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黄色一区二区三区不卡-亚洲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国产_亚洲中文乱码一区二区-国产精品无码久久AV

2025年05月18日  星期天
熱門搜索:民主辦會  規范運作  改革  服務
您的當前位置:首頁 >  研究工作 >  科研成果
加快推進城鄉發展一體化
【添加時間:2015-07-21 】   來源:人民日報 分享:
   習近平同志在今年4月30日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時指出:“要把工業和農業、城市和鄉村作為一個整體統籌謀劃,促進城鄉在規劃布局、要素配置、產業發展、公共服務、生態保護等方面相互融合和共同發展。”并強調:“我們一定要抓緊工作、加大投入,努力在統籌城鄉關系上取得重大突破,特別是要在破解城鄉二元結構、推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和公共資源均衡配置上取得重大突破,給農村發展注入新的動力,讓廣大農民平等參與改革發展進程、共同享受改革發展成果。”這一重要講話立意高遠、總攬全局、思想深邃、內涵豐富,為推進城鄉發展一體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指明了方向、增添了動力。

  推進城鄉發展一體化是必須堅持的戰略思想

  習近平同志指出:“推進城鄉發展一體化,是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要求,是國家現代化的重要標志。”這深刻揭示了城市與農村發展的本質和必然聯系。推進城鄉發展一體化,就是把城市和農村作為一個有機整體,促進城鄉生產要素平等交換和公共資源均衡配置、推動城鄉統籌協調和共同發展的過程,它不是權宜之計,而是戰略之舉。
 

  加快新型工業化進程的必然要求。新型工業化是人類生產方式的演進,既是一個調整產業結構的過程,也是一個轉變發展方式的過程。從歷史發展來看,隨著工業化加快推進,城市經濟實力不斷提高。與此同時,在發展中國家,由于人口向城市流動、工業向城市集中,形成了城鄉二元結構,即城市以工業為主的先進的現代經濟與農村以農業為主的落后的傳統經濟并存的狀態。這種狀態不僅影響工業發展,也阻礙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工業與農業是相互聯系、相互促進的。沒有農業的發展,工業難以起步;沒有工業的帶動,農業難以發展。這就要求破解城鄉二元結構,推進城鄉發展一體化,為新型工業化開拓工農互動、城鄉一體的廣闊空間。
 

  提高新型城鎮化水平的必經階段。城鎮化,一方面表現為吸納集聚過程,即在城鎮化初期階段,農村人口、生產要素加快向城市集中,出現城鄉分離;另一方面表現為擴散輻射過程,即隨著城市經濟能量增強、產業升級,要求拓展地理空間、轉移初級產業,走向城鄉融合。這是城鎮化過程的普遍規律。正是由于城鎮化不同階段集聚輻射的梯度作用,形成了功能互補的“城市群”和“都市圈”。長期以來,我國城市大都以行政區劃為單位,以單中心、圈層式、“攤大餅”的方式擴張,既影響了城市集聚,又影響了城市品質。解決這個問題,迫切需要破解城鄉二元結構、創新城市發展方式。城鄉發展一體化是城鎮化的新路徑、新階段,既包括人口城鎮化,又包括經濟結構城鎮化。
 

  推進農村現代化建設的必由之路。習近平同志指出:“農業還是‘四化同步’的短腿,農村還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短板。”“加快推進城鄉發展一體化,是黨的十八大提出的戰略任務,也是落實‘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必然要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特別是農村貧困地區。”由于歷史原因,我國過去長期實行城鄉二元體制,沒有把農業發展、農村建設、農民利益與城市納入一個有機整體,造成區域分割、資源分割和城鄉分割,導致農村基礎差、投入少、發展慢。推進農村現代化,必須破除城鄉二元結構,加快城市基礎設施向農村延伸、公共服務向農村覆蓋、現代文明向農村傳播,構建和諧共生的城鄉關系,形成城鄉共同繁榮的良好局面。
 

  推進城鄉發展一體化是必須完成的緊迫任務

  習近平同志指出,“近年來,黨中央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不斷加大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力度,農業基礎地位得到顯著加強,農村社會事業得到顯著改善,統籌城鄉發展、城鄉關系調整取得重大進展。同時,由于欠賬過多、基礎薄弱,我國城鄉發展不平衡不協調的矛盾依然比較突出,加快推進城鄉發展一體化意義更加突顯、要求更加緊迫。”推進城鄉發展一體化,是我們必須完成的緊迫任務。
 

