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企混改,有無一致的路徑?有無統一的模式?其實都沒有。“鞋子合不合適,只有穿它的人自己知道”。對于新一輪國企改革,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5經濟峰會“公司治理與企業改革”分論壇上,與會嘉賓進行了激烈探討。
有人關注人力資本,有人關注財務資本,也有人對制度資本情有獨鐘。招商局集團董事長李建紅說,對于國企改革,有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就是要關注和關心制度資本,因為制度資本比人力資本和財務資本更加重要。“如果國企改革能按照中央的要求,把許多國有企業轉變成國有資本的投資運營公司,那么需要在制度資本上首先轉型和突破,只有這樣才能提升國企的全球競爭力。”
據李建紅介紹,創立于1872年的招商局之所以能基業常青,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制度創新有許多突破。招商局集團是把公司制引入中國的第一家企業,是中國第一家股份制公司。目前,招商局集團已經管理了53000億元人民幣資產,有十幾個產業和十幾家上市公司,這包括招商輪船(601872,股吧),它擁有中國第一、世界領先的40多條30萬噸的超級油輪,還包括招商銀行(600036,股吧)、招商證券(600999,股吧)等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這些企業的成功主要靠的是制度資本的創新,整合了不同階段、不同時期的產業,使之成為領先企業。
雀巢集團首席執行官保羅•薄凱認為,國企改革關鍵是要有一個好的公司治理。“公司治理不是結果,它應該是一個目標,應該不斷去落實。對一家上市公司來說,最重要的是企業治理,如何向其他人傳達公司的價值觀。對公司來說,合規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
“多樣化對公司治理至關重要。”彭博有限合伙企業董事長高逸雅說。在高逸雅看來,中國的國企改革蘊含著巨大機遇,同時也隱含著巨大風險,深思熟慮且得到切實執行的公司治理方案能夠實現機遇的最大化和風險的最小化。
高逸雅稱,當改革從總體原則細化到具體行動時,中國企業的公司治理會受到密切關注,比如組建一個成員多樣化的、有彈性的董事會。多樣化董事會已不再僅僅是“可以有”,而是已經成為“必須有”,它已成為企業標配。這一趨勢已經越來越明朗。領導層多樣化程度較高的企業,總體業績也相對更好。沒有意識到這種全球企業變化趨勢的企業,有可能逐漸遭到淘汰。
高逸雅還建議,企業應該與多個利益方建立廣泛聯系,這有助于企業管理層聽到更多不同的意見,避免視聽閉塞。“中國的國有企業改革進程是一種長線投資,沿途可能會遭遇各種重大挑戰,但是有了堅實的公司治理基礎,改革之路最終會通向成功與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