,從“量的擴張”轉向“質的提升”;發展動力從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經濟發展面臨新的挑戰,不確定性風險逐漸顯性化。
國家治理實現新突破。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實踐邁出新步伐。黨領導人民有效治理國家,發展更加廣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健全民主制度、豐富民主形式,擴大公民有序政治參與,推進協商民主廣泛多層制度化發展。積極穩妥推進政治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越走越寬廣。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繪就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新藍圖,法治中國建設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的主旋律。
國家文化軟實力新提升。意識形態是黨的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堅持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鞏固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弘揚中華優秀文化傳統,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腳步鏗鏘有力。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文化工作方針,不斷豐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闡釋好中國特色。推進文化體制改革,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融合發展逐漸成為潮流,文化整體實力和競爭力進一步增強,朝著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目標不斷前進。
樹立人民美好生活新標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堅持在民生改善中實現政府新定位,在經濟發展中確立民生新地位,深化社會體制改革,簡政放權釋放社會活力,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推動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在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上持續取得新進展,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推進社會治理創新,在社會治理中構建體制新形態,民生和社會治理邁向新階段。
中華民族永續發展新覺醒。建設生態文明是關系人民福祉、關系民族未來的大計。樹立美麗中國新思維,構建生態保護的底線思維、文明系統構建的整體性思維、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辯證思維、治國理政的綠色思維,努力建設美麗中國。開啟生態文明建設新路徑,優化國土空間開發格局,推動資源利用方式根本轉變,增強生態產品生產能力。將發展理念制度化,制定生態保護紅線頂層設計,用嚴格的法律制度保護生態環境,科學統籌、協調治理,實現永續發展。
中國特色大國外交邁向新起點。弘揚中國理念,闡釋中國夢的世界意義,樹立“化成天下”的外交新思路。以正確義利觀作為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新旗幟,踐行親誠惠容的周邊外交新理念。以“一帶一路”戰略作為突破口,以推動構建新型大國關系作為外交戰略的基石,全方位深化對外交往,對外戰略趨向“有所作為、積極進取”,中國與世界的關系正在揭開新的歷史篇章。
全面從嚴治黨開創新局面。堅持把抓作風作為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重要切入點,推進作風建設常態化長效化,為從嚴治黨持續注入新動力。堅持“老虎”、“蒼蠅”一起打,以“零容忍”態度懲治腐敗,始終保持反腐敗高壓態勢,營造廉潔從政新氣象。堅持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相結合,全方位從嚴管理黨員干部,打造“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政治生態。堅持依法執政、依規治黨,落實從嚴治黨責任,完善黨內法規制度體系,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推動全面從嚴治黨開創新局面。
習近平總書記在俄羅斯訪問時引用車爾尼雪夫斯基的名言:“歷史的道路不是涅瓦大街上的人行道,它完全是在田野中前進的,有時穿過塵埃,有時穿過泥濘,有時橫渡沼澤,有時行經叢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航程并非一帆風順,必須以新常態思維認識世界、順應時代潮流,準確把握、主動適應、積極引領新常態,進一步增強戰略定力、保持平常心態,確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艘巨輪繼續乘風破浪、順利前行。
(作者:中共中央黨校副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