  優化要素配置、促進城鄉互動發展、增強區域整體實力的根本出路。實踐證明,區域競爭實力的提升有賴于城鄉互動、一體發展。沿海和中部一些地區經濟實力強、居民收入高,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城鄉要素平等交換、城鄉經濟共同繁榮。但在大多數地方,農村經濟發展的基礎還不夠牢,城市資源配置的空間還不夠大。實踐告訴我們,忽視城鄉聯系,就“三農”抓“三農”或就城市抓城市,都是行不通的,既影響資源優化配置,又妨礙城鄉共同發展,其結果必然是農村發展缺乏動力、城市發展缺乏基礎、區域發展缺乏后勁。城鄉發展一體化,不僅有利于發展空間擴大和資源要素流動,而且有利于提高中心城市的帶動力、增強區域發展的協同性。
 

  保障和改善民生、縮小城鄉差距、構建和諧社會的根本舉措。長期存在的城鄉二元結構,導致城鄉之間要素交換不平等,增加了融洽城鄉關系、促進工農互動的難度,拉大了城鄉發展差距。這不僅表現在城鄉之間公共資源配置不均衡,而且表現在一些長期參與城市建設和服務的農民工,住在城市卻不能成為城市居民,服務城市卻不能享受城市生活,因而對城市缺乏歸屬感,甚至對社會缺乏信任感。特別是新生代農民工,向往城市卻不被城市所接納,根在農村卻對農村日益疏離。城鄉之間的矛盾加劇,影響社會和諧。只有推進城鄉發展一體化,才能減少城鄉矛盾、縮小城鄉差距、促進城鄉和諧。
 

  堅持以工促農、實現城鄉共同繁榮、提高生活質量的根本途徑。人類文明進步是城市和農村相互依賴、相互促進的過程。農村發展為城市繁榮打下良好基礎,城市繁榮為農村發展提供強大動力。改革開放以來,雖然城市與農村都實現了快速發展,城鄉面貌都大為改觀,但城鄉差距并沒有顯著縮小。特別是在直接影響未來發展的社會投入方面,農村所占比重不高。一個重要原因在于,長期存在的體制機制障礙使農民無法將資源變成資產、將資產變成資本,無法通過市場機制優化資源配置、吸引社會投資,這就制約了農民發展生產、增加收入。只有深化農業農村改革,加快推進城鄉發展一體化,整合農村資源,加大農業投入,才能提高農村生產水平和農民生活質量,促進城鄉共同繁榮。
 

  推進城鄉發展一體化是必須把握的發展機遇

  習近平同志強調:“當前,我國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顯著增強,具備了支撐城鄉發展一體化物質技術條件,到了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發展階段。”在經濟發展新常態下,推進城鄉發展一體化,既是增長的動力,又是發展的機遇。
 

  推進城鄉發展一體化符合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政策取向。當前,世界經濟復蘇乏力,外需很難有大的改善,國內經濟面臨下行壓力。在這種情況下,必須進一步擴大國內需求,發揮消費的基礎作用和投資的關鍵作用。投資的重點、消費的熱點在哪里?增加農村投資、拉動農村消費,無疑是經濟新常態下穩增長、調結構、轉方式的必然選擇,將極大激發農村投資潛力,開拓農村市場空間,帶動產業升級換代,進而推動我國保持經濟中高速增長。
 

  推進城鄉發展一體化符合高效配置利用資源的改革導向。著眼于城鄉一體的更大空間來高效配置資源、整合資源和利用資源,既是發展的要求,又是改革的導向。長期以來,城鄉二元結構妨礙了城鄉資源平等交換和優化配置。這既是城鄉發展面臨的一個突出問題,又是深化改革必須突破的一個關鍵環節。推進城鄉發展一體化,已成為突破制約我國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的重要著力點。改革既為城鄉發展一體化提供動力,又為城鄉發展一體化創造機遇。當前面臨的城鄉二元結構瓶頸、政策制約和發展難題,都將隨著改革的推進而逐步破解。
 

  推進城鄉發展一體化符合經濟結構調整升級的發展走向。在經濟發展新常態下,投資與消費結構、內外需結構、區域結構、收入分配結構以及經濟發展動力結構都需要進行深入調整。推進城鄉發展一體化,不僅可以為這些方面的結構調整提供更大回旋空間、強大動力支持,而且可以健全相關體制機制。可以說,推進城鄉發展一體化,既是經濟結構調整升級的基礎支撐,也是引領經濟結構調整升級的重要舉措,將有力推動我國經濟轉型升級。

  (作者:陳潤兒 中共黑龍江省委副書記) 


京ICP備14027375號-1    版權所有: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    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   主辦