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黄色一区二区三区不卡-亚洲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国产_亚洲中文乱码一区二区-国产精品无码久久AV

2025年05月17日  星期六
熱門搜索:民主辦會  規范運作  改革  服務
您的當前位置:首頁 >  研究工作 >  科研成果
企業“綠色運營”是生態文明建設的生動實踐
【添加時間:2016-03-09 】   來源:紅旗文稿 分享:
  當前,一種以綠色發展理念為核心,以綠色制造理論和運營管理技術為基礎,涉及供應商、生產商、銷售商和用戶,從物料獲取、加工、包裝、倉儲、運輸、使用到報廢處理的整個產業鏈中,綜合考慮環境影響和資源效率的“綠色運營”模式正在我國興起。企業實現“綠色運營”是貫徹落實綠色發展理念的必然要求,是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的生動實踐。

  充分認識企業“綠色運營”的重大意義
 
  選擇了企業“綠色運營”模式,就意味著選擇了一種社會責任,選擇了一種環境道義,也選擇了一種文明方式。
 
  企業“綠色運營”是順應世界潮流的選擇。當前,一場以“環保”為主要訴求的“綠色革命”正以前所未有的浩大之勢向全球席卷而來。綠色發展道路,意味著低消耗的生產體系、適度消費的生活體系、持續循環的資源環境體系和穩定高效的經濟體系。毫無疑問,正在穩健發展的中國企業,絕沒有可能也絕沒有理由可以在這場全球化的“綠色革命”中置身事外。實現企業“綠色運營”,既是中國企業必須擔負起的社會責任,也是中國企業應對環境挑戰的現實選擇,更是中國企業面向未來可持續發展的文明選擇。
 
  企業“綠色運營”是實現環境友好的選擇。伴隨著人類由蒙昧、野蠻走向文明,由農業時代步入工業時代進而進入信息時代,人與自然的沖突正日益凸顯。而人口眾多、資源相對不足、環境承載能力較弱的基本國情,更是中國的“切膚之痛”。種種嚴峻的現實,必然迫使中國企業對于人與自然的關系重新作出合乎理性的思考。人,既不是自然界的奴隸,也不是自然界的主宰,而是自然界的朋友,人與自然界應當各得其所、和諧共存。由此,企業在其物質生產活動中,必然需要秉持這樣一種環境道德,即:敬畏自然,尊重生命,保護環境,節約資源。要實現人類與自然的真正和解,必然要求企業能夠守護人與自然共生、共榮的理念,有效實現企業的“綠色運營”。
 
  企業“綠色運營”是參與全球競爭的選擇。中國企業要想贏得競爭優勢、立于不敗之地,就必然要走出國門,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種資源和兩個市場。然而,在貿易領域,發達國家往往利用環境概念設置大量的綠色貿易壁壘。例如:食品中的農藥殘留量,陶瓷產品中的含鉛量,皮革的PCP殘留量,煙草中有機氯含量,機電產品與玩具的安全性指標,汽油的含鉛量,汽車排放標準,包裝物的可回收性指標,紡織品染料指標,保護臭氧層的受控物質等等,這些指標對我國出口造成了嚴重的影響。據有關資料,僅機電產品出口一項,我國每年就要因綠色壁壘損失90億美元。由此可知,實現企業“綠色運營”,是中國企業參與全球競爭必不可少的“通行證”。
 
  企業實現“綠色運營”面臨的嚴峻形勢
 
  自“十一五”規劃開始,我國提出了節能降耗和污染減排的目標,并將其作為一種剛性的約束性指標,由此推動我國企業走上“綠色運營”之路。但我們也清醒地看到,我國企業發展方式還未有效轉變,發展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問題仍然突出,在經濟發展新常態下實現“綠色運營”依然任重道遠。
 
  問題一:生產要素成本上升。過去30多年,我國經濟的高速增長在一定程度上是依靠和利用勞動力、土地等低成本要素優勢,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有效發揮后發優勢的結果。但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隨著人口老齡化加快、勞動年齡人口總量持續下降、勞動力和土地等要素成本不斷上升,依賴低成本要素大規模投入的粗放發展模式已經難以為繼。
 
  問題二:消耗排放強度偏高。2013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約占世界的12.3%,但消耗了世界22.4%的能源、47.3%的鋼鐵,水資源產出率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62%。與此同時,我國一些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仍高達2000萬噸左右,導致了環境生態嚴重受損。2014年,74個重點城市中僅有8個城市空氣質量年均值達標;全國地表水近10%為劣Ⅴ類,I—II類水質比例較上年下降5.7個百分點。特別是,近年來全國許多地區出現了大范圍的霧霾天氣。
 
  問題三:資源環境約束趨緊。我國資源總量大、人均少、質量不高,主要資源人均占有量與世界平均水平相比普遍偏低。我國油、鐵、銅、鋁等重要能源資源對外依存度均超過50%。不少地方新增建設用地接近或超過承載能力上限。水資源空間匹配性差,600多個城市中有400多個缺水。生態環境惡化趨勢沒有得到根本扭轉,生態環境承載能力已經達到或接近上限。
 
  問題四:循環利用水平較低。我國資源回收利用率遠低于發達國家水平,每年約有500萬噸廢鋼鐵、20多萬噸廢有色金屬、1400萬噸的廢紙及大量的廢塑料、廢玻璃等沒有回收利用。特別是,我國在能源的節約和替代技術、能量梯級利用技術、廢物綜合利用技術、循環經濟發展中延長產業鏈和相關產業連接技術等方面,嚴重缺乏自主開發的先進技術。
 
  問題五:經濟下行壓力加大。隨著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當前經濟增速換擋,下行壓力加大,使得經濟運行中的矛盾和風險逐步顯現。例如,企業創新能力不強、技術進步對經濟發展帶動力偏弱問題凸顯;企業產業結構不合理、產能過剩問題突出,虧損企業退出帶來失業壓力加大;企業經營效益下滑,財政收支壓力加大,地方債務大幅增加,銀行不良資產上升等等,這些為企業實現“綠色運營”增加了難度。

  深刻把握企業“綠色運營”的根本要求
 
  那么,如何實現企業的“綠色運營”呢?
 
  首先,企業“綠色運營”要求實現“經濟的生產”。不管我們把人類的物質生產活動劃分為多少種類型,物質生產活動本身作為一種對象化的勞動方式,始終是以人化自然的形式來完成的,也就是說人類的物質生產總是要通過改造自然界來實現的。這就向我們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如何以最小的對自然的獵取和破壞,來換取人類生存、發展必要的物質條件。這就需要企業在生產活動中以最小的資源耗費,獲取最大的物質收益。要緩解生產活動對自然界的壓力,就必然要求企業在生產過程中,積極應用先進技術,限制和加速淘汰落后工藝和裝備,不斷提高資源利用的深度、廣度和精度,從而有效降低物耗和能耗,實現企業的“經濟的生產”。
 
  其次,企業“綠色運營”要求實現“清潔的生產”。所謂清潔生產,是一種新的創造性思想,該思想將整體預防的環境戰略持續應用于生產過程、產品和服務中,以增加生態效應和減少人類及環境的風險。從總的方面來看,“清潔的生產”包含兩層含義:一是生產過程的無公害化;一是生產過程的生態優化。如果說前者體現的是對企業生產活動的基本要求的話,那么后者標志的就是企業生產方式的根本性變革。中國企業要做到“清潔的生產”,無論是實現生產過程的無公害化,還是實現生產過程的生態優化,從總體上除了應努力建立資源節約型工業體系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建立起清潔生產的制度體系和技術體系,堅持走綠色發展、低碳發展、循環發展道路,積極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和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努力改變先污染后治理的狀況,積極倡導生態文明建設,由此實現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雙贏”。
 
  再次,企業“綠色運營”要求實現“道德的生產”。透過本質來看,企業的生產既是“經濟的生產”,同時也是“道德的生產”。例如,從電力生產過程來看,它不僅是一個燃料、資金、技術、人力投入,到電力、利潤產出的過程;同時也是關系、契約、責任、義務投入,到榮譽、滿足產出的過程。企業的“道德生產”,要求企業必須超越把利潤作為惟一目標的傳統理念,強調再生產過程中對人的價值的關注,強調對消費者、對環境、對社會的貢獻,積極履行企業的社會責任。在當代,企業的道德自律,已經成為國際的商業慣例和企業家精神的重要內容,并且是大幅提升企業競爭力的重要途徑。只有將財富和責任相結合,努力尋求義利共存、共融、共生的企業,才有可能贏得社會大眾真正的理解、尊重和支持。
 
 ?。ㄗ髡撸盒煲珡姟∪A中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生)
京ICP備14027375號-1    版權所有: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    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   主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